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MAX是最新的WiMAX寬頻無線技術 WiMAX(World Interoperability for Microwave Access)全稱為全球微波接入互操作性,是基於IEEE802.16標準的無線城域網技術。WiMAX組織從2001年開始制定標準,並對晶片、設備進行認證,規模經濟使成本下降成為可能,WiMAX的套用領域也隨之擴大。
基本介紹
- 中文名:WiNMAX
- 外文名:World Interoperability for Microwave Access
- 全稱為:全球微波接入互操作性
- 定義:WiMAX寬頻無線技術
WiMAX概述,WINMAX技術特點,WINMAX技術特點1,WiMAX技術特點2,WiMAX技術發展階段,WinMAXd技術的套用前景,3G和WiMAX的角色定位,Winmax的市場,WinMAX的相關圖書,WinMax的相關論文,
WiMAX概述
現在WiMAX組織包括晶片製造商(例如英特爾)、設備供應商(例如阿爾卡特)、電信運營商(例如BT英國電信),產業鏈已經十分完整。目前全球有眾多的實驗網路,符合WiMAX標準的設備最早在今年第四季度可以提交商用,大規模套用將在2005年開始,英特爾計畫在2006年推出集成移動WiMAX晶片的訊馳晶片組。參照WiFi的經驗。WiMAX的規模套用為期不遠。
WiMAX是一項基於IEEE802.16標準的寬頻無線接入城域網技術(BroadbandWirelessAccessMetropolitanAreaNetwork),),該標準僅僅制訂了物理層(PHY)和媒質接入層(MAC)的規範,是針對微波頻段提出的一種新的空中接口標準。
該技術以IEEE802.16的系列寬頻無線標準為基礎。一如當年對提升802.11使用率有功的Wi-Fi聯盟,WiMAX也成立了論壇,將提高大眾對寬頻潛力的認識,並力促供應商解決設備兼容問題,藉此加速WiMAX技術的使用率,讓WiMAX技術成為業界使用IEEE802.16系列寬頻無線設備的標準。
WiMAX將分三個階段進行部署。第一階段是通過室內天線來部署採用IEEE802.16d規範的WiMAX技術,目標用戶是固定地點的已知訂戶。第二階段會大量部署室內天線,將WiMAX技術的吸引力拓寬到尋求簡化用戶點安裝的運營商身上。第三階段將推出IEEE802.16e規範,在此規範中WiMAX認證硬體將套用於攜帶型解決方案,面向那些希望在服務區內漫遊的用戶,支持類似於當今Wi-Fi能力,但更加持久穩固的連線性。
WINMAX技術特點
WINMAX技術特點1
更快、更遠、更便宜,就是WINMAX的特點
WiMAX技術的突出特點是比WiFi具有更遠的覆蓋半徑。WiFi主要是解決100米內的無線接入問題,是屬於WLAN(無線區域網路)的範疇。WiFi在開闊地帶最遠可以達到300米,在室內一般有效覆蓋範圍在100米以內。而WiMAX最遠可以達到50公里的覆蓋範圍,屬於無線城域網(WMAN)的範疇,其典型套用的覆蓋範圍是6-10公里。相比3G提供小於2M的頻寬,WiMAX每個基站最多可以劃分成6個扇面,每個扇面可以提供70M獨立頻寬,並且基站的覆蓋範圍是3G基站的10倍。因此有人認為WiMAX將取代3G,成為下一代通訊的主流技術。
在此基礎上WiMAX組織開發了802.16a,其工作的頻段要比802.16低,主要工作在2——11G的頻段範圍,信號繞過障礙的能力得到提高,目前已經可以支持非視距傳輸,意味著在基站和客戶端之間可以有樹木或者建築物的阻擋,WiMAX的套用領域被拓寬。
針對802.16a不具備移動性能的問題,WiMAX在此基礎上制定了802.16e標準。按照802.16e標準,手持PDA步行或者使用移動計算設備,無線連線也不會中斷。因此WiMAX具有了移動性能。不過滿足該標準的產品,要在2006年才能正式投入商用。
根據分析機構的預測,由於WiMAX標準統一,基站和客戶端的規模經濟得以實現。到2005年,預計每套WiMAX晶片組的價格將在25美金左右,每個基站的建設成本將控制在20000美金以下。回顧WiFi客戶端從千元級別迅速下降到百元級別,規模經濟將是WiMAX最有競爭力的優勢。保守計算,按照一個基站4個扇面,每個扇面提供50M頻寬,覆蓋範圍為10公里,為每個客戶提供512K獨立頻寬,一個基站可以同時為400個客戶服務,每個客戶分攤基站的費用為50美元,運營商的初期投入成本壓力並不大。加上WiMAX對地形的良好適應性,在客戶密度小的區域費用遠遠低於光纖或者雙絞線,WiMAX在寬頻接入領域將有很強的競爭力。
組網靈活
WiMAX的典型組網方式如圖所示,在這套解決方案里,WiMAX主要套用在這樣幾個領域:
1、蜂窩回程,在部署一個較大區域的無線接入網路時,可以利用WiMAX基站之間的無線連結,延伸網路覆蓋範圍。
2、WiFi熱點回程,如圖中2所示,在一個區域部署WiFi熱點,熱點與網際網路之間的遠距離連結由WiMAX完成,延伸了熱點的使用範圍。
3、社區寬頻,對一些DSL或者Cable接入方式難以覆蓋的地方,可以考慮採用WiMAX作為替代方案;相比之下,WiMAX較少受距離和社區密度影響;對於一些臨時性的聚集地,例如展會,WiMAX部署周期短地特點也比DSL或者Cable接入方式擁有更大地靈活性。
4、經濟欠發達地區或者需要保護的地方,經濟欠發達地區可能沒有事前部署雙絞線或者同軸電纜,重新布線受用戶密度制約,經濟性不高;而對於故宮這樣的文物,重新布線更是不可能,WiMAX就成為一個良好的選擇。
5、最佳無線連線方式,對於在家庭部署了WiFi的用戶,可能會臨時移動到WiFi覆蓋範圍之外,這時候802.16e作為802.16a的擴展,可以保證移動用戶在WiFi網路和WiMAX網路中平滑漫遊,這樣客戶端可以自動選擇利用WiFi還是WiMAX,保證了最佳的連結方式。
在上述的幾種組網方式中,WiMAX都支持數據、語音和視頻。WiMAX獨有的服務質量保證(QoS)、按需提供的頻寬分配、自適應參數調整等特點,給組網帶了更大的靈活性。
例如在語音和視頻服務中,對時延非常敏感,但是對差錯就不那么敏感,而數據服務則正好相反,對時延不敏感,對差錯非常敏感,WiMAX可以根據上層套用不同提供不同等級的服務質量保障,提高網路吞吐容量。
商業用戶可能需要更寬的頻寬,而家庭用戶可能就不需要很高的頻寬,視頻點播需要較小的上行頻寬而需要很高的下行頻寬,對這些WiMAX都可以靈活配置予以滿足。在距離和通訊速度之間,WiMAX也可以自動適應,例如為了滿足距離要求調整信號調製方式,降低速度保證通信。
頻譜波折不過就在英特爾全力推進WiMAX的時候,世界最大手機供應商,也是3G最重要的設備供應商,WiMAX的發起人之一Nokia宣布退出WiMAX(最新訊息Nokia又宣布重新加入WiMAX組織)。業內有分析人士認為,Nokia的退出實際上反應了WiMAX的頻譜難題。雖然視距傳輸的802.16和非視距傳輸的802.16a分別工作在11-60G的頻段和2-11G的頻段,表面看來頻率資源非常豐富。但是各國對無線電頻率的管理並不統一,在上述頻段塞進了太多的套用:微波雷達、導航、遙感測試、衛星通信、WiFi等等。同時對一些不需要執照的頻段,任何人都可以使用,這好比是在一個公共的會議室里,大家都可以大聲說話,但是能否聽見則是另一回事。Nokia的退出,實際上證實了這種擔憂。已經有執照許可的頻段面臨競爭,不需要執照許可頻段的又面臨難以解決的干擾問題。WiMAX要適應各個國家的頻譜問題,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但是事情並沒有看起來那么悲觀,WiMAX在技術上的吸引力有足夠動力改變這個現狀。英特爾從今年4月起就開始了遊說,英特爾的理由是既然現在無線電頻率可以用在更多有趣的事上,為什麼不可以改變它呢?
2003年,在中國第三屆寬頻無線技術大會上,國家無線電管理局副局長謝飛波介紹,國際電信聯盟在5G的頻段上為無線固定、移動業務增加了頻率,使5G頻段上目前有600M的頻率可以用於無線移動和固定通訊。這實際上已經開始著手給WiMAX寬頻無線接入套用提供充足的頻率資源。
在3.5G頻段上,中國從2001年6月和2003年2月開始進行了招標,在數個城市開展無線接入的嘗試。
比較有意思的是各種對WiMAX進行市場預測的分析報告,都把中國作為一個非常重要的市場。在其中一份分析資料中還把中國稱為世界最大的寬頻無線接入市場。
這份報告分析,中國從2001年開始,用於ADSL的投資已經有數億美元之多,通過ADSL接入網際網路的用戶從100萬上升到1000萬之多。中國在2000年將3.5G中的2個頻段許可給了5個城市,2003年給了32個城市,很快中國300多個城市都將得到這個許可。
這份報告還列舉了在中國可能套用的業務領域,電話、網際網路茶館、醫療保險網路、企業電話交換機的中繼線路、企業網路接入、銀行專用網路以及高速移動網際網路業務。
目前看起來,已經沒有什麼力量能夠阻擋WiMAX的套用了,唯一的懸念是拿WiMAX來乾什麼。數年前有一個寬頻網路套用瓶頸調查,眾說紛紜,但是後來的事實證明所有的套用、產業環境、消費意識都不是問題,當寬頻變得像大白菜一樣便宜時,所有的問題都不成為問題。
WiMAX的革命性不在其他,就在更便宜上。便宜是上帝也無法阻擋的。
WiMAX技術特點2
(1)套用頻段寬
802.16技術可以套用的頻段非常寬,包括10~66GHz頻段、<11GHz許可頻段和<11GHz免許可頻段。
(2)輸速率更高
WiMAX所能提供的最高接入速度是75Mbps,目前實際套用時每3.5MHz載波可傳輸淨速率為18Mbps,頻率利用係數高。
(3)調製方式靈活
在802.16標準中,定義了三種物理層實現方式:單載波、OFDM、OFDMA。其中,單載波(SC)調製主要套用在10-66GHz頻段,OFDM和OFDMA是802.16中最典型的物理層方式。OFDM、OFDMA方式具有較高的頻譜利用率,它可以使得802.16系統在同樣的載波頻寬下可以提供更高的傳輸速率。同時,OFDM/OFDMA方式在抵抗多徑效應、頻率選擇性衰落或窄帶干擾上也具有明顯的優勢,已經成為Beyond3G的主要研究技術之一。
(4)QoS機制完善
在802.16標準中,在MAC層定義了較為完整的QoS機制。MAC層針對每個連線可以分別設定不同的QoS參數,包括速率、延時等指標。為了更好地控制上行數據的頻寬分配,標準還定義了四種不同的上行頻寬調度模式,分別為非請求的頻寬分配業務(UGS.UnsolicitedGrantService)、實時輪詢業務(rtPS.RealTimePollingService)、非實時輪詢業務(nrtPS.NonRealTimePollingService)、盡力而為業務(BE.Besteffort)
(5)標準化,成本低
由於使用同一技術標準,不同廠商設備可在同一系統中工作,增加了運營商選擇設備時的自主權,降低了成本。
(6)部署靈活,配置伸縮性強,可平滑升級
根據業務需求區域靈活部署基站,網路建設初期,可選用最小配置,根據業務增長,逐步增加設備。 (7)無“最後一公里”瓶頸限制
作為一種無線城域網技術,它可以將Wi-Fi熱點連線到網際網路,也可作為DSL等有線接入方式的無線擴展,實現最後一公里的寬頻接入。
WiMAX技術發展階段
基於以上特點。WiMAX論壇給出了WiMAX技術的5種套用場景定義,即固定、遊牧、便攜、簡單移動和全移動。
(1)固定接入業務階段
固定接入業務是802.16運營網路中最基本的業務模型,包括用戶網際網路接入、傳輸承載業務及Wi-Fi熱點回程等。
(2)遊牧式業務階段
遊牧式業務是固定接入方式發展的下一個階段。終端可以從不同的接入點接入到一個運營商的網路中;在每次會話連線中,用戶終端只能進行站點式的接入;在兩次不同網路的接入中,傳輸的數據將不被保留。在遊牧式及其以後的套用場景中均支持漫遊,並應具備終端電源管理功能。
(3)攜帶型業務階段
在這一階段,用戶可以步行連線到網路,除了進行小區切換外,連線不會發生中斷。攜帶型業務在遊牧式業務的基礎上進行了發展,從這個階段開始,終端可以在不同的基站之間進行切換。當終端靜止不動時,攜帶型業務的套用模型與固定式業務和遊牧式業務相同。當終端進行切換時,用戶將經歷短時間(最長為2s)的業務中斷或者感到一些延遲。切換過程結束後,TCP/IP套用對當前IP位址進行刷新,或者重建IP位址。
WinMAXd技術的套用前景
相信在媒體的瘋狂炒做下,“WinMAX”已經被我們所熟知,這個基於802.16協定下的無線接入技術空中接口標準已經開始有了一點積澱。簡單一點說,這個技術主要是為了更大範圍的信號覆蓋而開發的網路技術,他從一開始就是為了上網而準備的。
WinMAX技術可以支持1~6公里的覆蓋範圍,最大傳輸速度為20Mbps(約等於1.5MB每秒),也就是說用戶下載一個MP3檔案只需要2~3秒,這遠遠高於現在的家庭寬頻。最重要的當然還是它的無線連線能力。
由於WinMAX與現在我們常用的WiFi網路可以實現兼容,所以用戶終端的設備成本很低,這是WinMAX網路在套用方面的一個重要優勢。
未來的無線讓我們無需再設區域網路
可能還有人會想,這樣的無線寬頻雖然好,但我們的區域網路套用必竟還是需要的,但現在有一項技術可以解決這個問題,那就是VPN(虛擬區域網路)。
雖然可以確定,虛擬區域網路的網內傳輸速度比不上真正的區域網路,但在很多情況下,依託下一代無線網路的傳輸技術,在速度上已經足夠滿足日常的需求,比如傳檔案、共享、打CS等等。
關於WinMax的一些信息
WiMax是每個問題的答案,或者它看起來就是以下種種:一種替代DSL和cable modems的無線方案,一種範圍更廣性能更好的熱點技術,鄉村寬頻的救世主,甚至還可能是3G殺手。
在早期發展階段中,WiMax所面臨的問題就是在早期階段中,熱情過度的廠商們抓住技術的不同部分高唱讚歌,但對其最佳的套用場合卻缺乏清晰的理解。顯然,從移動寬頻到回傳鏈路(backhaul)和鄉村寬頻(rural broadband),所謂WiMax “正處於紛繁蕪雜套用的驅動下”的描述並非實話實說。
業界必須將WiMax同其競爭對手們等量齊觀。現在已經有了一系列固定無線訪問技術,例如LMDS和MMDS等。Wi-Fi已經在各地的區域網路市場四處播種,而在個域網方面則有藍牙技術。如果你希望獲得移動能力,整個地球都需要覆蓋移動基站。
那么WiMax適合用在什麼地方?
WiMax是基於IEEE 802.16標準無線IP數據技術的市場名稱。它最初是為運行在10到66GHz頻段上提供點對多點的寬頻無線訪問。它有很多種配置方式,因此可以支持範圍廣泛的不同套用類型,從標準固定無線寬頻連線到手持設備的移動數據服務。
其主要目標市場是大城市空間。毫無疑問,這一技術比Wi-Fi而言能夠更好的適應於戶外寬頻套用。例如,一個針對移動設備的單獨的WiMax網路基站大約可以提供三公里的覆蓋範圍半徑。
所有的技術都一樣,總會有論壇專門把這些已經讓人感到困惑的技術搞得讓人更加一頭霧水。WiMax Forum負責固定、移動、便攜以及最終無線寬頻連線(無需在設備和基站之間具備直接視距線路)標準的開發。該機構表示,該項技術應該能夠為固定和便攜套用提供高達每信道40Mbps的傳輸速率,而對移動設備將可以提供15Mbps的傳輸速率。後者在2007年之後才有可能出現。
在眾多的無線技術中,儘管有Intel力助WiMax出人頭地,但這並不能保證該項技術的成功。Intel在對未來技術壓註上並非從未失手。在跳入Wi-Fi的隊伍之前,Intel曾經是已經滅亡的HomeRF技術的主力推動者。其轉戰Wi-Fi的舉動大不了僅僅是一場略微有些拙劣的演出。
部分媒體對最新無線技術的狂熱追捧同樣應當被看作是WiMax陣營總部里響起的警鐘。當Radioactive同WiMax Forum進行接觸的時候,一位委員告訴我們,很多極端的言論都是從很小的起步開始的。“70Mbps的速度是垃圾”,他說到。“1到10才更為現實。”
Intel喜歡高歌WiMax,但其他技術領導廠商則顯得更為謹慎。例如,Cisco首席技術官Charles Giancarlo最近給WiMax澆上了一瓢冷水,主要原因是該技術的套用將通過3G網路來實現,這一網路的全球運行將會到產品投入市場的時候才能開始。
對WiMax而言,要獲得眼球並且逐步成熟則需要業界廣泛的支持——不僅僅是那些開發技術標準的企業,同時還有採用與之相競爭技術的產品製造商。實際上,思想是互補而不是競爭的。例如WiMax可以同Wi-Fi相互融合。WiMax可以用來把寬頻引入建築物,利用內建了Wi-Fi 上網功能的WiMax CPE 標準很容易就做到這一點。
WiMax Forum則有條不紊的啟動確保技術互用性的工作。很多大牌廠商都在固定無線寬頻技術上浸潤多年,這並不令人感到奇怪。但因為缺乏市場標準,固定無線寬頻技術的發展受到了很大的制約。
該論壇計畫在2005年6月左右在西班牙開放其實驗室,然後在當年9月啟動互用性的認證工作。該實驗室將會對產品的互用性進行測試,然後對符合標準的產品提供認證。這表明首個通過WiMax測試的產品會在2005年下半年到2006年之間問世。
然而,這個訊息並不能阻擋部分運營商們在標準出台之前發布產品的腳步。例如BT公司已經開發了Alvarion技術,由此在蘇格蘭和北愛爾蘭提供鄉村寬頻覆蓋。該製造商是WiMax委員會的成員,並且還宣稱其技術將同WiMax標準兼容。
儘管媒體大力哄抬,如果WiMax消失了,這也不是第一個跳票的無線技術。想想固定無線寬頻技術LMSD和MMDS的命運吧。對WiMax先驅們來說,這些WiMax 前輩技術都在頻譜競標後,以失敗告終。缺乏標準則意味著企業們不得不面對價格昂貴的網路設備以及承受被技術所拖累的恐懼——由此,運營商們的冷靜並不能讓人感到奇怪。
WiMax Forum必須保證該技術對提供移動數據服務的運營商們具有足夠的吸引力。WiMax 已經讓部分現有技術廠商感到傷腦筋,特別是3G設備製造商。
Analysys最近的研究報告向WiMax製造商們提出了警告:由於隨著技術商在3G上不斷增加的投入,各種新的技術選擇如HSDPA等將會給製造商們在向移動運營商銷售技術產品方面帶來挑戰。他們的研究認為,WiMax Forum應當更為清晰的闡明其移動技術的性能和在市場中所扮演的角色。這樣才能讓運營商們開始嚴肅認真的對待它。
目前,這一技術離成功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實際產品尚未問世,而所有的宣傳也使得WiMax只是實際套用上一層縹緲的時尚空氣。WiMax的支持者們應當為寬頻運營商們提供商業案例,並取得移動電信企業的投入。這對於WiMax的發展十分關鍵。如果WiMax陣營中的成員無法實現這點,那么該項技術很可能會被納入最後一英里訪問技術的範疇,就像是鄉村寬頻一樣,而無法成為大規模都會寬頻上網的重量級技術。
3G和WiMAX的角色定位
對話IBM:3G和WiMAX的角色定位
2005年1月17日 13:55 通信世界網
業務取得成功與否,不只是取決於技術,還取決於政府制定的法規以及生態圈的建立。如果只有技術方面的優勢,3G和WiMAX都不能成功。
現在不應該爭論3G和WiMAX誰比誰優,誰取代誰,或誰占更多市場份額的問題,而應該關注在中國建了3G和WiMAX網,怎么能更好地利用網路,讓電信運營商與其它服務商撞出火花,提供新的業務。
項立剛:關於3G和WLAN、WiMAX以後的發展,有很多討論。我的感覺是,原來做電信的人覺得3G肯定是主要的無線接入技術,而一些IT企業,尤其像Intel這樣的企業,卻經常在鼓吹說WiMAX將會優於3G,3G會活不下去。您的感覺是怎樣的?
范宇:業務取得成功與否,不只是取決於技術,還取決於政府制定的法規以及生態圈的建立。如果只有技術方面的優勢,3G和WiMAX都不能成功。成功的要素是,這幾點必須都存在,都成立才可以,有一個失靈就沒辦法。
關於3G,最後到底中國採用哪個技術,還不能確定。有媒體說3G終端技術不完善,而WiMAX在技術上是完善的。假設今天3G或WiMAX技術都完善了,後面的挑戰是要3G或者WiMAX乾什麼。如果3G上沒有套用,沒有數據,3G手機用途並不大。我認為,關於3G和WiMAX,以及WLAN,應該考慮如何把整個套用系統建起來,包括ICP、ISP以及套用服務商,建立怎樣的合作運營模式。如果這方面沒有人積極推動,即便有了3G和WIMAX網路,網路的投資回報也會很低。
我認為,現在不應該爭論3G和WiMAX誰比誰優,誰取代誰,或誰占更多市場份額的問題,而應該關注在中國建了3G和WiMAX網,怎么能更好地利用網路,讓電信運營商與其它服務商撞出火花,提供新的業務。比如說WIMAX在局部地區作為應急系統使用,在一些校園、高科技區、宅區作為本地接入的方式,或者北方的中國網通到南方去,南方的中國電信到北方來,用來解決最後一公里接入的問題。
Bluetooth、3G、WiMAX,以及未來的感測器網路,它們之間的定位各不相同,有些是在小區,有些是在大的社區。我自己對WiMAX、3G都看好。我構想,未來我在北京辦公室里打開筆記本電腦,房間裡有了WLAN(WI-FI),我要發一個郵件但是我沒有寫完,我有事情要出去,坐在車上,我可以繼續寫郵件,通過沿路的WiMAX基站,我在車裡就可以完成工作。如果走得更遠點,可能那裡沒有WiMAX,但是有3G/2.5G網路,就通過3G/2.5G網路來完成工作。在不同的階段,不同的網路傳輸方式以及不同的套用分別有不同的需要,各自扮演著不同的角色。
Winmax的市場
賽迪網訊 2007年即將過去,回顧中國winmax市場,可謂“柳暗花明又一村”!入圍3G標準之前,無論是標準的入圍以及市場的商用,都處於一種混沌狀態。設備廠商只有華為、中興加入聯盟;運營商態度謹慎,中國電信、中國網通等固網運營商對WiMax雖然保持了關注,但沒有實質投入;市場實際商用除大連、成都市政府和英特爾合作部署WiMax網路外,尚未有運營商主導的大規模套用;可用頻率被占有,3.5GHz頻段已經劃分給6大基礎電信運營商和中電華通等5家新興電信運營商,作為地面固定接入頻率。
但是,隨著2007年下半年winmax入圍3G標準以後,首先頻率資源基本上解決,市場商用也加大了步伐,可以說winmax呈現快速發展態勢,賽迪顧問預計2010年中國WiMAX用戶數能發展到900萬;從WiMAX的業務收入看,到2010年能達到120億元左右。
WinMAX的相關圖書
WinMAX/802.16 原理與套用
【圖書簡介】
隨著多媒體業務不斷地推陳出新,無線接入技術正呈現高頻寬和IP化的趨勢。作為新一代的寬頻無線接入技術,WiMAX/802.16以自身固有的優勢也越來越受關注。無線接人技術所定義的空中接口,通常只牽涉到OSl七層協定架構中的下兩層。本書分別講述了WiMAX的MAC層和物理層的工作原理。
WiMAX是第1個提出在MAC層提供QoS保證的無線接人標準,所以本書詳細討論了MAC層的QoS機制,包括服務流的劃分與調度、多種頻寬請求的方式、衝突解決機制等。另一方面,MAC層對物理層的支持也是保證WiMAX通信系境能夠提供OoS保證的一個重要方面。相比於固定接入的WiMAX,移動WiMAX(即IEEE 802.16e)具有更好的市場前景,同時也面臨更多的挑戰。本書的第9章深入地探討了移動WiMAX所做的改進,以及固定WiMAX到移動WiMAX的平滑過渡。最後,本書講述了WiMAX網路的部署與實現,以及與WiMAX共存的其他通信新技術,如HSDPA、IEEE 802.11n、無線格線網(wirelessMesh Network)。
本書可作為業內實際網路部署與操作的工程師、科研人員、工程技術人員以及通信等相關專業的師生的參考書或自學用書。
【圖書目錄】
叢書序
前言
第l章 概述
1.1 無線接入技術
1.2 現有無線接入系統
1.2.1 3.5GHz無線接入系統
1.2.2 直接廣播衛星系統
1.2.3 本地多點分配業務
1.2.4 蜂窩移動通信技術
1.2.5 無線區域網路
1.2.6 無線個域網
1.3 WiMAX/802.16標準的提出
1.3.1 IEEE 802.16工作組簡介
1.3.2 WiMAX論壇
1.3.3 IEEE 802.16標準體系簡介
1.3.4 WiMAX/802.16的技術特點與優勢
1.4 與其他無線接入技術的比較
1.4.1 IEEE 802.11/WLAN
1.4.2 第三代蜂窩移動通信系統
1.5 國內外發展現狀及前景展望
第2章 WiMAx/802.16系統架構·
2.1 WiMAX/802.16中的頻帶使用
2.2 WiMAX/802.16參考模型
2.2.1 面向業務的會聚子層
2.2.2 公共部分子層
2.2.3 安全子層
2.3 WiMAX/802.16的特點
2.3.1 MAC層特性
2.3.2 物理層特性
2.4 WiMAX/802.16支持的兩種網路拓撲
第3章 MAC層基本工作原理
3.1 面向業務的會聚子層
3.1.1 面向ATM業務的會聚子層
3.1.2 面向分組業務的會聚子層
3.2 公共部分子層
3.2.1 PMP網路
3.2.2 格線網
3.2.3 定址與連線
3.2.4 PDU格式
3.2.5 MAC PDU的成幀與傳輸
3.3 安全子層
3.3.1 分組數據的加密
3.3.2 密鑰管理協定
3.3.3 安全聯盟
3.3.4 將連線映射到SA
3.3.5 加密算法包
第4章 WiMAX/802.16的MAC層QoS保證機制
4.1 概述
4.2 服務流
4.2.1 服務流的概念
4.2.2 服務流的認證
4.2.3 服務流的分類
4.3 動態服務流管理
4.3.1 動態服務流的創建
4.3.2 動態服務流的修改
4.3.3 動態服務流的刪除
4.3.4 動態服務流的狀態變遷
4.4 調度服務
4.4.1 概述
4.4.2 上行鏈路中請求/授權的調度
4.5 頻寬分配與請求機制
4.5.1 請求
4.5.2 授權
4.5.3 輪詢
4.6 衝突解決算法
4.6.1 傳輸機會
4.6.2 衝突解決算法
4.7 ARQ
4.7.1 ARQ塊的使用
4.7.2 ARQ反饋信息元素的格式
4.7.3 ARQ的操作
4.8 H-ARQ
第5章 MAC層對物理層的支持
5.1 頻分雙工與時分雙工模式
5.1.1 頻分雙工
5.1.2 時分雙工
5.2 鏈路映射管理訊息
5.2.1 下行鏈路映射管理訊息
5.2.2 上行鏈路映射管理訊息
5.3 映射相關性與同步
5.4 自適應天線系統
5.4.1 天線在移動通信中的套用
5.4.2 智慧型天線技術
5.4.3 WiMAX的MAC層對AAS的支持
5.4.4 MAC控制功能
第6章 WiMAX/802.16的測距機制
6.1 下行突發描述的管理
6.2 上行周期性測距
6.3 以OFDMA為基礎的測距
6.3.1 基於競爭的初始化測距和自動調整
6.3.2 周期性測距和自動調整
第7章 WiMAx/802.16的基本初始化流程
7.1 掃描下行鏈路信道和同步物理信道
7.2 獲得鏈路參數
7.2.1 獲得下行鏈路參數
7.2.2 獲得上行鏈路參數
7.3 掃描和獲取上行鏈路參數的訊息流
7.4 初始化測距和自動調整
7.5 測距參數
7.6 基本能力協商
7.7 SS認證和交換密鑰
7.7.1 SS授權與AK交換的概述
7.7.2 TEK交換的概述
7.7.3 安全能力的選擇
7.7.4 授權狀態機
7.7.5 TEK狀態機
7.8 註冊
7.9 建立IP連線性
7.10 初始化時間和傳送操作參數
7.11 建立預留連線
第8章 WiMAX/802.16物理層
8.1 概述
8.2 無線MAN-SC
8.2.1 概述
8.2.2 幀結構
8.2.3 MAP訊息域
8.2.4 波特率與信道頻寬
8.2.5 無線子系統的控制
8.3 無線MAN-SCa
8.3.1 幀結構
8.3.2 MAP訊息域
8.3.3 控制機制
8.4 無線MAN-OFDM
8.4.1 OFDM概述
8.4.2 幀結構
8.4.3 MAP訊息域和信息元素
8.4.4 控制機制
8.5 無線MAN-OFDMA
8.5.1 介紹
8.5.2 幀結構
8.5.3 MAP訊息域和信息元素
8.5.4 子載波分配
8.5.5 控制機制
8.6 無線HuMAN
第9章 移動版WiMAX網路相關技術
9.1 基於IEEE802.16d的移動寬頻接入方案與切換機制
9.2 基於IEEE802.16e的移動寬頻接人方案
9.2.1 IEEE 802.16e協定簡介
9.2.2 物理層
9.2.3 MAC層
9.2.4 切換方式
9.2.5 休眠模式
9.3 基於IEEES02.20的移動寬頻接入技術
9.3.1 MBWA簡介
9.3.2 MBWA網路的基本特性
9.3.3 MBWA的網路結構
9.3.4 MBWA與IEEE 802.16e,3G的比較
第10章 WiMAX網路的部署與實現
10.1 WiMAX的部署與實現所面臨的問題
10.1.1 WiMAX晶片能否及時供應及相應的解決方案能否順利快速推出
10.1.2 各國電信企業和運營商是否積極參與
10.1.3 基於IEEE 802.16e的移動寬頻接入面臨3G等其他通信技術的衝擊
10.1.4 其他相關的問題
10.1.5 WiMAX網路的功能要求
10.2 WiMAX的部署與實現
10.2.1 WiMAX網路架構的參考模型與基本原則
10.2.2 部署WiMAX網路時RF的選用條件
10.2.3 WiMAX頻率資源配置
10.3 WiMAX組網方案研究
10.3.1 WiMAX組網關鍵技術
10.3.2 WiMAX組網方案
10.3.3 華為WiMAX解決方案
第11章 與WiMAX共存的其他技術
11.1 IEEE 802.11n技術
11.1.1 IEEE 802.11n的物理層關鍵技術
11.1.2 MAC層最佳化技術
11.1.3智慧型天線技術與IEEE802.11n
11.1.4軟體無線電與IEEE 802.11n
11.2 HSDPA
11.2.1 HSDPA簡介
11.2.2 HSDPA關鍵技術
11.2.3 HSDPA系統商用進展及其演進策略
11.2.4 HSDPA技術展望
11.3 WMN關鍵技術及其套用研究
11.3.1 WMN的研究現狀
11.3.2 WMN的構成
11.3.3 WMN與其他通信網路的區別
11.3.4 WMN的關鍵技術
11.3.5 WMN的優勢
11.3.6 技術方案與前景
縮略語
參考文獻
WinMax的相關論文
WinMax:一場無線技術革命,還是作秀?
其實,我們可就WinMax與Wi-Fi這一當前頗受歡迎的技術作一比較,Wi-Fi可在50米內通過較小的基站實現移動PC高速(寬頻)Internet接入,9%的美國家庭正享受著它帶來的便利,但我們也要清楚的認識到,Wi-Fi的套用也僅僅限於家庭、辦公和學校的Internet接入,極少有人願意花過多費用建設可覆蓋整個城市的Wi-Fi網路,相比之下,WinMax 以30英里的服務範圍則會有更佳的套用前景。
WinMax起始目標定位其實是非常合適的:它可以兼容全球不同廠家推出的"固定-無線"的寬頻接入設備,它可以在不同的"固定-無線"用戶間提供遠距離的高速數據傳輸。這使得用戶不必再擔心會被困於某一廠家的專利技術內,同時剝除專利費用後也會使其產品價格大幅降低,這當然有助於拓展"固定-無線"的市場。對生活在無法鋪設電纜的廣大鄉村的人們來說,WinMax的發展無疑是個好訊息,們們只需在戶外安裝一個WinMax接收機,並將其連線至這用電腦就可以實現Internet寬頻接入。在英國,BT公司已在國內四個鄉村地區進行WinMax試驗了。
WinMax的另一可望有廣闊前景的套用是解決廣大開發中國家"最後一英里"問題,它可以給用戶提供基於Internet的語音服務,與傳統的架設電話線纜的方式不同的是,網路建設者們只需要設定低成本的WinMax發射塔並在用戶家中安裝一部WinMax電話即可,當然Internet也可以同時接入。Sean Maloney先生稱,開發中國家中已有20-30個廠家對該技術表現出極大的投資熱情。
目前,WinMax還只是一個固定的通信技術,如果隨著進一步發展使之可以移植到移動領域時,Yunker先生說:"它將改變一切"。Intel,世界上最大的晶片製造商計畫於2006-2007年推出基於WinMax的移動PC,界時,WinMax的移動版本也勢必會被正式提出。由於前述的種種優勢,相信WinMax會有類似於但又遠超出Wi-Fi的套用,它的套用絕非僅限於家庭、辦公和學校等區域,象計程車內、火車站、飛機場肯定也會有它的身影。移動WinMax當然也會套用於行動電話中,這使得固定電信運營商利用建成的WinMax網路方便地提供移動通信服務。(那時,象BT這樣的固定通信運營商出售移動通信產品也就不足為奇了。)
但是,對這一新生事物,並不是所有人都如此樂觀,Deutsche Bank的資深分析家Brian Modoff先生則認為,WinMax只是Intel為了獲取利益而進行的炒作而已,世界上大部分業內廠家對其多採取觀望態度,他們的實際行動恐怕得到該技術完全成熟時。
移動通信行業也有人持反對意見,他們認為將固定通信業務運營商轉入移動通信業務其實是個騙局,眾所周知,寬頻移動通信標準802.20早已在移動行業得到發展和認同。他們認為802.20標準比WinMax更節省頻譜資源,並可以套用於汽車、火車等高速移動的場所,而WinMax則不可能做動這一點。正象802.20標準的強力支持者Flarion公司的Ronny Haraldsvik強調的那樣,移動WinMax還只是個科學假設,現在談論以WinMax終結802.20標準為時尚早,不過作為一個新興技術標準,它是值得關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