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演職員,電影視頻,電影圖片,電影評論,劇情簡介,演職員表,演員表,職員表,角色介紹,音樂原聲,幕後花絮,獲獎記錄,幕後製作,製作發行,影片評價,北美媒體,中國媒體,
劇情簡介
80.6萬次播放
02:53
快看電影:珍珠港
雷夫(本·阿弗萊克飾)與丹尼(喬什·哈奈特飾)是從小一起長大的死黨,兩人對於飛行從小就十分有興趣。長大之後,時間正值二次大戰時空,兩人一同加入美軍飛行的隊伍。受訓期間雷夫結識了軍中護士伊夫林(凱特·貝金賽爾飾),兩人迅速墜入愛河。
此時美軍決定派出精英部隊前往歐洲大陸,協助歐洲各國抵抗納粹德國的侵略,雷夫自告奮勇前往參戰。於是將伊夫林託付給丹尼照顧,不久之後歐洲傳來噩耗,雷夫的座機在空戰中不幸遭德軍擊落,生死未卜。伊弗琳與丹尼得知噩耗後,只能互相勉勵對方,但是愛情的幼苗卻悄悄地萌芽。
但在1941年12月7日,雷夫突然出現在伊夫林與丹尼駐紮的珍珠港。正當三人不知如何面對這個難題時,日軍也悄悄地準備偷襲珍珠港。雷夫與丹尼這對好朋友又是情敵,還得一起並肩作戰,隨著太平洋戰爭的開打,兩人只能將兒女私情暫時拋在一旁,共同為自由、正義而戰。
演職員表
演員表
角色 | 演員 | 配音 |
---|---|---|
雷夫 | 本·阿弗萊克 | 孫悅斌 |
伊夫林 | 凱特·貝金賽爾 | 薛白 |
丹尼 | 喬什·哈奈特 | 王磊 |
多里斯·米勒 | 小古巴·戈丁 | ---- |
羅斯福總統 | 喬恩·沃伊特 | 周志強 |
傑姆斯·杜立特 | 亞歷克·鮑德溫 | 徐濤 |
溫克爾 | 艾文·布萊納 | ---- |
貝蒂·拜爾 | 傑米·金 | ---- |
桑德拉 | 珍妮弗·加納 | ---- |
伍德 | 麥可·珊農 | ---- |
瑟曼上校 | 丹·艾克羅伊德 | ---- |
基梅爾 | 科魯姆·費奧瑞 | ---- |
山本 | 岩松信 | ---- |
喬 | 馬修·戴維斯 | ---- |
年輕的雷夫 | 傑斯·詹姆斯 | ---- |
丹尼的父親 | 威廉·菲德內爾 | ---- |
培訓機長 | 布萊恩·黑利 | ---- |
馬歇爾 | 斯科特·威爾森 | ---- |
秘書 | 貝絲·格蘭特 | ---- |
默文·尼恩 | 彼得·弗斯 | ---- |
高級醫生 | 約翰·迪爾 | ---- |
牧師 | 朗·哈珀 | ---- |
傑克·理查茲 | 金·寇茲 | ---- |
傑克遜 | 勒蘭德·奧瑟 | ---- |
伊恩 | 托尼·庫蘭 | ---- |
牙醫助理 | 王淑美 | ---- |
少尉比利·湯普森 | 威廉姆·李·斯科特 | ---- |
護士瑪莎 | 薩拉·茹 | ---- |
源田 | 川田博之 | ---- |
年輕的丹尼 | 雷利·麥克倫頓 | ---- |
職員表
演職員表參考來源
角色演員介紹
角色演員介紹參考來源
音樂原聲
曲目 | 專輯資料 |
---|---|
There You'll Be | |
Tennessee | |
Brothers | |
And Then I Kissed Him | |
I Will Come Back | |
Attack | |
December 7th | |
Heart of a Volunteer | 作曲者:Hans Zimmer |
War | 發行日期:2001年05月22日 |
幕後花絮
- 特效部門用燃燒衛生球打造出轟炸場景中的滾滾黑煙。美國國家環保局全程監督影片的拍攝。劇組負責協助拍攝的大小船隻多達40多艘。片中共出現了190個電腦特效畫面。
- 出現在片中的老式戰機包括日軍的3架愛知99艦載俯衝轟炸機、3架中島97艦載攻擊機的複製品、3架零式戰鬥機及美軍的P-40戰鬥機、1架DC-3運輸機、4架B-25轟炸機和1架梅塞施密特ME-109戰鬥機。
- 雷夫的角色原型是戰鬥機飛行員喬·福斯,在二戰期間,福斯曾擊落32架敵機。
- 為模仿出俄克拉荷馬號戰列艦的翻覆,特效協調人約翰·弗雷澤花費4個月時間設計出了世界體積最大的萬向節,而建造這個重達70萬磅的純鋼萬向節也耗時4個月,它不但能上揚25度,還可以翻轉180度。
- 德克薩斯號戰列艦的外景被用於拍攝田納西號、俄克拉荷馬號和西維吉尼亞號戰列艦的遇襲畫面,而其內景則被用於大黃蜂號航母的艙內畫面。
- 影片耗時109天拍攝完成,比原定計畫多出一天,劇組成員多達3000人。影片的製作和宣傳費用與當年珍珠港的受損金額大致持平。影片首映式在停靠在珍珠港的斯坦尼斯號航母上舉行。
- 在物色取景地時,製片方發現印第安納州的加里與1942年的日本東京非常相似,於是劇組用加里的航拍畫面充當了遭受杜立特空襲的東京。
- 為了降低影片拍攝預算,傑瑞·布魯克海默和麥可·貝放棄了400萬美元的票房分紅,幾位主演也甘願自降片酬。
- 在影片開拍前,製片方為劇組提供了1億4000萬美元的拍攝經費,堪稱當時之最。
獲獎記錄
時間 | 名稱 | 獎項 | 種類 | 得獎者 |
---|---|---|---|---|
2002年 | 奧斯卡金像獎 | 最佳音效剪輯 | 獲獎 | 克里斯托弗·博伊斯 |
最佳音響 | 提名 | 格雷戈·羅素 | ||
最佳視覺效果 | 埃里克·布雷維格 | |||
最佳原創歌曲· | 最佳原創歌曲戴安·華倫 | |||
2002年 | 美國金球獎 | 最佳原創歌曲 | 提名 | 戴安·華倫 |
最佳電影配樂 | 漢斯·季默 | |||
2001年 | 青少年選擇獎 | 最佳電影男演員 | 獲獎 | 本·阿弗萊克 |
最佳劇情/動作冒險電影 | 全體劇組 | |||
最佳電影男演員 | 提名 | 喬什·哈奈特 | ||
最佳電影火花 | 凱特·貝金賽爾、本·阿弗萊克 |
幕後製作
水下拍攝
影片於2000年4月4日在夏威夷的瓦胡島開拍。為協助影片的拍攝,美國海軍允許劇組在亞利桑那紀念館的水下取景,在此之前該水域從未向任何電影劇組開放,沉船殘骸位於水下40英尺,當年泄漏的燃油仍未散盡,所以水質非渾濁,再加之大量的淤泥、水藻和巨型藤壺,其水下場景的拍攝變得非常危險。
影片於2000年4月4日在夏威夷的瓦胡島開拍。為協助影片的拍攝,美國海軍允許劇組在亞利桑那紀念館的水下取景,在此之前該水域從未向任何電影劇組開放,沉船殘骸位於水下40英尺,當年泄漏的燃油仍未散盡,所以水質非渾濁,再加之大量的淤泥、水藻和巨型藤壺,其水下場景的拍攝變得非常危險。
爆炸場景
為打造出最壯觀和驚險的空襲場景,特效協調人約翰·弗雷澤決定用700根棒狀炸藥、2000英尺導爆索和4000加侖汽油引爆6艘戰艦。出於安全考慮,弗雷澤在拍攝現場準備了數千個消防水龍和滅火器以防火勢失控,參與拍攝的所有劇組人員均須戴上防毒面具。導演麥可·貝精心安放了12台寬銀幕攝影機,其中一台由他親自掌鏡,一場由30位特技人、90位臨時演員、9架飛機、一艘攝像船和不計其數的特效技師共同構建的場景,在7秒鐘內一氣呵成,同時進行的所有計畫竟然毫無閃失,而為了這個場景劇組足足籌備了7個月。
電腦製作
儘管片中很多戰鬥場景出自真實特效,可細節之處卻需要由工業光魔來完成。現珍珠港是旅遊勝地,劇組的視覺特效人員必須去掉畫面中除了遠山之外的一切,然後再加入電腦生成的戰艦、攻擊和大爆炸。儘量縮減了微縮模型和大型布景,用電腦製作艦船和飛機模型,隨後進行複製,最終出現在影片中的CG飛機多達數百架,而CG艦船也有10多艘。除了填滿整個珍珠港外,還用電腦生成了艦上服裝和動作各異的水兵。
儘管片中很多戰鬥場景出自真實特效,可細節之處卻需要由工業光魔來完成。現珍珠港是旅遊勝地,劇組的視覺特效人員必須去掉畫面中除了遠山之外的一切,然後再加入電腦生成的戰艦、攻擊和大爆炸。儘量縮減了微縮模型和大型布景,用電腦製作艦船和飛機模型,隨後進行複製,最終出現在影片中的CG飛機多達數百架,而CG艦船也有10多艘。除了填滿整個珍珠港外,還用電腦生成了艦上服裝和動作各異的水兵。
航空拍攝
影片中的珍珠港事件是一次空襲,所以劇組的航空部門占據著主導地位,劇組讓14架飛機同時升空,其中有些老飛機已經使用了60年,影片拍攝無疑會將它們推向極限,好在劇組邀請的飛行員經驗老到,在拍攝塔樓場景時,飛機必須以200英里時速接近16層樓高的塔樓,然後轉身圍繞塔樓飛行,當時距離飛機只有10英尺,飛行員用精湛的技藝保證整個拍攝的安全。
製作發行
製作公司
試金石影片公司 [美國] | 傑瑞·布魯克海默電影公司 [美國] |
上映日期
國家\地區 | 日期 | 國家 | 日期 |
---|---|---|---|
中國 | 2001年8月10日 | 英國 | 2001年6月1日 |
中國台灣 | 2001年6月22日 | 愛爾蘭 | 2001年6月1日 |
中國香港 | 2001年6月21日 | 馬爾他 | 2001年6月1日 |
美國 | 2001年5月25日 | 巴西 | 2001年6月1日 |
加拿大 | 2001年5月25日 | 義大利 | 2001年6月1日 |
新加坡 | 2001年5月25日 | 韓國 | 2001年6月1日 |
馬來西亞 | 2001年5月25日 | 菲律賓 | 2001年6月6日 |
埃及 | 2001年5月30日 | 瑞士 | 2001年6月6日 |
瑞士 | 2001年5月31日 | 比利時 | 2001年6月6日 |
俄羅斯 | 2001年5月31日 | 法國 | 2001年6月6日 |
影片評價
北美媒體
- 電影乏善可陳,悶得連華納電視網路都要因其淡而無味而拒絕播映。(《洛杉磯日報》評)
- 40分鐘的精彩爆炸場面後是數小時可預知和陳腐的浪漫戲。(《紐約郵報》評)
- 《珍珠港》像漫畫般無深度,鬆散的故事將第二次世界大戰變成一章愚蠢交響樂。(《華爾街日報》評)
- 入場觀眾請選通道旁座位,絕對上至少兩次廁所,或許此片應叫《悶呀、悶呀、悶呀》。(《華盛頓郵報》評)
- 視覺上令人震撼的電影,其劇本與一眾演員同樣膚淺。(《Variety》評)
- 《珍珠港》一段無趣陳舊的愛情,連戰爭場面的處理也沒深度,半個多小時的飛機炸艦艇、爆炸場面、屍首空中飛及人們逃避攻擊,毫無意思,那只是可怕的屠殺,無以至於感動或娛樂觀眾(《芝加哥太陽時報》評)
中國媒體
特效累贅 愛情老套
《珍珠港》是一部被硬拉成3小時的影片,是關於在1941年12月7日,日本人的偷襲是怎樣來充當一個美式三角戀愛的陪襯。它最主要的噱頭是長達40分鐘的累贅的特效製作,穿插著一個老套得讓人昏倒的愛情故事。這部影片導演拙劣,缺乏想像力和獨創精神,雖然出了電影院可能還記得幾句台詞,但絕非源自敬仰之情。(《南方都市報》評)
主角缺乏亮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