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列反應時即serial reaction time ,簡稱SRT。20世紀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內隱學習研究中出現了新的研究範式----序列學習範式,用以研究人們對序列規則的無意識獲得。序列反應時(serial reaction time ,SRT)任務正是序列學習範式中的經典任務之一, 它以反應時作為反應指標,以序列規則下的操作成績和隨機序列下的操作成績之差來表示內隱學習的學習量。
序列反應時範式是尼森(Nissen, M. J.)和比勒姆(Bullemer, P.)於1987年提出的。這種研究範式以反應時為指標,整個實驗過程十分類似一個選擇反應時實驗:處於不同空間位置的視覺刺激分別對應不同的反應鍵,每次呈現一個視覺刺激,被試按相應鍵儘快予以反應,該刺激隨即消失,短暫的時間間隔後出現下一個視覺刺激。而SRT的特點在於,整個實驗中刺激的呈現序列是有規律的。例如,在尼森和比勒姆(1987)的實驗中,螢幕上從左到右的四個位置依次被設定為位置1、2、3、4,每個位置都對應著一個按鍵。視覺刺激是一個星狀圖形,並按固定的位置序列(4-2-3-1-3-2-4-3-2-1)呈現。一般來說,固定序列循環6-10次構成一個組段。在實驗前,被試只被告知將要進行的是反應時測試,他們不知道在任務中刺激是按某個固定但不明顯的模式依次呈現的。主試會在多次重複該固定位置序列的情況下(通常是8—12個組段)插入一個隨機的位置序列,之後再恢復固定的位置序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