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導演:維克多·弗萊明
- 編劇:Sidney Howard等
- 主演:費雯·麗,克拉克·蓋博,奧莉薇·黛·哈佛蘭,萊斯利·霍華德,哈蒂·麥克丹尼爾,托馬斯·米切爾
- 製片人:大衛·塞爾茲尼克
- 出品公司:美國Sl I P
- 中文名:亂世佳人
- 外文名:Gone with the Wind
- 其它譯名:飄,隨風而逝
- 出品時間:1939年01月26日
- 製片地區:美國
- 拍攝日期:1939年01月26日 至 1939年06月11日
- 類型:愛情
- 片長:238分鐘/223分鐘(1969瑞典版)/224分鐘(1994英國版)
- 上映時間:1939年9月9日在福克斯劇院首映
- 分級:USA:Approved
- 對白語言:英語
- 色彩:彩色
- imdb編碼:tt0031381
劇情簡介
弗蘭克和艾希禮加入了反政府的秘密組織,在一次集會時遭北方軍包圍,弗蘭克中彈死亡,艾希禮負傷逃亡,在白瑞德幫助下回到梅蘭妮身邊。斯嘉麗再次成為寡婦,此時,白瑞德前來向她求婚,她終於與一直愛她的搞私運軍火和糧食致富的白瑞德結了婚。一年後,女兒邦妮出生,白瑞德把全部感情投注到邦妮身上,他跟斯嘉麗的感情卻因她忘不了艾希禮而破裂。斯嘉麗再次懷孕,但在和白瑞德的爭吵中滾下樓梯流產。白瑞德感到內疚,決心同斯嘉麗言歸於好,不料就在這時,小女兒邦妮意外墜馬摔死了。與此同時梅蘭妮終因操勞過度臥病不起。臨終前,她把自已的丈夫艾希禮和兒子託付給斯嘉麗,斯嘉麗不顧一切撲向艾希禮的懷中,緊緊擁抱住他,站在一旁的白瑞德無法再忍受下去,轉身離去。面對傷心欲絕毫無反應的艾希禮,斯嘉麗終於明白,她愛的艾希禮其實是不存在的,她真正需要的是白瑞德。
當斯嘉麗趕回家裡告訴白瑞德,她是真正愛他的時候,白瑞德已不再相信她。他決心離開斯嘉麗,返回老家去尋找美好的事物,被遺棄的斯嘉麗站在濃霧迷漫的院中,想起了父親曾經對她說過的一句話:“世界上唯有土地與明天同在。”她決定守在她的土地上重新創造新的生活,她期盼著美好的明天的到來。
演職員表
演員表
角色 | 演員 | 備註 |
---|---|---|
Scarlett O'Hara | 費雯·麗 | Vivien Leigh |
Rhett Butler | 克拉克·蓋博 | Clark Gable |
Ashley Wilkes | 萊斯利·霍華德 | Leslie Howard |
Melanie Hamilton | 奧莉薇·黛·哈佛蘭 | Olivia de Havilland |
Mammy | 哈蒂·麥克丹尼爾 | Hattie McDaniel |
Uncle Peter | 埃迪·安德森 | Eddie'Rochester' Anderson |
Gerald O'Hara | 托馬斯·米切爾 | ---- |
Ellen O'Hara | 芭芭拉·歐內爾 | ---- |
Suellen O'Hara | 伊夫林·凱耶斯 | ---- |
Carreen O'Hara | 安·盧瑟福德 | ---- |
Stuart Tarleton | 喬治·里弗斯 | ---- |
Brent Tarleton | 弗萊德·克萊恩 | ---- |
Pork | Oscar Polk | ---- |
Prissy | Butterfly McQueen | ---- |
Jonas Wilkerson | Victor Jory | ---- |
Big Sam | Everett Brown | ---- |
John Wilkes | Howard C. Hickman | ---- |
India Wilkes | Alicia Rhett | ---- |
Charles Hamilton | Rand Brooks | ---- |
Frank Kennedy | Carroll Nye | ---- |
Cathleen Calvert | Marcella Martin | ---- |
Aunt"Pittypat" Hamilton | Laura Hope Crews | ---- |
Dr. Meade | Harry Davenport | ---- |
Mrs. Meade | Leona Roberts | ---- |
Mrs. Dolly Merriwether | 簡·達威爾 | ---- |
Yankee deserter | Paul Hurst | ---- |
Bonnie Blue Butler | 卡米·金·肯倫 | ---- |
Belle Watling | 歐娜·滿森 | ---- |
Johnny Gallagher | J.M. Kerrigan | ---- |
Phil Meade | Jackie Moran | ---- |
Bonnie's nurse in London | Lillian Kemble-Cooper | ---- |
Beau Wilkes | Mickey Kuhn | ---- |
Corporal | Irving Bacon | ---- |
Mounted officer | William Bakewell | ---- |
Emmy Slattery | 伊莎貝爾·朱爾 | ---- |
Amputation case | 艾瑞克·林登 | ---- |
Tom | 沃德·邦德 | ---- |
Reminiscent soldier | 克里夫·愛德華茲 | ---- |
Renegade | 亞基馬·坎納特 | ---- |
Hungry soldier | Louis Jean Heydt | ---- |
Yankee businessman | Olin Howland | ---- |
Yankee major | Robert Elliott | ---- |
職員表
製作人 | 監製 | 導演 | 編劇 | 攝影 | 配樂 | 藝術指導 | 美術設計 | 服裝設計 |
---|---|---|---|---|---|---|---|---|
大衛·O·塞爾茲尼克 | 大衛·塞爾茲尼克 | 維克多·弗萊明 喬治·丘克 山姆·沃德 | 大衛·塞爾茲尼克 悉尼·霍華德 本·赫克特 喬·斯沃林 約翰·范·德魯滕 Oliver H.P. Garrett | 厄奈斯特·霍爾 | 馬克思·斯坦納 | William Cameron Menzies | Lyle R. Wheeler | Walter Plunkett |
譯製名單
角色演員介紹
- 斯佳麗(又譯:斯嘉麗)演員:費雯·麗一個貓一樣的女人。有著貓一樣的目光,貓一樣的微笑,貓一樣的步伐和貓一樣的敏捷。在困難的時候敢於承擔責任,雖然也有動搖,但最後仍然承擔責任。她敢於去愛、無怨無悔,她的整個青春都在愛著阿希禮,沒有回報但她仍沒有放棄努力,直到能力的極限為止。斯佳麗原本是一個弱女子,任性而年輕,第一次結婚是一時的衝動報復,嫁給了不愛的男孩,讓自己成為了年輕的寡婦。第二次結婚是為了一家人的生存,搶走了妹妹的心上人,甘迺迪。最終為了斯佳麗差點遭受的侮辱去報復窮白人而被人擊斃,不幸枉死。於是斯佳麗再次成為寡婦。為了答應過艾希禮照顧梅蘭妮的一句承諾,在北軍就要攻占亞特蘭大的時候,斯佳麗又果斷地替玫蘭妮接生,並找到瑞特衝破重重阻礙和關卡,回到了鄉下老家--塔拉莊園。在又飢又餓之時,她又遭受了母親病亡、父親痴呆、家裡被劫,一窮二白的多重打擊,她不屈不撓,帶頭種田幹活,喝令妹妹下床摘棉花,並照顧梅蘭妮和小波,支撐一家人的生計。
- 瑞特(又譯:白瑞德)演員:克拉克·蓋博瑞特第一次見到斯佳麗是在十二像樹園的燒烤會上。他注視斯佳麗並洞悉他與阿希禮的感情糾葛。斯佳麗因查爾斯病亡到亞特蘭大散心,瑞特看出了正在服喪的她,內心裡對無拘無束、自由生活的嚮往和憧憬的心思,並出重金替她撬開了那個壓抑而沉悶的社會道德囚籠,使她走上了和別的南方女人最不相同的命運之路。戰爭打響,瑞特不遺餘力幫助斯佳麗重返故里,並在即將要到達的時候,決定上戰場,為保衛家園盡一份力。經過重重磨難,終於與斯嘉麗結成連理,在經歷了喪女之痛和斯佳麗在精神上的背叛後,面對玫蘭妮的死,對一切都灰心失望至極,回家收拾行李,返回自己的故鄉,查爾斯頓。當愚蠢的斯佳麗最後發現自己已深愛瑞特時,才發現已最終失去了自己最心愛的人。瑞特最後走得十分乾脆,讓斯佳麗深感懊悔。
- 艾希禮演員:萊斯利·霍華德學識淵博,溫文爾雅,具有貴族特有的騎士精神和榮譽感。他英俊的相貌和深邃的思想令斯嘉麗一見鐘情。為了榮譽,他參加了一場他並不熱衷的戰爭;戰敗,他放棄了逃跑的機會;拒絕在戰後用非法的手段發家致富,用翻慣了書頁、撫慣了琴弦的手去劈木頭。這就是艾希禮,他是那么從容、沉穩,可是他也是脆弱的。他是個活在過去的人,時世變遷,他不想面對,他是缺乏勇氣的。他不愛斯佳麗,又不說不愛她。斯佳麗走投無路找他時他只給了她莊園的紅土,後來知道斯佳麗賣了自己,他說他該去搶劫,他是真的後悔了。但是他的習慣使他無法適應新生活。他所熱愛的一切全都隨著過去的歲月一同消逝了,而最終失去了玫蘭妮的他,也只一具蒼白疲憊軀殼,行屍走肉般地繼續活下去。
- 瑪格麗特演員:哈蒂·麥克丹尼爾斯佳麗的奶媽,溫暖,可靠,安全。像母親一樣時刻保護她的孩子斯佳麗。理智,聰明,現實而且冷靜,帶一些黑人的狡猾。她懂斯佳麗,支持她,愛她,雖然沒有多說什麼,但是她一直是斯佳麗的靠山,堅強有力。忠誠,固執,可愛。對自己的寶貝,那是不顧一切的去保護;雖然只是一個家奴,但她有自己所要維護的處事原則。
音樂原聲
1.Selznick international trademark Main Title Dixie | 7.Grazioso |
2.Civil War | 8.Reconstruction |
3.True Love | 9.Dance Montage Charleston Hell and Toe Polka |
4.Apotheosis Melanie‘s Death | 10.Mammy and Melanie on the Staircase |
5.Belle Watling | 11.Opening sequence The Twins |
6.Driving Home |
幕後花絮
- 加里·庫珀拒絕扮演片中的巴特勒(白瑞德),而且十分反感該片。
- 克拉克·蓋博的台詞“Frankly,my dear,I don't give a damn”在美國電影協會評選的“百佳電影台詞”排行榜上名列榜首。
- 攝影師李·加米斯(Lee Garmes)在影片開拍一個月後被炒,原因是他拍攝的圖像過於陰暗。
- 1939年9月9日,製片方在福克斯劇院首次公映該片。在上映前,製片方找來劇院經理,要求在影片上映前不向觀眾透露任何影片信息,觀眾可以因連片名都不知道而退場,但將無法重新入場。當影片開演時,觀眾們紛紛因興奮而喝彩,他們沒料到《飄》被搬上了銀幕。
- 維克多·弗萊明被聘作影片導演後,對劇本提出不滿,於是影片拍攝被叫停17天,以重新改編劇本。
- 由於克拉克·蓋博的舞技欠佳,所以他的舞蹈場景都是穿著溜冰鞋完成的。
- 奧莉薇·黛·哈佛蘭的演出契約歸華納兄弟公司所有,為了說服老闆同意自己出演本片,她甚至不惜對老闆妻子煞費苦心。
- 片中出現的臨時演員多達2400名。
- 原著作者瑪格麗特·米歇爾認為巴茲爾·拉斯伯恩(Basil Rathbone)更適合扮演巴特勒。
- 奧莉薇·黛·哈佛蘭因為還沒生過孩子,所以不得不到婦產醫院學習生產經驗和感受,在實際拍攝時,導演喬治·庫克時而在鏡頭外緊捏德哈維蘭的腳趾,以讓她感受到痛覺。
- 斯嘉麗的角色總共有1400名演員參加試鏡。
- 哈蒂·麥克丹尼爾因喬治亞州的種族隔離制度而無法參加影片的首映式。
- 在拍攝斯嘉麗穿行在1600名傷兵中尋找米德醫生的畫面中,其中有800人是由臨時演員扮演,而另外的800人則全都是假人。
- 在拍攝邦妮出生後巴特勒為保姆送去一杯飲料的鏡頭時,克拉克·蓋博開了個玩笑,杯子中倒的是酒而不是茶水,哈蒂·麥克丹尼爾喝了一大口才發現。
- 費雯·麗共工作了125天,片酬為25000美元,克拉克·蓋博只工作了71天,片酬高達12萬美元。
- 據說費雯麗不願同克拉克·蓋博接吻,因為蓋博的煙味太重。
- 製片方曾對斯嘉麗的扮演者展開民意測驗,在數百張選票中,費雯·麗只得到兩張。
- 據說在影片拍攝期間,費雯·麗每天要抽四包煙。
- 片名即原著的書名“Gone with the Wind ”來源於英國詩人歐內斯特·道森的《西納拉(Cynara)》一詩,原句是:“我一直按自己的方式對你忠誠,西納拉!/我已忘卻了許多,西納拉,都已隨風飄逝。(I have been faithful to thee, Cynara! in my fashion./I have forgot much, Cynara! gone with the wind.)”
- 片中失火的場景是最先拍攝的,包括1933年《金剛》中使用的布景均被付之一炬,這段膠片長113分鐘,共耗資25000美元,當時的火情十分猛烈,以至不知情的公眾以為米高梅都化為灰燼了,報警電話響作一團。
- 在拍攝斯嘉麗從火中逃生的畫面時,劇組需要一匹瘦骨嶙峋的老馬,幾經尋找,終於物色到一匹,然而當幾周后馬被帶到片場,原先清晰可見的肋骨痕跡因為增重已經蕩然無存,由於時間緊迫,化妝師只好在馬的肋骨部位畫出陰影。
獲獎記錄
獲獎 | ||
最佳影片獎 | 《亂世佳人》 | |
最佳導演獎 | ||
最佳女主角獎 | ||
最佳女配角獎 | 哈蒂麥克丹尼爾 | |
最佳編劇獎 | Sidney Howard | |
最佳藝術指導 | .Lyle R. Wheeler | |
最佳攝影獎 | Ernest Haller & Ray Rennahan | |
最佳剪輯獎 | .Hal C. Kern & James E. Newcom | |
提名 | ||
奧斯卡獎最佳男主角 | ||
奧斯卡獎最佳女配角 | ||
奧斯卡獎最佳音響效果 | Thomas T. Moulton (Samuel Goldwyn SSD) | |
奧斯卡獎最佳視覺效果 | Arthur Johns (sound), Jack Cosgrove (photographic), Fred Albin (sound) | |
奧斯卡獎最佳配樂 |
幕後製作
創作背景
拍攝過程
製作發行
製作公司
Selznick International Pictures(美國) | MGM-International Dist. |
播映公司
Crest Digitalrestoration work | National Carbon Corp.(美國)arc lamps |
Dolby Laboratories(美國)sound post-production | Samuel Goldwyn Studiossound recording |
Max Factor2wigs | Technicolor Motion Picture Corporation(美國) |
Mole Richardson(西班牙)arc lamps | auxilliary optical system |
時間 | 上映地區 |
1939年12月19日 | 美國(New York City, New York) (premiere) |
1940年2月16日 | 加拿大(Vancouver, British Columbia) |
1940年4月18日 | 英國(premiere London) |
1940年4月30日 | 澳大利亞(Sydney) (premiere) |
1940年9月26日 | 阿根廷 |
1940年12月15日 | 希臘 |
1941年1月22日 | 墨西哥 |
1941年10月6日 | 瑞典 |
1943年9月20日 | 葡萄牙 |
1947年12月15日 | 挪威 |
1949年3月3日 | 比利時 |
1949年3月3日 | 荷蘭 |
1950年5月20日 | 法國 |
1950年9月15日 | 芬蘭 |
1950年11月17日 | 西班牙 |
1950年 | 土耳其 (Istanbul) |
1951年11月3日 | 義大利 |
1952年5月20日 | 菲律賓(Davao) |
1952年9月4日 | 日本 |
1953年1月15日 | 西德 |
1953年1月30日 | 奧地利 |
1958年9月9日 | 丹麥Denmark |
1990年10月19日 | 蘇聯Soviet Union(Moscow) (premiere) |
1992年1月12日 | 捷克斯洛伐克Czechoslovaki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