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K珍藏版世界名著系列:哈姆萊特》是2012年12月1日中國致公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威廉·莎士比亞 (Shakespeare W.)。
基本介紹
- 書名:MK珍藏版世界名著系列:哈姆萊特
- 作者:威廉•莎士比亞(Shakespeare W.)
- 出版社:中國致公出版社
- 頁數:209頁
- 開本:32
- 定價:15.00
- 外文名:Hamlet
- 譯者:朱生豪
- 出版日期:2012年12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14504927
內容簡介,編輯推薦,作者簡介,圖書目錄,序言,
內容簡介
《MK珍藏版世界名著系列:哈姆萊特》講述了哈姆萊特為報父仇而決定擔負“重整乾坤”的責任,結果父仇得報,自己也死於毒劍之下。貴族出身的苔絲狄蒙娜不顧父親的反對,與奧瑟羅私下成婚,不料在奸人的設計下雙雙殞命。不管是游離在仇恨與拯救之間的哈姆萊特,還是驍勇善戰卻死於詭計的奧瑟羅,他們都從中世紀的禁錮和蒙昧中醒來,在黎明曙光的照耀下,雄心勃勃地想要發展或完善自己,但又難以克服時代和自身的局限,終於在力量懸殊的鬥爭中,遭到不可避免的失敗和犧牲。
編輯推薦
《MK珍藏版世界名著系列:哈姆萊特》是最令人覺得撲朔迷離的,或者說,是最富於哲學意味,因此最令後世聚訟紛紜的。其中如父王為惡叔所弒,王位被篡,母后與兇手亂倫而婚,王儲試圖復仇而裝瘋等基本情節,均可見於古老的北歐傳說,特別是丹表拉丁文歷史學家薩克索所著的《丹麥史實》中一篇《阿姆列特》。這些塵封已久的原始資料,本來只記載著一些粗略的情節和蒼白的姓名,毫無性格與動作可言;想不到威廉·莎士比亞筆下,讀者卻發現自己生活在一群鮮活的人物中間。
作者簡介
作者:(英國)威廉·莎士比亞(Shakespeare W.) 譯者:朱生豪
威廉·莎士比亞(1547—1616),英國文藝復興時期傑出的戲劇家和詩人,也是世界最偉大的文學巨人之一,與荷馬、但丁、歌德並稱為西方世界“四大詩人”。他的戲劇影響深遠,被翻譯成多種文字,在世界各國廣泛流傳,並在眾多國家的舞台和銀幕上不斷上演。《羅密歐與朱麗葉》是他早期劇作中最著名的一部;《哈姆雷特》、《奧賽羅》、《李爾王》、《麥克白》這“四大悲劇”代表了他悲劇創作的最高成就,濃縮了他的人生智慧和藝術精華。
威廉·莎士比亞(1547—1616),英國文藝復興時期傑出的戲劇家和詩人,也是世界最偉大的文學巨人之一,與荷馬、但丁、歌德並稱為西方世界“四大詩人”。他的戲劇影響深遠,被翻譯成多種文字,在世界各國廣泛流傳,並在眾多國家的舞台和銀幕上不斷上演。《羅密歐與朱麗葉》是他早期劇作中最著名的一部;《哈姆雷特》、《奧賽羅》、《李爾王》、《麥克白》這“四大悲劇”代表了他悲劇創作的最高成就,濃縮了他的人生智慧和藝術精華。
圖書目錄
序
實用知識
哈姆萊特
奧瑟羅
迷失於悲劇三重門
把一切的美撕碎給人看
實用知識
哈姆萊特
奧瑟羅
迷失於悲劇三重門
把一切的美撕碎給人看
序言
天才劇作家和“譯界奇才”的“完美合作”
莎士比亞創作劇本是從加工舊劇本開始的。當他成為一位成熟的劇作家的時候,還利用過前人已經寫過的題材,但是天才的劇作家賦予這些題材全新的意義,以至於這些劇本都成了真正的傑作。
一般把莎士比亞的創作分為三個時期,第一時期(1590—1600),以歷史劇和喜劇創作為主;第二時期(1601—1607),以悲劇創作為主;第三時期(1608—1613),以悲喜劇和傳奇劇創作為主。第二時期是莎士比亞文藝思想成熟、藝術上達到高峰的時期。這一時期他創作了最重要的作品《哈姆萊特》、《奧瑟羅》、《李爾王》、《麥克白》等。本書收入了莎士比亞的兩部悲劇代表作:《哈姆萊特》和《奧瑟羅》。
莎士比亞悲劇的藝術成就是舉世公認的。他善於塑造具有強大藝術力量的戲劇形象,他的著名悲劇中的一些人物如哈姆萊特、奧瑟羅、李爾王等,都已成為世界文學中傑出的藝術典型。莎士比亞的戲劇以情節複雜、戲劇衝突尖銳而見稱於世。他的戲劇語言別開生面,不落俗套,有時是詩一般的高亢激昂,有時是喜劇性的機智活潑,有時感情奔放,有時粗俗鄙野,隨著情節的發展和人物身份、情感的變化而呈現不同的風格。莎士比亞悲劇中許多佳句音韻美妙,或表現鮮明形象,或表達深刻哲理,已經成為英語的精華。
莎士比亞悲劇中放射出的強烈的人文主義思想光芒,以及展現出的高超的藝術技巧,其影響力早已超出了他所處的時代和所代表的文化。正如他的朋友、著名戲劇家本·瓊孫所說:“他不屬於一個時代而屬於所有的世紀。”
本書譯者朱生豪先生,一九一二年生於浙江嘉興,一九三三年在上海世界書局任英文編輯。他有感於當時中國沒有一個完整的莎士比亞戲劇全集譯本,決意用業餘時間翻譯一部明白曉暢、忠實於原著意趣的散文體莎士比亞全集。一九三七年“八·一三”事變,他已譯出的作品和多年苦心蒐集的資料全部毀於炮火。一九四三年,他回到嘉興老家,閉門不出,全力翻譯莎劇。到一九四四年上半年,他克服了難以想像的困難,以驚人的毅力,譯出莎士比亞三十七部戲劇中的三十一部,唯有六部歷史劇尚未譯出。眼看大功垂成,他卻因病於一九四四年十二月二十六日長辭人世,年僅三十二歲。
朱生豪先生被稱為“譯界奇才”。他的翻譯態度嚴肅認真,以“求於最大可能之範圍內,保持原作之神韻”為宗旨,譯筆流暢,文辭華麗。他所譯的《莎士比亞戲劇全集》是迄今我國莎士比亞作品譯作中最完整、質量上乘的譯本。
朱生豪先生的譯作讓我們既能感受到莎劇偉大的文學價值,也能讓我們領略到中文的博大精深。正是朱先生的辛勤付出,才讓更多的中國讀者體會到天才劇作家的藝術魅力。
劉為
莎士比亞創作劇本是從加工舊劇本開始的。當他成為一位成熟的劇作家的時候,還利用過前人已經寫過的題材,但是天才的劇作家賦予這些題材全新的意義,以至於這些劇本都成了真正的傑作。
一般把莎士比亞的創作分為三個時期,第一時期(1590—1600),以歷史劇和喜劇創作為主;第二時期(1601—1607),以悲劇創作為主;第三時期(1608—1613),以悲喜劇和傳奇劇創作為主。第二時期是莎士比亞文藝思想成熟、藝術上達到高峰的時期。這一時期他創作了最重要的作品《哈姆萊特》、《奧瑟羅》、《李爾王》、《麥克白》等。本書收入了莎士比亞的兩部悲劇代表作:《哈姆萊特》和《奧瑟羅》。
莎士比亞悲劇的藝術成就是舉世公認的。他善於塑造具有強大藝術力量的戲劇形象,他的著名悲劇中的一些人物如哈姆萊特、奧瑟羅、李爾王等,都已成為世界文學中傑出的藝術典型。莎士比亞的戲劇以情節複雜、戲劇衝突尖銳而見稱於世。他的戲劇語言別開生面,不落俗套,有時是詩一般的高亢激昂,有時是喜劇性的機智活潑,有時感情奔放,有時粗俗鄙野,隨著情節的發展和人物身份、情感的變化而呈現不同的風格。莎士比亞悲劇中許多佳句音韻美妙,或表現鮮明形象,或表達深刻哲理,已經成為英語的精華。
莎士比亞悲劇中放射出的強烈的人文主義思想光芒,以及展現出的高超的藝術技巧,其影響力早已超出了他所處的時代和所代表的文化。正如他的朋友、著名戲劇家本·瓊孫所說:“他不屬於一個時代而屬於所有的世紀。”
本書譯者朱生豪先生,一九一二年生於浙江嘉興,一九三三年在上海世界書局任英文編輯。他有感於當時中國沒有一個完整的莎士比亞戲劇全集譯本,決意用業餘時間翻譯一部明白曉暢、忠實於原著意趣的散文體莎士比亞全集。一九三七年“八·一三”事變,他已譯出的作品和多年苦心蒐集的資料全部毀於炮火。一九四三年,他回到嘉興老家,閉門不出,全力翻譯莎劇。到一九四四年上半年,他克服了難以想像的困難,以驚人的毅力,譯出莎士比亞三十七部戲劇中的三十一部,唯有六部歷史劇尚未譯出。眼看大功垂成,他卻因病於一九四四年十二月二十六日長辭人世,年僅三十二歲。
朱生豪先生被稱為“譯界奇才”。他的翻譯態度嚴肅認真,以“求於最大可能之範圍內,保持原作之神韻”為宗旨,譯筆流暢,文辭華麗。他所譯的《莎士比亞戲劇全集》是迄今我國莎士比亞作品譯作中最完整、質量上乘的譯本。
朱生豪先生的譯作讓我們既能感受到莎劇偉大的文學價值,也能讓我們領略到中文的博大精深。正是朱先生的辛勤付出,才讓更多的中國讀者體會到天才劇作家的藝術魅力。
劉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