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P模式重構:價值協同、能力互補與夥伴選擇

PPP模式重構:價值協同、能力互補與夥伴選擇

《PPP模式重構:價值協同、能力互補與夥伴選擇》是一本2022年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王盈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PPP模式重構:價值協同、能力互補與夥伴選擇
  • 作者:王盈盈
  • 出版社:清華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22年10月1日
  • 頁數:276 頁
  • 開本:16 開
  • 裝幀:平裝
  • ISBN:9787302619796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PPP成為中國和世界範圍內公共領域的重要實踐,深刻地塑造著政府與市場的互動關係,引起了理論界的普遍關注。然而,當前研究主要集中於“公私夥伴關係”,對於政府與國企的PPP夥伴關係解釋不足。對此,本文從理論上提出新的夥伴類型——“公公夥伴關係”,它與傳統的“公私夥伴關係”共同構成兩個理想類型:這重構了PPP模式,也拓展了PPP的理論內涵。本文採用自下而上的研究邏輯,開創性地通過三階段編碼的“紮根理論”方法,揭示我國PPP實踐中的政府行為“黑箱”。本文通過紮根研究提出了理論框架,發現“我國的情境特徵”是PPP模式發生重構的重要因素,且在“PPP超大規模”的極端情境中地方政府的“二元性”夥伴選擇動機得以顯現。本文進一步對理論框架展開基於混合方法的實證研究,以檢驗理論效度。首先採集整理形成包含上千個地級市樣本的獨特資料庫,並在項目層面採用混合截面回歸,以驗證研究假設;然後遵循最不相似案例體系設計原則,本文比較分析了三個分別處於“初期”“中期”和“長期”的案例,探尋不同時期政府在夥伴選擇時的動機共性。相比定量實證,案例比較進一步揭示了動機的“長效”特徵及其作用機制。這也展現了PPP具有的“戰略”協作特徵與一般協作的夥伴選擇動機有較大差別。
本文研究成果有助於啟示如何有效運用“PPP”這一類協作機制,以提高地方公共產品和服務供給效能,也有助於實現國家治理現代化。此外,本文研究也有助於豐富對國企行為的認識:國企除了具有傳統的政策性負擔和任務驅動特徵以及面向國際市場的硬化約束和市場化改革趨勢,也具有在地方公共物品治理中的“公公夥伴關係”特徵。這一類型中的國企既需要平衡多元價值取向,也需要互相競爭擇優,它與“公私夥伴關係”共同構成PPP模式的新內涵。綜上,本文建構的PPP夥伴選擇動機理論框架,有助於講好中國PPP故事,也啟示中國PPP的健康可持續發展,進一步豐富國際PPP學術話語體系。
本書內容具有理論聯繫實際的特徵,既有助於PPP實踐人士閱讀思考理論問題,也有助於PPP理論學者了解中國PPP實踐。本書旨在作為中國PPP背景的研究生教材,為中國PPP理論與實踐發展做貢獻。

作者簡介

王盈盈,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博士後(助理研究員),清華大學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助理,高級經濟師、高級項目管理師、AACTP認證國際培訓師,清華大學管理學博士、工學碩士、工學學士和北京大學經濟學第二學士,國家發改委、財政部PPP專家庫雙庫專家,生態環保部PPP專家委員會成員,中國高校PPP論壇秘書處成員。
擁有13年基建投融資領域的實踐與研究工作經驗,發表專著/報刊/網路論文80餘篇,出版專著2本,參研國家及地方課題5項,參與實操項目10個,參評項目/機構200餘個,主要負責基建投融資制度與政策研究,項目制研究,基建投融資項目管理與PPP項目治理,特別是投融資項目財務測算及經濟評價分析等。

圖書目錄

目錄
第一章導論
第一節研究緣起
一、 中國PPP實踐特色反思
二、 西方PPP理論解釋困境
第二節研究問題: 中國地方政府的PPP夥伴選擇動機
第三節研究意義
一、 理論意義
二、 理論構想
第四節本書結構
一、 技術路線圖
二、 章節安排
第二章理論回顧與述評: 此PPP非彼PPP
第一節概念界定
一、 PPP
二、 公公夥伴關係
三、 公私夥伴關係
四、 夥伴選擇的組織二元性
第二節三個已有視角回顧和述評
一、 國家發展階段視角
二、 市場競爭視角
三、 技術治理視角
四、 理論述評
第三節本書視角追溯: 公共管理思想史和公共價值理論
一、 以史為鑑: 百年公管思想史的價值之爭
二、 價值理性: 公共價值理論回顧和範式啟示
第四節本書視角確立: 從PPP的工具理性到價值理性
一、 重新認識PPP的工具理性
二、 工具理性和價值理性的視角整合
三、 夥伴選擇的情境特徵: 揭示巨觀制度複雜性
第五節本章小結
第三章實踐回溯與分析: 中國PPP特徵
第一節中國PPP的發展階段
一、 階段一: 外資企業引進BOT階段(1984—2002年)
二、 階段二: 本土企業崛起推行特許經營階段(2003—2008年)
三、 階段三: 國進民退的融資平台蓬勃發展階段(2009—2013年)
四、 階段四: 形成PPP超大規模與二元結構階段(2014年至今)
第二節中國PPP的發展現狀
一、 中國PPP發展總量的國際比較與經濟貢獻
二、 中國PPP區域特徵
三、 中國PPP行業特徵
第三節中國PPP的夥伴類型分析
一、 經營屬性比較
二、 行業分布比較
三、 地區分布比較
四、 交易結構比較
五、 企業分布比較
第四節本章小結
第四章研究設計
第一節總體設計
一、 研究對象
二、 研究方法
三、 數據資料
四、 分析工具
第二節紮根研究設計
一、 紮根研究的作用
二、 本書的操作步驟
三、 資料來源與收集
第三節定量研究設計
一、 因子分析
二、 判別分析
三、 Logistic回歸和Tobit回歸
四、 樣本選擇與數據來源
第四節案例研究設計
一、 案例方法及在本書中的作用
二、 案例的篩選標準
三、 三個案例的資料來源
第五節本章小結
第五章中國情境下的PPP模式重構: 基於紮根理論
第一節研究過程: 三階段編碼與範疇提煉
一、 第一階段編碼: 提煉初始範疇
二、 第二階段編碼: 形成範疇體系
三、 第三階段編碼: 提出核心範疇
四、 理論飽和度檢驗
五、 紮根結果呈現: PPP行為全景
第二節結果分析一: 國家治理二元性如何體現在PPP制度中?
一、 PPP制度變革起因: 多元條件觸發
二、 PPP制度供給特徵: 自上而下主導
三、 PPP制度體系特徵: 多重張力匯合
第三節結果分析二: 地方政府如何內化PPP治理二元性特徵?
一、 地方政府PPP行為動因: 被動接受外部壓力
二、 地方政府PPP行為動因: 主動發掘內在動力
三、 地方政府PPP行為動因: 不穩定預期下的過度攫取
第四節結果分析三: 地方政府的PPP夥伴選擇動機是什麼?
一、 夥伴類型概念化: 從公私夥伴關係到公公夥伴關係
二、 選擇動機概念化: 價值協同與能力互補
三、 行業類型概念化: 市場條件和產品屬性
第五節理論框架的提出: PPP夥伴選擇動機與夥伴類型選擇
一、 理論框架
二、 基於價值協同的理論解釋
三、 基於能力互補的理論解釋
四、 研究假設
第六節本章小結
第六章理論框架的檢驗一: 基於定量實證分析
第一節模型估計與變數測量
一、 因變數: PPP夥伴選擇
二、 核心自變數一: 公共價值取向
三、 核心自變數二: 能力需求
四、 控制變數: 地區層面
五、 控制變數: 項目層面
六、 變數匯總
第二節變數的描述性統計與相關性分析
一、 描述性統計
二、 相關性分析
第三節PPP夥伴選擇影響因素的回歸分析
一、 選擇國企與否的Logistic回歸
二、 國企參與程度的Tobit回歸
三、 價值協同與能力互補的互動效應
四、 行業類型對價值協同與能力互補作用的調節效應
五、 穩健性檢驗
第四節本章小結
第七章理論框架的檢驗二: 基於案例比較分析
第一節一個剛落地的案例: S項目(我國PPP最多的行業)
一、 案例呈現
二、 第一次: 關係失敗(C國企能力不互補)
三、 第二次: 關係失敗(D民企價值不協同)
四、 第三次: 關係成功(E央企能力與價值均達到閾值)
五、 案例啟示
第二節一個超10年的案例: 北京捷運4號線(最難PPP的行業)
一、 案例呈現
二、 夥伴選擇過程: 聯合體同樣需要價值與能力的共同作用
三、 關鍵事件: 投資節約、最小間隔等能力作用
四、 關鍵事件: 兩次票價調整透射出價值作用
五、 案例啟示
第三節一個已期滿的案例: 廣西來賓B電廠(全球PPP最多的行業)
一、 案例呈現
二、 夥伴選擇過程: 外企的高能力互補性與價值協同的作用機制
三、 關鍵事件: “電價倒掛”危機化解中的能力與價值作用
四、 案例啟示
第四節案例比較
第五節對理論框架的延伸
一、 二元性動機的正反作用
二、 PPP夥伴類型的譜系
第六節本章小結
第八章討論與結論
第一節討論與延伸
一、 理論框架的內部推論
二、 理論的一般化討論
第二節結論與創新
第三節政策性啟示
第四節局限與展望
參考文獻
附錄
附錄A用於紮根理論的PPP相關政策法規彙編(2014—2020)
附錄B用於紮根理論的半結構化訪談提綱
附錄C用於案例分析的參與式觀察工作提綱
致謝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