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ttings Day

Settings Day

求婚節日(Settings Day)及它的歷史淵源。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求婚節日
  • 外文名:Settings Day
  • 節日時間:4月17日
  • 節日起源:古希臘時期
節日活動
說起求婚,人們都會想到男子單膝及地,女子垂髮莞爾,但是說起求婚習俗的來源就要追溯到古希臘時期了。
古希臘中的求婚叫做λνδεζχπθμγ,意思並不是求婚,而是求諾(ask for a promise)。
一切節日的起源都是儀式。求婚節也是如此。希羅多德的《歷史》一書中記載到,馳騁伯羅奔尼撒的亞歷山大大帝也是兒女情長之人,他與大夏貴族奧西亞提斯之女羅克珊娜一見鐘情,本來已經定了婚期,但是因為中亞的叛亂,不得不重上疆場。因為古希臘要事的日期都是先知所定,不可更改,但是為了讓妻子安心,他讓妻子上馬,兩人的馬匹並行到離別的地點,皇帝下馬單膝著地,從侍從那裡拿出一塊希臘國石——藍寶石交給皇后,並且宣告羅克珊娜已經成為他的皇后,而羅克珊娜則說出了我心永隨這樣的話語。這一刻也成為了荷馬史詩中永恆的經典,當時的日期是公元前327年munychion (相當於現在的四月)的第17天。
同樣,學術界比較認同的世界上第一枚訂婚戒指——奧地利大公馬克西米利安(Maximilian)贈給新娘勃艮第瑪麗(Mary of Burgundy),贈送的日期也是選在了4月17日,戒指是長方形鑽戒,鑽石的形狀像哥特字母“M”,是夫婦二人的名字首字母,戒指的內圈刻上了當天的日期。
可以說從某種意義上講,4月17日成為了歐洲歷史上默認的求婚節,但是因為涉及的男歡女愛這樣的議題,所以從沒有真正的為其正名過。美國猶他州在1896年建州後曾經在州議會上發起過將4月17日設立為"正名日"(Settings Day)的議題,但是沒有通過,據說是遭到女權主義者的反對。
但是具有諷刺意義的是,碧姬·芭鐸,這個與夢露齊名的女明星,同時也是一位性解放和女權運動的先鋒人物,竟然因為被法國丈夫的求婚感動,最後退出影壇和女權運動。到了近代,這個日期更是逐漸被人們遺忘,現在可循的,筆者知道的就只有在義大利小城摩德納,有一組擺成義大利語4月17的求婚雕塑,算是一種緬懷了。
雖然沒有人為4月17日這個"正名日"正名,但是關於求婚種種感動人心的故事卻一直在流傳。古羅馬時期,斯巴達競技場上的競技手塞爾維烏斯愛上了貴族圖利烏斯的侍女普裴婭,在一次勝利後冒死向侍女示愛,最後竟然雙雙被賜予了自由身。而戊戌六公子的楊深,想和女友永結同心,卻深知變法之路一去難返,就在和女友"仿洋夷之禮"求婚後,變法獻身,更是讓人嗟嘆不已。
在世界範圍內,除了歐美,還有很多區域性的求婚節。比如日本,每年6月的第一個星期日是求婚節,而日本日本著名婚紗設計大師桂由美也習慣在這一天舉行婚紗發布。在中國,因為流行的是"六禮":納采、問名、納吉、納徵、請期、親迎,都是父母定終身,所以歷史長河裡面沒有多少求婚的影子。但是現在的年輕人越來越講究這個了,國內曾近有求婚組織建議將9月19日定成中國的求婚節,但是回響者寥寥。
其實,求婚只是一個蘊含著萬種可能性的開始,不管你是男也好,是女也好,只要你想從你愛的人那裡ask for a promise,或者是對你愛的人make a promise,那就大膽的求婚吧,只要你願意,每一天都是求婚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