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聯合國會員國家及民族組織(UNPO)

非聯合國會員國家及民族組織

UNPO一般指本詞條

非聯合國會員國家及民族組織(The Unrepresented Nations and Peoples Organization,UNPO),又稱小聯合國或非正式國家人民代表組織,是由多個沒有聯合國席位的政治實體組成,在海牙成立。它其實只是一個非政府組織(NGO),但其結構參考聯合國而成,組織性較嚴密。他們主張以非暴力手段,解決各成員的主權爭議,但成員國之間不代表擁有外交關係。該會亦定下五大原則,包括支持公平的自決權、支持國際公認的人權標準、反對獨裁政府及宗教不容忍政策、反對以反恐作為名作為解決主權爭議的手段,並提倡保護自然環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非聯合國會員國家及民族組織
  • 外文名:The Unrepresented Nations and Peoples Organization,UNPO
  • 總部荷蘭海牙
  • 成員:63(截至2006年2月)
  • 代表人口:約2億
  • 創立於:1991年2月11日 
簡介,運作,成員,美洲,加拿大,美國,非洲,安哥拉,盧安達、蒲隆地和剛果(金),肯亞和坦尚尼亞,肯-薩洛—威瓦,衣索比亞,索馬里,印度尼西亞,南非,坦尚尼亞,喀麥隆,大洋洲,澳洲,索羅門群島,亞洲,中國,印尼,緬甸,孟加拉,菲律賓,越南,印度,巴基斯坦,中東,伊朗,伊拉克,土耳其,歐洲,喬治亞,馬其頓,俄羅斯,摩爾多瓦,阿爾巴尼亞,羅馬尼亞,塞爾維亞,烏克蘭,瑞典,

簡介

目前有62個會員,成員之中包括中國西藏流亡“政府”、中國台灣當局等,另有實際上擁有獨立但未立國的成員。 但2004年以後,該組織實際運作臭己市停滯,因而代表台灣當局的民主進步黨已在2006年決定不再參與該組織的運作。
非聯合國會員國家及民族組織會徽非聯合國會員國家及民族組織會徽
近年走向獨立的拉脫維亞愛沙尼亞亞美尼亞喬治亞帛琉東帝汶均是其前成員國,而台灣當局是該組織的積極參考者,組織的指導委員會(Steering Committee),一時由台灣當局的張旭成當“立法委員”時(Parris Chang)擔任過主席。

運作

該組織的總部設於國際組織林立的海牙,為會員提供法律、民漿妹晚主程式等技術訓練,日常會交流獨立運動信息,每當聯合國相關委員會舉行會議,它都會協助會員爭取發言平台。在公關工作上,組織除了經常發出立場聲明,如支持對華禁售武器、反對緬甸政府鎮壓獨立運動。組織亦有自己的國際和平獎,東帝汶國父古斯芒及台灣的證嚴法師均曾獲套照欠戲獎,以宣示主權國家不能代表全球人民。
各成員也不如聯合國一樣,需要定期向小聯合繳交經費,另一部分則靠捐獻收集,據說絕大部分來自西方,會員則絕大部分來自第三世界。各國政府對它的態度,並不一致。
在美加地區,現時共有5名代表,包括印第安原住民組織成的拉高塔國(Lakota Nation),加拿大土著Nuxalk和水牛河丘國(Buffalo River Dene Nation),它們在國內擁有合法地位,而且幾乎是被政府鼓勵參加小聯合國。
它們的終極目標不一定是獨立,部分只是爭取部族賠償金。其中較遲加入的新會員瓦文達國(Vhavenda)曾經走向獨立,建立黑人共和,但有感獨立後生活倒退,現時以退休金議題重新提倡民族自決。奔霸芝訂
有論者認為當獨立分子聚首一堂,以群體力量彌補個體力量的不足,這不但是對聯合國的集體不信任,還是對主權國家的挑戰。中國是聯合國現行權力架構的積極捍衛者,自然是最被挑戰的主權國家。加上台灣當局、西藏流亡“政府”和“東突”在UNPO和“獨立界”的明星級地位,如“東突”領袖為該會創會秘書長,北京已成為頭號應付的對象。過去該組織曾出版一份《中國黑皮書》,試圖將中國化成案例,觀察它在否定“北美模型”和“班圖斯坦模型”等獨立運動模式下,如何以“反乃糠局分裂法”一類舉措處理國內獨立問題。

成員

美洲

加拿大

水牛河丘國(巴發羅瑞福德內族)
瑪普切族
納瓦特爾族
原住民

美國

拉克塔族
夏威夷
茂伊

非洲

安哥拉

卡賓達

盧安達、蒲隆地和剛果(金)

巴特瓦族(Pygmies)

肯亞和坦尚尼亞

馬塞族

肯-薩洛—威瓦

奧乾尼族

衣索比亞

奧羅莫族

索馬里

索馬里蘭

印度尼西亞

南摩鹿加

南非

瓦文達

坦尚尼亞

桑給巴爾

喀麥隆

南卡美隆

大洋洲

澳洲

原住民

索羅門群島

布乾維爾

亞洲

中國

內蒙古
西藏
東突厥
台灣當局(曾由民主進步黨所代表,但該黨已在2006年退出該組織的運作)

印尼

亞齊
西巴布亞剃盛

緬甸

克欽邦
撣族
克倫尼族
孟族

孟加拉

吉大港山地民族

菲律賓

科地埃拉族

越南

山區少數民族

印度

那加蘭邦

巴基斯坦

信德族

中東

伊朗

西俾路支
阿瓦士阿拉伯族

伊拉克

境內的土庫曼斯坦人 Karenni State(Kayah State)
庫爾德斯坦
亞習雅端述

土耳其

桑賈克族
亞述

歐洲

喬治亞

阿布哈茲
南奧塞梯

馬其頓

境內的阿爾巴尼亞人

俄羅斯

克里米亞韃靼
烏德慕爾特共和國
庫梅克族
切爾克西亞族

摩爾多瓦

加告茲族

阿爾巴尼亞

境內的希臘人

羅馬尼亞

境內的匈牙利人

塞爾維亞

科索沃

烏克蘭

盧森尼亞族

瑞典

斯堪尼亞
印克瑞
拉克塔族
夏威夷
茂伊
卡賓達
巴特瓦族(Pygmies)
馬塞族
奧乾尼族
奧羅莫族
索馬里蘭
南摩鹿加
瓦文達
桑給巴爾
南卡美隆
原住民
布乾維爾
內蒙古
西藏
東突厥
台灣當局(曾由民主進步黨所代表,但該黨已在2006年退出該組織的運作)
亞齊
西巴布亞
克欽邦
撣族
克倫尼族
孟族
吉大港山地民族
科地埃拉族
山區少數民族
那加蘭邦
信德族
西俾路支
阿瓦士阿拉伯族
境內的土庫曼斯坦人 Karenni State(Kayah State)
庫爾德斯坦
亞述
桑賈克族
亞述
阿布哈茲
南奧塞梯
境內的阿爾巴尼亞人
克里米亞韃靼
烏德慕爾特共和國
庫梅克族
切爾克西亞族

摩爾多瓦

加告茲族

阿爾巴尼亞

境內的希臘人

羅馬尼亞

境內的匈牙利人

塞爾維亞

科索沃

烏克蘭

盧森尼亞族

瑞典

斯堪尼亞
印克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