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的三原色

光的三原色

光的三原色,就是RGB(紅綠藍)。RGB這三種顏色的組合,幾乎能形成所有的顏色。光線會越加越亮,兩兩混合可以得到更亮的中間色:yellow黃,cyan青,magenta品紅(或者叫洋紅、紅紫)。三種等量組合可以得到白色。

補色指完全不含另一種顏色,紅和綠混合成黃色,因為完全不含藍色,所以黃色就是藍色的補色。紅色與綠色經過一定比例混合後就是黃色了。所以黃色不能稱之為三原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光的三原色
  • 外文名:Green,cyan,magenta
  • 是什麼:綠,青,品紅
  • 混合後:白色
彩色三原色,印刷三原色,牛頓推論,科學發現,

彩色三原色

彩色電視機和光的三原色
彩色電視機的螢光屏上塗有三種不同的螢光粉,當電子束打在上面的時候,一種能發出紅光,一種能發出綠光,一種能發出藍光。製造螢光屏時,工人用特殊的方法把三種螢光粉一點一點的互相交替地排列在螢光屏上。你無論從螢光屏什麼位置取出相鄰三個點來看都一定包括紅、綠、藍個一點。每個小點只有針尖那么大,不用放大鏡是看不出來的。由於他們那樣小,又挨得那么緊,在他們發光的時候,用肉眼就無法分辨出每個色點發出的光了,只能看到三種光混合起來的顏色。
光的三原色

印刷三原色

第二種三原色就是印刷三原色。
我們看到印刷的顏色,實際上都是看到的紙張反射的光線,比如我們在畫畫的時候調顏色,也要用這種組合。顏料是吸收光線,不是光線的疊加,因此顏料的三原色就是能夠吸收RGB的顏色,為青、品紅、黃(CMY),他們就是RGB的補色。
把黃色顏料和青色顏料混合起來,因為黃色顏料吸收藍光,青色顏料吸收紅光,因此只有綠色光反射出來,這就是黃色顏料加上青色顏料形成綠色的道理。
光的三原色

牛頓推論

發現光的色散奧妙之後,牛頓開始推論:既然白光能被分解及合成,那么這七種色光是否也可以被分解或合成呢?於是,紛繁的實驗和不停的計算充斥著他日後的生活。一段時間後,牛頓通過計算,得出了一個結論:七種色光中只有紅、綠、藍三種色光無法被分解,於是也就談不到合成了。而其他四種色光均可由這三種色光以不同比例相合而成。於是紅、綠、藍則被稱為“三原色光”或“光的三原色”(注意,這有別於我們熟知的三原色“品紅黃青”)。牛頓通過計算得出上述結論後,未能完成實驗,便與世長辭。牛頓死後的若干時日之後,他的學生們終於完成了他未完成的實驗,配以牛頓生前的計算,從而使光的色彩論正式亮相。
實驗證明:
1、紅、綠、藍三種色光無法被分解,故稱“三原色光”。
2、等量的三原色光相加為白光,也就是說,白光中含有等量的紅光、藍光和綠光。
3、如圖所示:三原色光中任意兩種色光等量相加,則成為三原色光中另一種色光的互補色光。即:等量的紅光+綠光=黃光,互補於藍光;等量的紅光+藍光=品紅光(也稱洋紅,即較淺的紫紅),互補於綠光;等量的綠光+藍光=青光,互補於紅光。如果三原色光中某一種色光與某一種三原色光以外的色光等量相加後形成白光,則稱這兩種色光為互補色光。互補色光之間,能夠形成相互阻擋的效果。於是可知以下三對互補色光:黃光與藍光、紅光與青光、綠光與品紅光。
4、三原色光“紅、綠、藍”的互補光“青、品、黃”,稱為“三原色素”
定理:
顏料的三原色與光的三原色規律不同!
透明體的顏色是由它本身的色光決定,不透明體的顏色由它反射的色光決定。

科學發現

發現著名的力學三定律的十八世紀偉大科學家艾薩克·牛頓(Issac Newton),不但在力學方面功勳卓著,同時也為享受攝影樂趣的後人們留下了寶貴財富,即,光學色彩論。他奠定了近代色彩研究的科學基礎。
光的三原色
牛頓發現了光的色彩奧妙,經過系統觀察及研究實驗,最終確認:當一束白光通過三稜鏡時,它將經過兩次折射,其結果是白光被分解為有規律的七種彩色光線。這七種色彩依次為:紅、橙、黃、綠、藍、靛、紫,且順序是固定不變的。這也就是人人們常說的“七色光”。而這七種光線經過三稜鏡的反向折射之後,又會合成一束白光。於是,1666年牛頓發表學說——“色彩在光線中”。牛頓的三稜鏡試驗,就是後來為人熟知的著名的“色散試驗”。這一研究成果,也是牛頓身後數十年,德國大文豪歌德長期以來所極力駁斥的“光譜理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