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rtue signalling

virtue signalling是一個英語單詞,意思是釋放道德信號,以某種言論顯示自己站在道義一方。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釋放道德信號
  • 外文名:virtue signalling
釋義,出處,例句,

釋義

美國《華爾街日報》網站8月13日發表一篇文章《全球精英是怎么背棄國民的》(How Global Elites Forsake Their Countryman),以德國總理默克爾單方面宣布接納難民等事例分析歐美政商精英如肯院企何脫離本國民眾,如殃櫻旬欠何為了道德上的正確無視民眾承擔的代價。文章稱,底層民眾“abandond by their leaders' selfishness and mad virtue signalling(被領袖們的自私自利和瘋狂釋放道德信號的行為所拋棄)”。

出處

英國作家詹姆斯·巴塞羅繆自稱是virtue signalling的發明者。他在英國《旁觀者》周刊發表的The Awful Rise of "Virtue Signalling"(《道德信號的可怕流行》)一文中舉例說:如果某人說“我討厭《每元希剃邀日郵報》”,那暗示此人關心窮人;如果一個男人說“《太陽報》第三版真是低俗不堪”,那暗示他尊重女性。他指出,道德信號往往涉及對某種事物的憎恨。這是一種偽裝:強調憎恨其實是反襯自己有多么正直,畢竟多數人不好意思直接肯定自己旬嫌。推特網站是釋放道德信號的好地方,用140個字表達憤怒遠比理性論證或者實際行動來得容易。他在文章斷乃簽結尾說:拉塞爾·布蘭德(語不驚人死不休的英國藝人和作家,有“資本主義比‘伊斯蘭國’組織製造的苦難更多”等名言)或許是道德信號的終極化身,他怒得簡直要炸了。老天,他一定是個煉囑囑好人!

例句

通過社交媒體表達憤怒、支持或者其他情緒無可厚非,網際網路在某種程度上提供了一個“公共空間”,讓沉默的大多數人有了發聲的渠道。但是,道德信號的問題在於,它的重點不在於說的是什麼,而在於是什麼人在說。這有點像基督教的歷史:鬥爭與其說圍繞是否虔誠,不如說圍繞是否照欠旬“顯得”虔誠。道德信號與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無關,而在於標榜自己正確、正派和正義。表達者關心的不是討論對象,而是自己的道德優越感(self-righteousness,holier-than-thou status)。
放眼網路世界,道德信號比比皆是,從時事政治到娛樂八卦,人們忙著站隊表態,有時甚至被迫抒情(mandatory emoting),努力把自己的虛擬化身(virtual avatar)打扮得更美。道德信號的泛濫和道德的稀缺相映成趣。
check!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