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R B1620-26c,是一顆脈衝星行星,也是首個被證實的。它環繞編號PSR B1620-26的脈衝星公轉,該天體位於天蠍座,屬於球狀星團M4的一員,距離地球12,400光年。該行星曾被建議命名為“瑪土撒拉”(Methuselah)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瑪土撒拉
- 外文名:PSR B1620-26c
- 星體:行星
- 天體位置:天蠍座
- 相距地球:12,400光年
- 公轉周期 :(P) 100 y (109500 d)
- 半主軸 :半主軸 (a) 23 AU
行星數據,軌道數據,物理數據,天體發現,恆星系統,行星發現,天體演化,參考文獻,
行星數據
軌道數據
半主軸 (a) 23 AU 離心率 (e) 0
公轉周期 (P) 100 y (109500 d)
軌道傾角 (i) (不明)
近日點經度 (ϖ) (不明)
近日點時間 (τ) (不明)
物理數據
質量 (MJ) 2.5 MJ
半徑 (RJ) (不明)
密度 (kg/m³) (不明)
溫度 (K) (不明)
天體發現
發現日期 1996年
偵測方式 脈衝計時
發現者 貝克等人
PSR B1620-26c,是一顆脈衝星行星,也是首個被證實的。它環繞編號PSR B1620-26的脈衝星公轉,該天體位於天蠍座,屬於球狀星團M4的一員,距離地球12,400光年。該行星曾被建議命名為“瑪土撒拉”(Methuselah),但由於此名稱通常不會用於天文學上,因此不被國際天文聯會接受。
恆星系統
該行星環繞一個連星系統公轉,其中一顆是中子星,另一顆則是白矮星,質量為太陽的0.34倍。兩顆恆星的距離約1AU,它們互相公轉的周期約為半年。而行星的質量約為2.5個木星質量,距離恆星約為23AU,與天王星的日距差不多,其公轉周期約為100年。
該天體系統位於球狀星團的邊緣,而該星團的估計年齡約為127億年。由於星團中各恆星的年齡相近,而行星是多與恆星一起形成的,因此該行星的年齡也估計有127億年。它是眾多已知的行星中年齡最高的,差不多是地球年齡的三倍,因此曾被提議以聖經中一位長壽老人的名字“瑪土撒拉”來命名。
行星發現
行星在星團中的位置 (圖右綠圈示)與不少太陽系外行星一樣,PSR B1620-26c最初是以都卜勒偏移的方式偵測,它的公轉使地球上觀測得的脈衝星自轉周期出現改變。1990年代初,一支由貝克(Donald Backer)領導的小組對該現象作出研究,認為脈衝星出現的都卜勒偏移,不只是單一顆未知伴星所造成,應該以第三顆天體的存在來解釋。幾年後,小組已量度出這顆未知的伴星為一顆白矮星,同時也計算出系統中第三顆未知天體的質量,發現其質量根本不足以成為一顆恆星,因此以行星存在來解釋之,該結論於1993年由Stephen Thorsett等人宣布。
除了行星的質量得以計算出之外,他們也同時推算白矮星的質量,又根據行星形成的理論,指出該顆白矮星仍然年輕及熾熱。這些估計最後得以確認,並於2003年7月10日由Steinn Sigurdsson領導的小組對外宣布,這支小組使用了哈勃望遠鏡對該白矮星作出觀測。在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記者會上,他們表示擬把該顆行星命名為“瑪土撒拉”。
天體演化
人們至今仍未知這顆行星的由來,但一般認為它原本是屬於白矮星的,不可能屬於中子星,因為這顆中子星在經超新星爆發後,恆星大部分物質在短時間內給炸掉,並塌縮為中子星,在這種情況下,行星定不能維持原來的軌道,因此該顆行星是連同所屬的白矮星,一起給中子星的引力所擄獲。
在太陽所屬的銀河系內,很少會發生兩顆恆星在近距離相遇的情況,但這種情況在密集的星團內則常會發生。人們認為在大約100億年前,這顆中子星與該行星原來的主星近距離相遇,並將之擄獲,而中子星原來的主星也可能於這段期間逐步脫離中子星的引力束縛,及至大約五億年前,這顆被擄獲的行星開始膨脹成紅巨星(參閱恆星演化論)。
一顆較為年輕的脈衝星,其脈衝周期以秒計算,隨著星體本身的持續塌縮,自轉速度會越來越快,每秒鐘動輒可旋轉數百次,這些短周期的脈衝星被分為毫秒脈衝星。又因為該中子星吸取了其紅巨星伴星上的外層物質,使得其脈衝周期縮短至數毫秒,為連星系統的物質轉移提供了有力證據。人們又相信,在紅巨星膨脹期間,它逐步接近並突破了洛希瓣(Roche lobe),使它的外層物質被中子星主星吸走。
這些被吸走的物質又出現了複雜且壯觀的效應,其中子星自轉速度給加快,又透過角動量的轉移,這些物質被加熱至能放出X射線的溫度,使系統在數億年間,成為“低質量X射線連星”。
當可吸的紅巨星物質全被中子星吸走後,便開始塌縮成為白矮星,兩顆恆星相安無事地旋轉。現時該系統正緩緩地朝著星團中央的方向邁進,那裡的恆星多擁有很大的質量,預計在10億年內,該系統很大機會將與其他恆星相遇,這種情況大多數會把最輕的天體從系統中逐出,假若真的發生,這顆行星會被逐出M4星團之外,成為在宇宙中流浪的星際行星。
參考文獻
1.↑Notes for star PSR B1620-26- The Extrasolar Planets Encyclopaedia - 於2006-05-07訪問。
2.↑Thorsett, S.E.; Arzoumanian, Z.; Taylor, J.H. (1993). "PSR B1620-26 - A binary radio pulsar with a planetary companion?". Astrophysical Journal Letters412(1): L33 – L36.
3.^ 3.0 3.1Sigurdsson, S.; Richer, H.B.; Hansen, B.M.; Stairs I.H.; Thorsett, S.E. (2003). "A Young White Dwarf Companion to Pulsar B1620-26: Evidence for Early Planet Formation". Science301(5630): 193 – 196.
4.↑Oldest Known Planet Identified- HubbleSite - 於2006-05-07訪問。
5.↑Ford, E.B., Joshi, K.J., Rasio, F.A., Zbarsky, B. (2000). "Theoretical Implications of the PSR B1620-26 Triple System and its Planet". 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528: 336 – 350.(pre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