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BB.1.16(別名:大角星),是新冠病毒奧密克戎變種的亞型,屬於XBB家族。
XBB.1.16於2023年1月首次被發現,隨後在印度、美國、新加坡和澳大利亞等國家或地區流行,2023年3月5日被正式命名。鑒於XBB.1.16相對於其他變異株的增長優勢,世界衛生組織於3月22日指定其為監測變異株。
基本介紹
- 外文名:XBB.1.16
- 別名:大角星(Arcturus)
- 屬性:新冠病毒變異株
- 首次發現:2023年1月
發展情況,變種研究,傳播情況,
發展情況
世衛組織稱,2023年1月首次在樣本中發現了“大角星”。截至2月下旬,“大角星”毒株占全球新冠病例的0.21%。一個月後,這一比例迅速上升到3.96%。
2023年3月22日,世衛組織指定XBB.1.16為“監測中的變種”,這意味著該變種具有“遺傳變化”,可能影響其作為病毒的特徵,但其流行病學的影響尚不清楚。
2023年4月21日報導,XBB.1.16是全球正在流行的600多種變異株之一,也是137種XBB亞分支之一。
2023年4月22日,中國疾控中心發布最新的全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疫情情況監測結果顯示,4月13日-20日7天我國新增了27例XBB.1.16變異株。
變種研究
XBB.1.16的S蛋白上的新增突變位點,使其比父代XBB.1更容易傳播,且免疫逃逸能力與XBB.1.5相當。
世衛組織稱,XBB.1.16與XBB.1.15變體相似,但在“在刺突蛋白中增加了一個突變,在實驗室研究中表明,這增加了該病毒的傳染性,以及潛在的增強致病性。”
日本和捷克的研究人員發表在預印本上的一項研究發現,XBB.1.16對各種新冠抗體具有“強大的抵抗力”,與其他奧密克戎變種(如XBB.1和XBB.1.5)相比,似乎具有更強的“生長優勢”。研究人員稱,XBB.1.16的傳播效率比XBB.1和 XBB.1.5毒株高約1.17至1.27倍,並表明它有可能在不久的將來在全球範圍內傳播。
NBC新聞報導中稱,與此前已經出現的奧密克戎變種不同,XBB.1.16感染者出現了一種新的症狀——結膜炎(或稱紅眼病,特徵是眼紅、有沙礫感並伴有瘙癢)。在印度,一些感染XBB.1.16的兒童出現眼睛發癢的情況。
傳播情況
- 綜述
截至2023年4月17日,從印度到新加坡、美國、英國和澳大利亞等29個國家和地區,XBB.1.16感染病例出現了快速增長趨勢。
截至2023年4月18日,全球至少有33個國家或地區報告了XBB.1.16變異株3647條(例),主要來自印度(63.4%)、美國(10.9%)和新加坡(6.9%)。3月以來印度報告的序列中XBB.1.16占比增長迅速,已成為印度主要流行株。美國流行的變異株中仍以XBB.1.5為主,但XBB.1.16和XBB.1.9.1近期占比均上升。由於亞洲部分國家流行XBB.1.16,中國近期輸入病例中XBB.1.16的占比增加。我國本土病例中XBB.1.16仍維持極低水平,未形成傳播優勢。
- 中國
2023年4月15日,中國疾控中心公布全國新冠病毒感染疫情最新情況。對比4月8日公布的數據,4月7日至4月13日,新監測到本土重點關注變異株124例(總計21個分支)。其中,中國疾控中心首次監測到15例XBB.1.16和2例XBB.1.16.1。
2023年4月22日,中國疾控中心發布最新的全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疫情情況。監測結果顯示,2022年12月1日至2023年4月20日,我國共監測到42例XBB.1.16變異株。記者統計發現,2022年12月1日至2023年4月13日,我國共監測到XBB.1.16變異株15例,這意味著,4月13日-20日7天,我國新增了27例XBB.1.16變異株。
- 美國
在截至2023年4月15日的一周里,美國新冠感染病例中有7.2%是由“大角星”引起的,而前一周這一比例僅為3.9%。在包括阿肯色州、路易斯安那州、新墨西哥州、俄克拉荷馬州和德克薩斯州在內的美國中南部地區,XBB.1.16致病率已經占到21.3%。
- 印度
據世衛組織2023年3月份的報告,XBB.1.16已經取代了印度的其他變種,成為主要變種。
據印度衛生部的數據,截至2023年4月14日,印度錄得近5萬例新冠確診病例,而截至3月30日時這一數據僅為13509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