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簡介,結構性能,
簡介
SIG-SAUER P220手槍是在1970年代應瑞士軍方的要求而研製的,不過計畫在1960年代未開始。當時瑞士軍隊裝備的SIG P210手槍既貴且產量又低,軍方需要一種比較便宜的代替產品,但必須是性能優秀的手槍。但由於SIG公司的輕武器分部SIG Arms規模較小,為了能在手槍的設計和生產上有更大的發展空間,SIG公司便與德國的J. P. SAUER & Sohn公司合作研製這種新手槍,因為增加了這個德國的生產車間,以後SIG公司便有能力完成任何北約國家的大宗手槍訂單。由於是兩家公司合作設計和生產的,因此這種手槍全稱為SIG-SAUER P220。9×19mm口徑的P220在1975年正式裝備瑞士軍隊,軍方編號為M75,此後,日本、丹麥和法國也有採用。
結構性能
P220的底把為鋁合金件,表面作啞黑色陽極化拋光處理,鋁底把在當時來說是較為少見的設計,可減輕手槍的重量。套筒是由一塊2mm厚的鋼板衝壓成一個上蓋的形狀,再通過電焊把整個槍口部接上,經回火後鑽孔,再用機器做深加工。擊錘、板機和彈匣扣都是鑄件,而分解旋柄、待擊解脫柄和空倉掛機柄都是衝壓鋼件,槍管是用優質鋼材冷鍛生產。握把側片是塑膠,復進簧則是纏繞鋼絲製成。槍機體用一根鋼銷固定在套筒尾部。
所有的鋼零件表面都是啞黑色氧化或磷酸鹽處理,由於防鏽處理較簡單,因此平時要勤快維護槍枝以免生鏽,這實際上幾乎成了SIG-SAUER系列手槍的普遍缺點,在同行業中伯萊塔公司的金屬表面處理工藝更優秀。
P220有許多創新的特點,其中之一就是簡化了約翰·白朗寧發明的延遲後坐閉鎖方式,只用套筒的拋殼口直接與彈膛的外部的閉鎖塊配合來進行閉鎖,而不需要專門在槍管上增加閉鎖凸耳,在套筒內銑出閉鎖溝槽來配合。當擊發後,套筒和槍管一起后座,彈膛下方的凸耳沿著底把上的開/閉鎖凸筍頂面後移,經過約3mm的自由行程後,凸耳內的開鎖斜面與開/閉鎖凸筍的斜面相互作用,迫使槍管尾部下降離開套筒而開鎖。當槍管尾端被底把上的凸起所阻而停止后座時,套筒繼續后座,完成抽殼、拋殼、壓倒擊錘等動作。然後套筒在復進簧的作用下再次復進,推彈入膛,進而帶動槍管向前。在槍管凸耳內的閉鎖斜面和底把中的開/閉鎖凸筍共同作用下,槍管尾部上抬卡入套筒內壁的閉鎖槽中,實現閉鎖。閉鎖後,套筒和槍管再向前走完3mm自由行程便復進到位。在P220後,這種簡單的手槍閉鎖方式就變得非常流行,例如後來的Glock系列就採用了這種閉鎖方式。
P220採用單/雙動擊發機構。當擊錘在前方位置時,可使用雙動擊發,扳機拉力為4.5kg,扳機行程為13mm;當擊錘在待發位置時,為單動擊發,扳機拉力為1.7kg,扳機行程4mm。
雙動擊發時,扣壓扳機後,扳機連桿向前運動,擊錘向後迴轉至待發位置。扳機連桿運動到快要使阻鐵上抬脫離擊錘待發缺口的瞬間,又帶動彈簧保險桿向上旋轉至擊針的下方,推出擊針保險卡鎖。於是,當擊錘打擊擊針時,擊針便能自由向前。單動擊發時,扳機連桿在使阻鐵上抬解脫擊錘之前,也要帶動保險桿旋轉,使擊針保險卡鎖解脫擊針。由此可以看出,除非扳機連桿運動到足以使擊針保險卡鎖解脫的程度,否則擊針就始終被保險卡鎖鎖住。因此,不管擊錘在前方或後方,都可以安全攜帶,不會出現因擊針慣性作用而“走火”的問題。
由於P220的保險機構非常可靠,所以取消手動保險裝置,只使用一個待擊解脫柄,這種設計雖然不是SIG-SAUER第一個創造的,但在P220以前極少有。當射手將實彈匣插入握把,拉套筒到後方並放回,推彈入膛。如不立即射擊,應壓下套筒左側、扳機上方偏後的擊錘解脫桿,使阻鐵上抬脫離擊錘,擊錘在簧力作用下向前迴轉,保險卡槽又被阻鐵所卡入。此時,擊錘在前方,但與擊針還相隔一段距離,可安全攜帶。槍的擊針在通常情況下是被鎖住的,即便手槍不慎落地,也不會“走火”。而當射手遇到突發情況時,隨時可以撥出手槍以雙動方式發射首發彈,而不會因為需要先保險而延誤戰機。
SIG槍有空倉掛機柄,當彈匣內的槍彈打完後,托彈板就頂起底把左側的空倉掛機卡筍,使之卡入套筒的缺口,將套筒擋在後方位置。插入實彈匣後,用手壓下空倉掛機,或將套筒稍向後拉並放回,都能使套筒復進成待髮狀態。
P220有專門的分解旋柄,取下彈匣,檢查膛內及進彈口是否確實無彈。向後拉套筒,直到其上的缺口對正底把上的分解旋柄,轉動旋柄,自底把前方取下套筒組件,從套筒組件中分解出槍管和復進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