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4月,採用德州儀器公司(TI)制導系統的雷射制導炸彈(LGB)第一次進行了成功投放。空軍隨後開始了寶石路(Paveway,原稱鋪路,Pave way,其實這是翻譯版本的問題)計畫,開始了對雷射制導炸彈的全面發展工作,而德州儀器則接受了生產為750磅M117通用炸彈設計的KMU-342/B雷射制導掛件的訂單。安裝了KMU-342/B的M117被稱為“霹靂-117”(霹靂-BOLT=炸彈、雷射、末端制導),在1968年首次在越南使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霹靂
- 英文名稱:bolt
- 國家:美國
結構特點
雷射制導炸彈的導引頭與環狀翼面固定在一起,用於將其與炸彈的飛行路線對準、計算機控制組包括一種簡單的“梆梆”自動駕駛系統,也就是說,控制面可以要么完全偏轉要么不偏轉,這導致了飛行路線的次理想性(該缺點在寶石路III低照度雷射制導炸彈(LLLGB)系統之前沒能被解決)。寶石路概念最大的優點就在於很明顯不需要對投彈飛機進行任何改造。雷射指示器,比如早期的AN/AVQ-10鋪路刀,或者後來的AN/AVQ-23鋪路長釘和AN/AVQ-26鋪路頭釘都可以由投彈飛機本身或者攻擊組裡的其他飛機攜帶。同時還有為陸軍部隊設計的輕型雷射指示器。多於一萬枚寶石路I雷射制導炸彈由美國空軍在東南亞使用並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美國海軍猶豫了很久才在大範圍內採納了雷射制導炸彈,而在衝突里只投放了幾百枚寶石路I炸彈。如此不情願的原因在於一個事實,即一旦飛機升空之後任務取消,出於安全原因,炸彈通常就要在返回航母之前被在水面上拋棄。扔掉如此昂貴的電子制導系統非常令人不悅。海軍在更便宜的寶石路II系統投入使用之前沒有完全利用雷射制導炸彈技術。在美國軍隊服役之時,寶石路I制導掛件已經被寶石路II系統替換了,但是剩餘的寶石路I掛件在一段時間之中曾經用於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