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礦區中段鐵(銅)礦詳查》是由山東省第四地質礦產勘查院擔任主要完成單位,萬中傑、徐洪岩、付廷紅、董銀峰、高振華、宋雙喜、劉先榮、王群、徐友松、張海瑞擔任主要完成人的一項科技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XXX礦區中段鐵(銅)礦詳查
- 主要完成單位:山東省第四地質礦產勘查院
- 主要完成人:萬中傑、徐洪岩、付廷紅、董銀峰、高振華、宋雙喜、劉先榮、王群、徐友松、張海瑞
- 等級:二等
- 獲獎證書編號:KJ2016-2-35
- 獲獎序號:20160047
- 獎種:國土資源科學技術獎
項目摘要
鐵是我國的緊缺礦種,國內資源稟賦不佳,以貧礦為主,鐵礦石對外依存度高達50%以上。因此,加強境外鐵礦勘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2009年1月,淄博宏達礦業有限公司與山東省第四地質礦產勘查院通過有償受讓的方式獲得秘魯共和國阿雷基帕省邦溝地區鐵礦探礦權。自2009年6月,歷時一年多的勘查,利用地質、物探、鑽探、實驗測試等技術手段,對勘查區成礦地質條件、礦床特徵、礦石質量、找礦方法等進行了深入研究,實現了境外找礦重大突破。
1、提出礦區成礦環境-岩漿活動-導礦構造-有利圍岩四位一體成礦模式,為該地區和類似地區找礦提供了指導。
2、總結了礦區礦漿成礦、多期熱液疊加的成因和礦產共生組合規律,豐富了礦床理論,研究了礦區銅、金礦化規律,提出礦區淺部、外圍有賦存銅、金礦化的認識,實際工作也證明了這一點,為礦區今后綜合勘查指明了方向,並對其綜合利用進行了評價。
3、結合成礦模式,提出低緩磁異常賦礦的特點。提高了礦體的連續性,極大增加了資源儲量,為後期勘查奠定了基礎,也為類似礦區勘查積累經驗。
4、境外找礦成果顯著,發現了超大型鐵礦床1處,本次新增查明(332+333)鐵礦石量143908.64萬噸,礦區累計鐵礦石資源量超過30億噸。
5、項目開創了地質勘查單位與礦山企業合作共同“走出去”的模式。實現了強強聯合,互利共贏,提高了勘查效果,加快了礦山開發步伐,是對在境外解決我國資源短缺問題的積極嘗試。
本項目獲得山東地礦局2010年度科學技術進步特等獎、山東省國土資源廳2014年科學技術一等獎,其成果已被礦山在後期勘查和開發過程中廣泛套用。目前,礦山的開採、運輸方案、港口選址等已初步成型,預計項目達產後,最終規模每年開採原礦5000萬噸,生產含鐵品位68.5%的鐵精粉2800萬噸。
該礦床鐵礦石資源儲量巨大,共伴生資源豐富,項目的開發經濟和社會效益顯著,不但能給企業帶來巨大經濟收益,而且建立境外礦產基地,對於緩解我國資源短缺局面具有現實而長遠的戰略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