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事歷史
1、早期
世界拉力錦標賽的前身是1970-1972年舉辦的International Championship for Manufacturers (IMC),1973年1月19日,世界拉力錦標賽首戰在舉辦。
2、Group B時期
20世紀80年代,更強大的四驅Group B組別代替了後驅的Group 2和Group 4組別。1979年FISA(FIA前身)確認了四驅賽車的規則,但起初廠商認為複雜的四驅系統並不能助力贏得比賽。然後奧迪投入了以測試為最初目的的Quattro四驅系統賽車,並很快取得成功,也驅使更多廠商投入到四驅車型的研發中。1982年正式發布的Group B組別規則對車輛限制很少,動力方面幾乎沒有限制。但隨後發生的一系列嚴重事故,導致FISA決定凍結Group B發展,並禁止參加1987年的賽事。
3、Group A時期
Group A在1982年取代Group 2組別,並在1997年之前都是WRC的主要競爭組別。20世紀90年代,豐田、斯巴魯、三菱等日系廠商大舉進入WRC賽事,並取得了不俗的成績。
4、World Rally Car時期
1997年發布的World Rally Car規則取代了Group A,也是目前現行WRC使用的,賽車基於產量大於2500輛的量產車打造。FIA國際汽聯在2017年升級輛WRC賽事的賽車改裝規則,使得賽車變得更寬,動力更強。搭載1.6升渦輪增壓發動機,最大功率由300馬力提升至380馬力,進氣限流閥由34mm擴至36mm,而增壓壓力將繼續保持為上限最大2.5bar。
賽事級別
賽事細節
1、勘路(Shakedown)
在FIA組織的WRC比賽中有一個很重要的環節就是勘路。勘路是指在正式比賽前,車手和領航員要在比賽開始前的周二或者周三進行賽道的勘測。每個車組允許通過同一個賽段兩次,以儘量貼近真實比賽的情況進行勘測。第一遍通過賽段的時候,車手需要將路況信息反饋給領航員,然後領航員以簡短的語言記下這些信息。第二遍通過賽段的時候,領航員報出路書,車手對這些信息再次核對。
2、賽段(Stages)
與一般的場地賽車(如F1)不同的是,WRC賽車第一優先為廠隊參賽車輛,依車手積分順序為順序,其次為FIA提名車手,其他車手則依報名順序。一般為前20部車至少要有2分鐘的出發間隔。特殊賽段(Special Stage)是拉力賽的比賽路線,車手與副駕駛盡全力達成最快完成的時間。比賽路線設在私人道路或公有道路,在比賽時會對大眾作交通管制。典型的拉力賽三天內大約有25個特別賽段。各個賽段之間由公有道路連結,在公有道路上所有的比賽車輛必須遵守當地的交通法規。每個賽段長度不盡相同,從5到60公里都有,車輛在每個賽段都會被計時,最小計算到十分之一。
3、計時器(The Clock)
忘掉習慣的所謂“第一個衝線的人得勝"的傳統競速比賽。WRC車輛彼此間並不直接競爭。跟他們競爭的最強對手是時間。每台比賽車間隔一至二分鐘出發,每台車都會計時並輸入FIA的計算機。除非有人在路上遇到麻煩如拋錨,否則選手很難在比賽路線上看見他們的對手。賽事最終,由使用最少時間完成賽事的車輛獲得勝利。
4、積分(The Points)
每個賽季爭奪車手冠軍和車隊冠軍,每站前十名車手可以獲得積分,車隊積分為旗下兩位車手積分之和,具體積分如下表:
5、時間管控(TheTime Controla)
拉力賽的路線是由嚴格的時間表所控管。車手遲到會受到加時處罰。時間以比賽出發所在地點出入口的時鐘為準。車手每遲到一分鐘會被罰10秒,時間加到個人總時間當中。如果車手在出發時遲到超過15分鐘,或是一個賽段(leg)遲到30分鐘,或是整場拉力遲到超過60分鐘將有會被取消比賽資格。
6、維修區(The Service Parks)
在完成幾個賽段的比賽之後,車輛可以到指定的維修區域進行為期20分鐘的維修,維修過程會被嚴密監控。維修區的維修人員由車隊成員所組成。每一天的比賽結束後,維修人員可以有比較長的45分鐘維修時間,時間到車輛會被管制在停車區當中直到隔天早上的比賽開始。如果維修逾時也會有加時的處罰。
7、變速箱(Transmission)
WRC賽車搭載6速序列式變速箱,駕駛只要推拉變速撥桿,其它的動作都由計算機控制。
WRC比賽,對車手和車輛都是嚴酷的考驗,路況複雜、賽道漫長,是個人技術與團隊合作的競技舞台。WRC賽車雖然車速沒有F1快,但是車輛駛過時會帶起滾滾煙塵,而且還會出現跳躍、側滑、沖水等漂亮場景,同一彎道不同車手的過彎表現也會截然不同,更具有欣賞性。另外WRC賽車都有量產車原型,對於多數作為車主的觀眾而言,更容易產生共鳴,各種具體改裝項目對於狂熱愛好者而言也完全有效仿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