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爾克》是由格斯·范·桑特執導,西恩·潘、喬什·布洛林、詹姆斯·弗蘭科等主演的傳記片。影片於2008年11月26日美國上映。
影片講述了曾被美國時代雜誌選為20世紀代表人物之一的同性戀政治家Harvey Milk為了爭取同性戀者的合法權益從政但最終被保守派刺殺的傳奇一生的故事。
本片獲得第81屆奧斯卡金像獎6項提名,最終斬獲最佳男主角、最佳原創劇本2個獎項。
基本介紹
- 導演:Gus Van Sant
- 編劇:Dustin Lance Black
- 主演:西恩·潘,詹姆斯·弗蘭科
- 製片人:Dan Jinks
- 出品公司:Groundswell Productions
- 中文名:米爾克
- 外文名:Milk
- 其它譯名:夏菲米克的時代(港) / 自由大道(台) / 哈維·米克 / 牛奶分子
- 出品時間:2008
- 發行公司:Focus Features
- 製片地區:美國
- 製片成本:2000萬美元
- 拍攝地點:美國加州舊金山
- 類型:電影
- 片長:128分鐘
- 上映時間:2008-10-29
- 票房:$54,586,584
- 分級:R
- 對白語言:英語
- 色彩:彩色
- imdb編碼:彩色
- 主要獎項:奧斯卡最佳男主角
奧斯卡最佳原創劇本
演職員,電影視頻,電影評論,劇情簡介,演職員表,演員表,職員表,角色介紹,幕後花絮,獲獎記錄,製作發行,影片評價,
劇情簡介
1970年,年屆不惑事業有成然而感情生活卻一路坎坷的小商人米爾克,偶然邂逅了年輕英俊的男子斯科特·史密斯,兩人迅速陷入熱戀,米爾克自此也開始認識到自身真正的性取向。不久他們搬到舊金山卡斯楚街,合力經營一家攝影器材商店。隨著兩人戀情的公開化,小店逐漸成為同志們的聚集地,最後擴展到整個街區。然而同志在當時仍不為公眾所接受,他們依然受到種種不公平的待遇。米爾克有感於此,決心從政,競選城市監察員,以一己之力推動政府改善同志們的境遇。屢戰屢敗的米爾克最終獲得成功,卻也遭到保守勢力的責難與攻擊。
演職員表
演員表
角色 | 演員 | 配音 |
---|---|---|
Harvey Milk | 西恩·潘 | ---- |
Cleve Jones | 埃米爾·赫斯基 | ---- |
Scott Smith | 詹姆斯·弗蘭科 | ---- |
Dan White | 喬什·布洛林 | ---- |
Denton Smith | 波伊德·霍布魯克 | ---- |
Jack Lira | 迭戈·魯納 | ---- |
Danny Nicoletta | 盧卡斯·格拉比 | ---- |
Anne Kronenberg | 艾麗森·皮爾 | ---- |
Mayor George Moscone | 維克托·加柏 | ---- |
Rick Stokes | Stephen Spinella | ---- |
Dick Pabich | 約瑟夫·克羅斯 | ---- |
Jim Rivaldo | Brandon Boyce | ---- |
Michael Wong | 凱文·於 | ---- |
Himself | Tom Ammiano | ---- |
Thelma | Carol Ruth Silver | ---- |
Mary Anne White | Hope Tuck | ---- |
McConnely | Steven Wiig | ---- |
Dianne Feinstein | Ashlee Temple | ---- |
Assistant Sheriff | Cully Fredricksen | ---- |
Pizza Delivery Man | Drew Kuhse | ---- |
Castro Clone | Brian Vowell | ---- |
Don Amador | Cleve Jones | ---- |
Birthday party relative | Maddie Eisler | ---- |
Carol Ruth Silver | Wendy Tremont King | ---- |
Channel5 Reporter | Mary Dilts | ---- |
Telephone Tree#1 | Gilbert Baker | ---- |
Telephone Tree#9 | Tom Ramdol | ---- |
Medora Paine | Cameron Palmer | ---- |
Jim Rivaldo | Brandon Boyce | ---- |
Dick Pabich | 約瑟夫·克羅斯 | ---- |
David Goodstein | Howard Rosenman | ---- |
Dennis Peron | Ted Jan Roberts | ---- |
Gordon Lau | Kelvin Han Yee | ---- |
Phil Burton | Robert Chimento | ---- |
Law Student | Jeremiah Turner | ---- |
Reporter | Christopher Greene | ---- |
Gwenn Craig | Shaun Landry | ---- |
Senator Briggs' Driver | Borzin Mottaghian | ---- |
Teamster | Jeff Redlick | ---- |
San Francisco Cop No.2 | Brian Danker | ---- |
Supervisor#4 | Awele Makeba | ---- |
Senator Briggs Aide | Greg Cala | ---- |
Supervisor#5 | Tony R. Vella | ---- |
Godfather | Timothy Roberts | ---- |
職員表
製作人 | 導演 | 副導演(助理) | 編劇 | 攝影 | 配樂 | 剪輯 | 選角導演 | 藝術指導 | 美術設計 | 服裝設計 | 視覺特效 | 布景師 |
---|---|---|---|---|---|---|---|---|---|---|---|---|
達斯汀·蘭斯·布萊克 布魯斯·科恩 Barbara A. Hall 威廉·霍伯格 丹·金克斯 麥可·蘭頓 Bruna Papandrea | 格斯·范·桑特 | John R. Saunders David J. Webb Ian Calip Michael Jordan Neil Lewis Grace Liu | 達斯汀·蘭斯·布萊克 | 哈里斯·薩維德斯 | 丹尼·艾夫曼 | Elliot Graham | Francine Maisler | Bill Groom | Charley Beal | Danny Glicker | Chel White | Barbara Munch |
(參考資料來源)
角色演員介紹
- 哈維·米爾克演員:西恩·潘在捷運上邂逅了年輕英俊的男子斯科特·史密斯,兩人迅速陷入熱戀,米爾克自此也開始認識到自身真正的性取向。發現自己是個同性戀,並且隨著身邊的同性戀越來越多,米爾克決定從政,競選政府公務員。
- 丹·懷特演員:喬什·布洛林保守派成員之一,在政治生涯上遭受失敗,暗暗地展開了對米爾克的刺殺計畫。
- 斯科特·史密斯演員:詹姆斯·弗蘭科斯科特·史密斯和哈維·米爾克在捷運上相遇,並對哈維·米爾克一見鍾情,從此兩人便走在了一起。
(參考資料來源)
幕後花絮
1、本片原定由馬特·達蒙來飾演片中丹·懷特一角,但拍攝時間與馬特·達蒙已接下的《綠色地帶》一片衝突,所以馬特·達蒙最後放棄了這個角色。
2、上千名支持同性戀合法權益的人在本片中免費出演民眾演員角色。
3、電影中米爾克工作的店“castro camera”的場景是在現實中一家叫做“given”的禮品店中拍攝的。電影工作人員和禮品店店主一起改變了店的裝潢擺設,在這個店中還拍攝了一場影片中出現的照相機店的場景。
4、本片導演格斯·范·桑特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影片沒能在大選前上映,的確是因為沒有能及時完成影片的後期工作。
5、影片上映前的2008年11月4日,加州議會通過決議,只承認異性結婚的合法權益。
6、男主角西恩·潘為此片減肥約50磅。
獲獎記錄
年份/屆數 | 獲獎項目 | 獲獎方 |
---|---|---|
2009年第81屆 | 奧斯卡獎-最佳男主角(獲獎) | 西恩·潘 Sean Penn |
奧斯卡獎-最佳原創劇本(獲獎) | 達斯汀·蘭斯·布萊克 Dustin Lance Black | |
2009年第66屆 | 英國金球獎電影類-劇情類最佳男主角(提名) | 西恩·潘 Sean Penn |
2009年第62屆 | 英國電影和電視藝術學院獎電影獎-最佳影片(提名) | 丹·金克斯 Dan Jinks |
英國電影和電視藝術學院獎電影獎-最佳影片(提名) | 布魯斯·科恩 Bruce Cohen | |
英國電影和電視藝術學院獎電影獎-最佳男主角(提名) | 西恩·潘 Sean Penn | |
英國電影和電視藝術學院獎電影獎-最佳最佳劇本-原創(提名) | 達斯汀·蘭斯·布萊克 Dustin Lance Black | |
英國電影和電視藝術學院獎電影獎-最佳化妝&髮型(提名) | Steven E. Anderson | |
英國電影和電視藝術學院獎電影獎-最佳化妝&髮型(提名) | Michael White |
製作發行
國家/地區 | 上映/發行日期 | 國家/地區 | 上映/發行日期 |
---|---|---|---|
美國US | 2008年10月28日 | 新加坡Singapore | 2009年1月8日 |
西班牙Spain | 2009年1月9日 | 希臘Greece | 2009年1月15日 |
中國台灣Taiwan | 2009年2月20日 | 中國香港Hong Kong | 2009年2月19日 |
荷蘭Netherlands | 2009年1月22日 | 烏克蘭Ukraine | 2009年1月22日 |
義大利Italy | 2009年1月23日 | 瑞士Switzerland | 2009年1月23日 |
波蘭Poland | 2009年1月23日 | 法國France | 2009年3月4日 |
影片評價
這部電影帶著歷史的厚重感,紀錄片的拍攝手法嫻熟有力,歷史畫面與仿歷史畫面相互交叉融入。米爾克這個人物之所以說是具有馬丁·路德·金似的悲情色彩,在於他40歲後,開始了一場人生的搏鬥,他用他的希望與愛開始探索著人生的意義,他和他的朋友用力量改變著歷史,也改變著自己的人生。馬丁·路德·金為黑人追求權益,而米爾克也在為同志這個邊緣化的群體追求著屬於他們的權益。
有人把這部電影看做是同性戀的宣傳片,但事實上並不是如此簡單,因為影片更大的目的在於喚醒所有的弱勢群體站起來,去捍衛他們的合理權益。正如片尾所說,我們不光是為同性戀群體,更是為那些少數族群群體抗爭,非裔,亞裔,那些遭受不公,那些遭受內心脆弱的群體們抗爭。如果我們把這部電影從同志的角度放大開來的話,那么這部電影的現實意義真的是讓人肅然起敬的,有愛就有希望,有希望就有改變。(東莞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