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2033年,統合軍開始名為"超級新星(Super Nova )"的次期主力戰鬥機(AVF--Advanced Variable Fighter)計畫,經過軍方內部的“次期主力戰鬥機選定委員會”對各家開發公司方案的審核討論,最終決定由新星重工(Shinsei Industry)和通用銀河(General Galaxy)進行競標,並且決定以YF-19和YF-21作為開發代號。2034年初,兩家公司同時開始了新機體的開發工作。(YF-18、YF-20的代號被其他的候選機型所使用,但最終都因為有欠缺而未被軍方選用)
基本介紹
中文名:YF-19
外文名:AVF--Advanced Variable Fighter
研發公司:新星重工、通用銀河
研發時間:2034年初
機體解說,引擎,
機體解說
新星工業首先向軍方提交了YF-19的設計方案,並通過審核。實際上,YF-19在交給軍方的設計方案中,除了新型熱核噴射發動機和使用高性能AI的飛行員輔助系統(Pilot Support System)等這些基本的東西之外,還提出了三種形態的機體造型:第一種是作為VF-11正常進化型的 "A方案",40%的部件可以和VF-11通用;第二種是裝備與VF-1相同型可變後掠翼的 "B方案",強調大氣圈內的作戰性能;第三種是採用了非常前衛的前掠翼造型的 "C方案"。計畫的最初,YF-19並沒有象VF-17那樣強調宇宙戰的提案,但是,YF-19的開發小組大部分人是10年前開發VF-11的人,他們非常清楚新型熱核噴射發動機的裝備使以前由於推進劑槽容量所造成的限制問題完全消失了,所以新型機的開發不再是以在大氣圏內性能為主了.19的氣動方案經過馬拉松式的論證評估之後,最後由於主設計師的堅持加上軍方意見的傾斜,原來被認為最不可能的提案C方案獲得採用。F形態設定圖
YF-19的飛行員輔助系統(Pilot Support System)系統分為三個部分,簡稱系統1、系統2、系統3,系統1負責機體控制、自動導航和無人化控制(AI操控,可進行低程度的作戰)。系統2負責虛擬座艙顯示、武器系統和電子對抗,YF-19的主動式隱形系統也是由這部分負責的,系統3負責戰場分析、Fold航法的計算和Pinpoint Barrier的計算,三系統分開工作,只要有一部分遭到病毒之類的入侵時另兩個部分會對其進行物理遮斷,同時分擔其工作,這時雖然性能下降,但是保證了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