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H-1“中興”教練機是台灣航空工業發展中心自生產PL-1“介壽”教練機後,於1970年11月以美國T-28“特洛伊”教練機為基礎研發的一種螺旋槳式中級教練機,也是全世界第一架採用渦槳發動機的螺旋槳教練機。
中文名:T-CH-1“中興”
英文名:AIDC T-CH-1 Chung Hsing
英文名:AIDC T-CH-1 Chung Hsing
機型概述:
T-CH-1的外形與T28教練機相近,但機身設計較為流線型,發動機改用1台萊康明公司授權台灣航空工業發展中心岡山介壽二廠製造的T53-L-701A渦槳發動機,最大輸出功率可達1450馬力。雖然輸出功率與T-28的R-1820-86活塞發動機接近,但是渦槳發動機的重量比活塞發動機輕50%左右,因此飛行性能有大幅提高。T-CH-1教練機內裝有AN/ARC-51BX UHF通信設備及AN/ARN-83 ADF導航設備。
1972年1月,T-CH-1教練機的1號原型機XT-CH-1A(0701)開始裝配。1973年9月29日,1號原型機總裝完畢出廠。1973年11月23日,1號原型機XT-CH-1A完成首飛。1974年11月27日,2號原型機XT-CH-1B完成首飛。1976年11月,T-CH-1“中興”教練機開始正式進入量產並服役,首批計畫生產35架。1978年5月,台灣空軍軍官學校中級組59期開始使用T-CH-1“中興”教練機。1979年,35架T-CH-1“中興”教練機完成生產。1980年,開始生產第二批15架T-CH-1“中興”教練機。1981年,T-CH-1“中興”教練機停止生產。1984年,部分T-CH-1教練機改裝為R-CH-1單座型偵察機。1985年,T-CH-1教練機從台灣空軍退役,同年又將退役的T-CH-1教練機改裝為A-CH-1攻擊機,改裝後的A-CH-1攻擊機編入了台灣空軍第71、第72中隊,R-CH-1偵察機編入第12偵照隊。T-CH-1“中興”教練機設計使用壽命為15年或4000飛行小時,自1976年5月正式服役至1993年已超過15年,台灣空軍按照使用壽命要求逐步將“中興”教練機退役。1992年A-CH-1攻擊機自台灣空軍退役,1998年7月1日R-CH-1自台灣空軍退役。至此,全部T-CH-1“中興”飛機退出台灣空軍序列。
T-CH-1“中興”飛機主要型號包括:
T-CH-1教練機,擔任台灣空軍軍官學校59~66期學生初級飛行訓練,1985年退役。
A-CH-1雙座攻擊機,1985年台灣空軍將空軍軍官學校T-CH-1教練機改裝為A-CH-1攻擊機,以擔負台灣海峽周邊的空中支援管制任務,服役到1992年陸續退役。機身塗裝分為叢林塗裝與海洋塗裝兩種,平時也擔負海岸巡邏警戒任務。
R-CH-1單座偵察機,1984年航空工業發展中心拆除后座加裝KS67A型照相機,擔負台灣本島中低空領空的戰術偵察照相任務。1981年10月28日,1架T-CH-1“中興”教練機(0728)在大武山撞山,飛行教官及學員均身亡。1985年12月17日,1架T-CH-1“中興”教練機(0703)與1架F-5E戰鬥機(5260)空中相撞,F-5E戰鬥機飛行員彈射受重傷,“中興”教練機2名飛行員身亡。1986年6月6日,2架A-CH-1“中興”攻擊機(0707、0709),執行訓練任務時在嘉義竹崎鄉觀音山附近山區墜毀,4名飛行員身亡。1987年6月15日,1架A-CH-1“中興”攻擊機(0730)因發動機故障在新竹外海海面上迫降失敗,2名飛行員身亡。1988年4月9日,1架R-CH-1“中興”偵察機(0750)因發動機故障,迫降在桃園縣楊梅鎮農田裡,飛行員獲救。1990年7月23日,1架A-CH-1“中興”攻擊機(0723)在林口火力發電廠附近沙灘上迫降,飛行員被困座艙中,幸得附近5名釣魚者幫助獲救。1998年2月19日,第401聯隊1架R-CH-1“中興”偵察機(0748)執行任務時,因機械故障墜毀於台北縣石門鄉白沙灣海域沙灘,飛行員跳傘獲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