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CSD的貧困指標

聯合國可持續發展委員會(UNCSD)的可持續發展指標體系中,貧困指標按驅動力-狀態-回響框架分為三部分。驅動力指標有失業率,狀態指標有按人口計算的貧困指數、貧困差距指數、平方貧困差距指數、收入不均基尼係數、男女平均工資比例,沒有回響指標。

基本介紹

  • 中文名:UNCSD的貧困指標
  • 外文名:UNCSD poverty indicators
主要內容
失業率。按UNCSD的定義,失業是指所有國家受過教育卻沒有工作和收入、靠保險和福利生存的那部分人貧困的主要原因,UNCSD將失業率定義為失業人口占總勞動力的比率。失業人口是指在觀察期沒有工作(不包括暫時離開工作崗位,做無報酬勞動者)、有工作能力和願望的那部分人。失業率的計算不包括一些特殊群體,如武裝力量、遊牧民族、學生、已找到工作還未開始工作的群體、學徒等。值得注意的是,有一部分人,由於特殊的社會制度,雖然有全職工作,但仍然很貧困。
②按人口計算的貧困指數。是指生活標準或經濟福利貧困線以下的人口的比例。貧困線有絕對貧困線和相對貧困線兩種,前者多用於開發中國家,後者常用於已開發國家。UNCSD通過對36個發達與開發中國家的跨國比較,得出真正的貧困線將隨著經濟的增長而提高,但在窮國,這種提高相對要慢一些。基於人們對福利的不同理解,經濟福利可歸結為一個人對貨物和服務的消費以及營養的攝入量兩種定義。在開發中國家營養的獲得權重較高。在有關發展的著述中對消費的測度比對收入的測度更為流行,這是因為收入隨著時間的變化波動很大,尤其在農業經濟中,消費比收入更能反映真實情況。
對個人生活水平的測度,UNCSD認為,由於不同家庭其規模及構成不同,簡單地對整個家庭的總消費進行比較容易使人對家庭中各成員的福利產生誤解。因此,UNCSD指標體系中對個人生活水平的測度是以男性成年人為基數的。也就是說,對於給定的家庭,只調查該家庭男性成年人的消費行為,因為成年女性和孩子的消費相對較少,因而假定其小於成年男子的消費。但這不是說他們的需求低,而是在家庭中的作用力小。消費中規模經濟的存在也表明兩個人生活在一起的成本低於一個人生活。
局限性:大多數開發中國家採用的是人均消費指標,而開發中國家的家庭規模一般較大,這可能誇大貧困的程度。另外,在定義個人福利和貧困線過程中,無法避免主觀判斷。有些國家沒有對貧困的定義。另外,對貧困的定義國家與國家之間可能不同,這些都影響了數據的可比性。
③貧困差距指數。用於評價一個國家或地區貧困的深度。按人口計算的貧困指數,在貧困線以下時,對某些特殊政策反映不敏感,貧困差距指數則彌補了這方面不足。隨著貧困線以下的貧困差距的加大,貧困差距指數將提高,貧困差距指數的下降反映了現狀的改善。
貧困差距指數是貧困線以下人口距貧困線差距的均值。貧困差距指數假定貧困線以上的貧困指數值為0。計算貧困差距指數需要計算個人經濟福利,並確定什麼樣的福利水平才算貧困。計算個人福利有很多方法,大致有兩類,一類重視個人對福利的判斷,一類則根據經濟學家對福利的定義來計算。前者重在測算人對一組商品和服務的消費,後者計算的是營養的攝入量,即使人不以食物為生或不單以營養來決定食物的消費。實際操作中,則根據獲得數據的難易程度而選擇不同的方法。
大多數開發中國家通過計算人均消費量來測度貧困,所以對貧困的總測度一定要注意可比性,因為這對決策者有很重要的意義。一個越來越普及的方法是用不同的貧困線對貧困進行測度,比較消費的選擇對貧困是否有決定性影響。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