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34危機指蘇德戰爭初期,德軍裝甲部隊的主要作戰坦克(3、4號坦克)在與蘇軍的T-34坦克對抗,完全處於下風,迫使德軍不得不加快研製新型坦克的時間。
基本介紹
- 時間:1941
- 參戰方:蘇聯/德國
背景介紹,後續發展,
背景介紹
實際上,戰爭初期,不僅德軍的坦克質量處於劣勢,數量更是不如蘇軍。
1941年6月22日,德國撕毀《蘇德互不侵犯條約》,向蘇聯發動突然襲擊,蘇德戰爭正式爆發。德國投入了包括芬蘭、匈牙利和羅馬尼亞等國在內的390萬軍隊,分為成北、中、南3個集團軍群,進攻部隊共擁有3600輛坦克。而蘇聯在西部防線的部隊約有320萬人,擁有各類坦克約12000輛。
戰爭爆發初期,蘇聯擁有坦克數量上的絕對優勢,全國擁有坦克25000輛,其中半數部署在西部地區。蘇聯坦克主要包括T-26、T-37、BT系列輕型坦克,T-28中型坦克、T-35重型坦克,以及最新型的T-34中型坦克,KV-1、KV-2重型坦克。
新裝備的T-34在戰爭爆發時,已經生產了1225輛,其中967輛已裝備部隊。面對德軍中央集團軍群的蘇軍西部特別軍區,裝備了266輛T-34,面對德軍南方集團軍群的基輔特別軍區,有494輛T-34。蘇聯最新型的KV重型坦克,則已有508輛裝備部隊,分別裝備於六個機械化軍。
與蘇聯相比,德國投入進攻的3600輛坦克,大半數為II號、35t、38t輕型坦克,基本不具備坦克對抗能力。德軍較為先進的III號坦克在東線戰場只有960輛左右,IV號坦克在東線則只有400餘輛。
雙方坦克性能相比,T-34和KV-1均擁有76毫米炮,可在500米外擊破德軍III號、IV號坦克約30-50毫米的前裝甲。德軍反坦克威力最好的III號坦克50毫米L/42炮,要在100米內才能對T-34的45毫米傾斜裝甲造成威脅。KV-1坦克前裝甲達75-90毫米,側後部裝甲也有60-75毫米,德國任何坦克炮都無能為力。至於IV號坦克的75毫米L/24短管炮,威力更加虛弱,100米內也難以威脅T-34。這就是戰爭初期,德國裝甲部隊所遭遇的“T-34危機”。
後續發展
儘管德軍在坦克性能方面劣勢明顯,但蘇軍坦克部隊卻在戰爭初期遭到巨大損失。據稱,蘇軍初期的2萬餘輛坦克到1941年7月中旬僅有1500輛可投入戰鬥。在蘇軍損失的坦克中,由於機械故障和維護不利丟棄的比例很大。以第15機械化軍為例,該軍擁有的64輛KV坦克在一個半月內損失了56輛,其中只有11輛為戰鬥損失,另有11輛為乘員操作失誤損失,其他34輛則為機械故障或維護不足被放棄或破壞。另外,戰爭初期蘇軍後勤保障準備嚴重不足,大批新裝備的T-34無彈藥可用,每輛車僅能配備數發76毫米炮彈。大批新型T-34隻能冒著德軍炮火,以車體撞擊德軍坦克和火炮,雖然卓越性能給德軍造成極大困擾,但陷入德軍步兵包圍後很難倖存。
蘇軍在初期遭受巨大損失後,坦克數量已經陷於劣勢,但前線一些坦克部隊憑藉T-34、KV-1不斷有出色表現。尤其是姆岑斯克戰鬥中名聲大噪的蘇聯第4坦克旅,擊毀坦克20輛以上的優秀王牌就誕生了五位,其中拉布里年科上尉戰績達到了52輛。第4坦克旅也因此被榮譽更名為蘇聯第一近衛坦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