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塊莖
扁球形,地上莖極短,株高15-25 cm,全株密被白色絨毛。
葉對生,肥厚而大,卵圓形或長橢圓形,有鋸齒;葉脈間隆起,自葉間長出花梗。花頂生或腋生,花冠鐘狀,先端渾圓,5-6淺裂色彩豐富,有粉紅、紅、紫藍、白、複色等色,大而美麗。蒴果,花後1個月種子成熟;種子褐色,細小而多。花期3-8月,夏季盛花。
地理分布
原產巴西。一般作溫室培養。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中國各地植物園正式引種試種。
生長習性
大岩桐性喜溫暖、濕潤、半蔭、忌強光直射和富含腐殖質的疏鬆、肥沃偏酸性沙質土壤環境生長。生長期適宜溫度20-25℃,不耐寒,冬季氣溫下降到5℃左右時休眠,氣溫過高也會影響植株正常生長,夏季氣溫高達30℃以上時會使植株呈半休眠狀態。生長期要求空氣濕度大,不喜大水,避免雨水侵入。冬季休眠期則需保持乾燥,如濕度過大或溫度過低,塊莖易腐爛。
繁殖方法
播種:播種前先用將種子浸泡24小時促使提早發芽,用淺盆或木箱裝入腐葉土、菜園土和細砂混合的培養土,土平整後均勻地撒上種子,盆底潤水後蓋上玻璃,在18-20℃的濕度條件下約10天后出苗。
分球:選經過休眠的2年至3年老球莖於秋季先埋於土中澆透水並保持室溫22℃進行催芽,當芽長到0.5厘米左右時將球掘起切成2塊至4塊,每塊上須帶有一個芽,每塊栽植一盆,即形成一個新植株。
枝插:枝插繁殖方法是大岩桐常用繁殖方式,在大岩桐塊莖上常萌發出嫩枝,扦插時剪取2-3厘米長,插入細砂或膨脹珍珠岩基質中,注意遮蔭,避免陽光趨向,維持室溫18-20℃,15天即可髮根。
葉插:選用生長健壯、發育中期的葉片,連同葉柄從基部採下,將葉片剪去一半,將葉柄斜插入濕沙基質中,蓋上玻璃並遮陰,保持室溫25℃和較高的空氣濕度,插後20天葉柄基部產生癒合組織。
芽插:大岩桐芽插繁殖一般在春季種球萌發新芽長達4厘米至6厘米時進行,將萌發出來的多餘新芽從基部掰下,然後插於沙床中,並保持一定的濕度,經過一段時間的培育,於翌年6月至7月開花。
栽培技術
溫度
大岩桐適宜的生長適溫是10-25℃。不同的季節又有不同的要求,1-10月間為18-25℃;10月到第2年的1月10-12℃。適宜的溫度,可使葉片生長繁茂、碧綠,花朵大而鮮艷。當植株枯萎休眠時,將球根取出,藏於微濕潤沙中。
光照
大岩桐為半陽性植物,平時要適當遮陰,避免強光直射。冬季幼苗期應陽光充足,促進幼苗健壯生長。夏季必須放在通風、具有散射光的蔭棚里精心養護。生長期光照不能太強,否則會抑制生長。開花時宜適當延長遮陽時間,利於延長花期。冬季休眠期盆土宜保持稍乾燥些,若溫度低於5℃、空氣濕度又大,會引起塊莖腐爛。在夏季,高溫多濕,對植株生長不利,需適當遮蔭,要放置在蔭棚下有散射光且通風良好的地方養護,否則極易引起葉片枯萎。供水應根據花盆乾濕程度每天澆1-2次水。
澆水
大岩桐花、葉生有絨毛,一旦沾上水滴,極易腐爛,因此忌向花、葉上噴水。最好使用浸水法澆水。平時澆水要適量,過多極易造成塊莖腐爛,葉片枯黃,甚至整株死亡。夏季高溫階段,每天澆水1-2次。空氣乾燥時要經常向植株周圍噴水,增加環境的濕度。澆水要均勻,不可過乾過濕,忽冷忽熱。開花期間必須避免雨淋。冬季的盆土要乾燥一點。
施肥
大岩桐喜疏鬆、肥沃而又保水良好的腐殖質土壤。宜用富含腐殖質、疏鬆的微酸性土壤栽培。常用1份
珍珠岩、1份河沙和3份
腐葉土加少量腐熟、曬乾的細碎家禽糞便配製。從展葉到開花前,每周施一次腐熟的稀薄有機液肥,花芽形成後需增施磷肥。施肥時切不可沾污葉面。每次施肥後,要噴清水1次,保持葉面清潔。水滴不宜長時間滯留葉片,否則會使葉片腐爛。從葉片伸展後到開花前,每隔10-15天應施稀薄的餅肥水一次。當花芽形成時,需增施一次骨粉或過磷酸鈣。
虹吸
大岩桐葉片肉質,表而密布絨毛,澆水時很容易弄髒葉片,導致葉片局部腐爛,成為眾病菌侵染的目標。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發生,應利用虹吸原理,通過花盆底孔取水和供肥。這種辦法的最大好處,不僅是能有效地防止搞髒葉片,而且可使肥水得到更充分、更有效的利用,管理上十分方便。實踐中還發現,葉片上滯留水分也並非絕對不可以,只要是清水,或偶爾含有少量無機肥(含量不超過噴施濃度,即2—3‰),即使留在葉片上也無妨。事實上,熱病們經常用清水噴洗葉片,並無大礙,生長更好。
基質
為了促進大岩桐多開花、開好花,必須養好根系。大岩桐根系纖弱,呈毛細狀,不耐水漬和粘重土。栽培用土應選用疏鬆透氣利水的栽培介質,如腐葉土、
珍珠岩、泥炭、鋸末(已腐熟)、蛭石、松針、種菇廢料(已腐熟)等,肥料可用麻醬渣(已腐熟)、禽糞及複合肥等。播種用土,以素土較好,如泥炭和蛭石等。尤其是苗期,肥分越少越好,以免出現肥害(可以通過淡肥勤施的方式來完成)。
遮蔭
傳統栽培大岩桐多進行遮蔭養護,其不足之處是容易造成植株徒長、細弱。所以有資料介紹,將其置於陽光下,在不引起葉片灼傷的情況下,充分滿足其對光照的需求,可促株型矮壯,節問密實,開花更多。但許多栽培者在實踐中發現,過分追求光照,而不考慮光照強度,葉片會出現生理性黃化,遠不如遮蔭環境下葉片碧綠光潤,生機盎然。栽培者都認為凡事要從實際出發,首先還是要適當遮蔭,在不影響正常生長的情況下,稍稍加強光照,以保證其順利安全度夏和正常生長。
開花
大岩桐開花時,如果花朵四周的葉片妨礙花的開放,可根據需要剪掉其中部分葉片或將相關葉片剪掉半張,使花朵全部集中開放於植株頂部,形成一團花束。安全越冬人冬以後,將大岩桐種球(塊莖)保留一段無葉莖幹(約3-4厘米長)並及時沙藏,保持溫度不低於5℃。越冬期間,沙上不能太濕,以防球莖腐爛。如沙土過乾,應酌情噴灑少量清水,以防塊莖幹癟。
待到春暖花開時節,球莖發出芽來,根據需要酌情選留2-3個位置適當、高矮協調且飽滿健壯的新芽,隨之挖出種球移栽上盆,進入正常養護。
病蟲防治
常見葉枯性線蟲病危害嚴重,除及時拔除病株燒毀外,盆缽、塊莖、土壤均需消毒。幼苗期易發生猝倒病,注意播種和移栽土壤的消毒。生長期常有尺蠖咬食嫩芽,可人工捕殺或在盆中施入呋喃丹防治。
病害主要為葉枯性線蟲病,由線蟲侵染所致,危害嫩莖、幼株、地際莖部和葉柄基部,呈水浸狀軟化腐爛,病部逐漸上延,從葉基擴展到葉片,被害葉皺縮褐變而枯死。成熟植株從葉柄被害開始,逐漸擴大,不軟化。防治方法:
⑴苗床用土和花盆用蒸汽或氯化苦等消毒。
⑵塊莖放60℃溫水中浸5分鐘或用烏斯普隆(Uspulum)消毒。
⑶拔除被害株燒掉或深埋。
蟲害主要有
尺蠖,在生長期食植株嫩芽,會造成嚴重損失。應及時捕捉或在盆土中施入
呋喃丹防治。在高溫乾燥條件下,易生紅蜘蛛,須儘快噴灑藥劑防治。
主要價值
大岩桐葉茂翠綠,花朵奼紫嫣紅,是著名的室內盆栽花卉。開花時間長,美麗柔軟的鐘狀花,是佳節點綴和
裝飾室內及
窗台的理想盆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