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acle DBA突擊──幫你贏得一份DBA職位》是2009年11月人民郵電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張曉明。
基本介紹
- 書名:Oracle DBA突擊──幫你贏得一份DBA職位
- 作者:張曉明
- 出版社:人民郵電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9年11月
- 頁數:504 頁
- 定價:65 元
- 開本:16 開
- 裝幀:平裝
- ISBN:9787115215253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本書以Oracle 10g為基礎,由淺入深、從易到難,詳細介紹了DBA職位所要求的知識結構和實戰技能。第 1章到第4章是基礎篇,包括資料庫建模、Oracle體系結構、網路結構、備份恢復和使用OEM,這些對腳婚旋探於剛剛從事DBA或者試圖轉做DBA的朋友都是必備知識。第5章到第9章是中級篇,專門討論性能調整,包括性能最佳化原理、Oracle性能調整發展歷程、AWR、ASH、ADDM、Auto SQL Tunning等**新的助手工具,並通過大量實例展示技術的綜合套用。第 10章到第 13章是高級篇,主要面向高級讀者,高級DBA通常要解決架構層面的問題,因此對於這部分讀者來說,**重要的是要擴展眼界,能夠掌握如何選擇**合適的工具而不是**貴的工具。為了跳出單一產品的限制,本書選擇了異構互聯和安全這兩個主題來幫助讀者擴展思路。
本書作者是Oracle資深DBA,本書不僅融入了作者十年的實戰心得和工作經驗,還提供了來自估檔於工作現場的大量實例,具有很強的可操作拜凳迎性。
本書可以作為資料庫開發人員、資料庫管理員、資料庫初學者及其他資料庫從業人員的工作參考手冊,也可以作為各大中專院校相關專業師生的參考用書和相關培訓機構的培訓教材。
圖書目錄
第 一部分 基礎篇
第 1章 數據建模 2
1.1 數據建模 3
1.1.1 創建邏輯模型 3
1.1.2 創建物理模型 7
1.2 規範化 12
1.2.1 1NF 13
1.2.2 乎趨擔2NF 14
1.2.3 3NF 15
1.3 如何表示樹形結構 16
1.3.1 什麼是樹形結構 16
1.3.2 鄰接模型 19
1.3.3 物化路徑模型 26
1.3.4 嵌套集合模型 28
1.4 小結 34
第 2章 Oracle體斷束嚷系架構 35
2.1 Oracle的網路配置 35
2.1.1 Oracle的網路架構 36
2.1.2 客戶端安裝 38
2.1.3 伺服器端監聽器配置 39
2.1.4 客戶端配置 44
2.2 Oracle 10g架構 47
2.3 資料庫 49
2.3.1 物理結構 49
2.3.2 OMF 55
2.3.3 邏輯結構 59
2.4 空間管理 70
2.4.1 段空間管理 71
2.4.2 Extent空間管理 74
2.5 實例 74
2.5.1 進程 75
2.5.2 後台進程 77
2.5.3 記憶體結構 83
2.5.4 PGA 87
2.6 未盡話題 88
第3章 備份恢復 89
3.1 歸檔模式和非歸檔模式 90
3.1.1 歸檔模式的優缺點 90
3.1.2 非歸檔模式的優缺點 91
3.1.3 非歸檔模式轉換成歸檔模式 91
3.2 備份概述 92
3.3 物理備份 92
3.3.1 冷備份 92
3.3.2 熱備份 93
3.3.3 RMAN備份 95
3.4 備份前的環境配置 98
3.4.1 連線到資料庫 98
3.4.2 查看現有配置 99
3.4.3 配置控制檔案自動備份 101
3.4.4 配置備份墓察愉檔案格式 101
3.4.5 配置備份保留策略 102
3.4.6 與保留策略相關的其他操作 104
3.4.7 刪除配置 106
3.5 完全備份和增量備份 106
3.5.1 完全備份 106
3.5.2 增量備份 108
3.6 恢復 111
3.7 日誌 112
3.7.1 改動向量(Change Vector) 臘遷戲備112
3.7.2 Redo記錄 112
3.7.3 檢查點 115
3.7.4 SCN號 116
3.7.5 資料庫恢復 118
3.7.6 恢復過程 120
3.8 Oracle MAA介紹 123
3.9 小結 125
第4章 OEM 126
4.1 Database Control 127
4.1.1 配置Database Control 127
4.1.2 Database Control的結構 129
4.1.3 手工配置Database Control 130
4.1.4 用Database Controle管理多個資料庫 133
4.2 Grid Control架構 134
4.2.1 Grid Control Console 135
4.2.2 Oracle Management Agent 136
4.2.3 Oracle Management Service 136
4.2.4 Management Repository 137
4.2.5 OEM的原理和工作方式 137
4.2.6 Agent的工作方式 137
4.3 部署OEM Grid Control 138
4.3.1 部署OEM 139
4.3.2 OracleAS、OMS、OC4J的關係 145
4.3.3 OEM的結構 147
4.4 部署Agent 148
4.4.1 全新安裝(Fresh安裝) 148
4.4.2 使用命令行克隆方法部署Agent 152
4.4.3 部署Agent後DBCA的變化 157
4.4.4 emwd腳本 159
4.4.5 磁碟空間限制 159
4.5 OEM的維護工具 159
4.5.1 維護OMS 160
4.5.2 維護Agent 165
4.6 修改配置 166
4.6.1 修改Agent的監聽連線埠 166
4.6.2 配置Agent使用新的OMS 166
4.6.3 修改OMS的監聽連線埠 167
4.6.4 一次Trouble Shooting 167
4.7 小結 173
第 二部分 中級篇
第5章 SQL最佳化原理 176
5.1 PGA 176
5.1.1 Session Area 177
5.1.2 Private SQL Area 177
5.2 SQL語句的執行過程 179
5.2.1 Parent Cursor和Child Cursor 180
5.2.2 V$SQL和V$SQLAREA的區別 182
5.2.3 與Cursor有關的參數 182
5.3 執行計畫 185
5.3.1 Explain Plan For ... 185
5.3.2 SQL Trace和10046事件 186
5.3.3 從Library Cache中獲取 190
5.4 如何閱讀執行計畫 198
5.4.1 SQL概要信息 199
5.4.2 執行計畫 199
5.4.3 Query Block 200
5.4.4 數據過濾 208
5.4.5 列投影 209
5.5 小結 209
第6章 訪問路徑和連線 210
6.1 QUBE模型 210
6.2 單表訪問——全表掃描還是索引 212
6.2.1 謂詞(Predicate) 212
6.2.2 Selectivity和Cardinality 213
6.2.3 全表掃描 213
6.2.4 兩種方式訪問的成本比較 214
6.2.5 聚簇因子 215
6.3 連線 216
6.3.1 NEST LOOP 216
6.3.2 SORT MERGE 217
6.3.3 HASH JOIN 219
6.3.4 幾種算法的比較 220
6.4 半連線 221
6.4.1 測試環境 221
6.4.2 合併與展開 222
6.4.3 (NOT)IN和(NOT)EXISTS的哲學思想 224
6.4.4 Exists和In 224
6.4.5 Not Exists 228
6.4.6 Not In 229
6.5 小結 234
第7章 並行操作 235
7.1 並行架構 235
7.1.1 進程 236
7.1.2 相關參數 239
7.2 啟用並行處理 244
7.2.1 對象級 244
7.2.2 語句級 245
7.2.3 會話級 246
7.3 解讀執行計畫 246
7.4 等待事件 250
7.5 小結 250
第8章 自動管理和性能指標 252
8.1 Oracle系統調整技術發展史 252
8.1.1 為什麼要系統調整 253
8.1.2 方法論——從命中率到等待事件 253
8.1.3 工具:從STATSPACK到AWR 255
8.2 Oracle 10g的自動管理框架 257
8.2.1 AWR概述 258
8.2.2 ADDM概述 258
8.3 負載數據自動收集(AWR) 260
8.3.1 STATISTICS_LEVEL參數 261
8.3.2 AWR的收集機制 262
8.3.3 配置AWR 262
8.3.4 生成AWR報告 264
8.3.5 AWR的補充——ASH 267
8.4 對象信息的自動收集 272
8.4.1 對象信息的收集機制 275
8.4.2 Table Monitoring機制 278
8.4.3 動態收集對象信息 280
8.4.4 統計信息歷史 281
8.4.5 導入導出統計信息 283
8.4.6 鎖定統計信息 285
8.5 作業系統統計數據收集 287
8.5.1 無負載模式 289
8.5.2 負載模式數據 289
8.6 學會閱讀原始數據 291
8.7 性能統計數據(Performance Statistics) 292
8.8 Oracle等待事件接口(OWI) 296
8.8.1 什麼是等待事件 296
8.8.2 常見事件 297
8.8.3 OWI視圖 298
8.9 Metric 305
8.10 Time Model 311
8.11 小結 318
第9章 自動診斷和顧問 319
9.1 ADDM 319
9.2 Auto SQL Tunning 323
9.2.1 ATO 323
9.2.2 Auto SQL Tunning架構 324
9.2.3 如何使用Automatic SQL Tunning 327
9.2.4 解讀Auto SQL Tunning報告內容 330
9.3 其他自動管理特性 333
9.3.1 ASSM 333
9.3.2 顧問功能 337
9.3.3 Resumable Space Allocation 352
9.4 小結 354
第三部分 高級篇
第 10章 Oracle的異構服務 356
10.1 異構服務的架構 356
10.2 Agent的分類 357
10.2.1 什麼是ODBC 358
10.2.2 ODBC的組件 358
10.3 配置到MySQL的普通連線 359
10.3.1 環境介紹 360
10.3.2 MySQL伺服器的配置 360
10.3.3 Oracle伺服器的配置 371
10.4 配置到SQL Server 2000的普通連線 373
10.4.1 Windows伺服器的配置 373
10.4.2 Linux伺服器上的配置 374
10.5 配置到SQL Server 2000的透明網管連線 375
10.5.1 SQL Server伺服器的配置 375
10.5.2 Linux伺服器的配置 377
10.6 透明網關和普通連線的對比 377
10.6.1 普通連線不支持分散式事務 378
10.6.2 透明網關支持分散式事務 378
10.7 小結 379
第 11章 數據安全 380
11.1 安全問題概述 382
11.2 Oracle的網路加密:SSL和PKI 383
11.2.1 加密算法:保證數據機密性 384
11.2.2 數字簽名:保證數據完整性 385
11.2.3 證書保證數據不可抵賴性 386
11.2.4 可信CA和證書註銷表 388
11.2.5 SSL 388
11.2.6 配置SSL 389
11.2.7 Secure External Password Store 405
11.3 透明數據加密 407
11.3.1 配置TDE 408
11.3.2 驗證TDE 412
11.3.3 TDE的性能 417
11.4 小結 421
第 12章 限制用戶行為 423
12.1 IP位址限制 423
12.2 用戶驗證 424
12.3 利用登錄觸發器 425
12.4 數據訪問控制 426
12.5 粗粒度數據訪問控制:許可權和角色 426
12.5.1 對象許可權 427
12.5.2 系統許可權 427
12.5.3 WITH ADMIN和WITH GRANT的比較 428
12.5.4 角色 430
12.5.5 判斷許可權來源 431
12.5.6 PRODUCT_USER_PROFILE 435
12.6 細粒度訪問控制(FGAC) 436
12.6.1 背景知識 436
12.6.2 自主訪問控制 437
12.6.3 強制訪問控制 437
12.6.4 現實問題 438
12.7 視圖 439
12.8 VPD 439
12.8.1 快速體驗 440
12.8.2 深入RLS 442
12.8.3 敏感列的VPD 456
12.9 Oracle標籤安全(OLS) 462
12.9.1 安裝OLS 464
12.9.2 OLS的標籤 466
12.9.3 實施OLS 467
12.10 小結 480
第 13章 審計 483
13.1 審計的作用 483
13.2 Oracle的審計功能 484
13.2.1 標準審計 484
13.2.2 細粒度審計 495
13.2.3 FGA與標準審計 504
13.3 小結 504
3.1 歸檔模式和非歸檔模式 90
3.1.1 歸檔模式的優缺點 90
3.1.2 非歸檔模式的優缺點 91
3.1.3 非歸檔模式轉換成歸檔模式 91
3.2 備份概述 92
3.3 物理備份 92
3.3.1 冷備份 92
3.3.2 熱備份 93
3.3.3 RMAN備份 95
3.4 備份前的環境配置 98
3.4.1 連線到資料庫 98
3.4.2 查看現有配置 99
3.4.3 配置控制檔案自動備份 101
3.4.4 配置備份檔案格式 101
3.4.5 配置備份保留策略 102
3.4.6 與保留策略相關的其他操作 104
3.4.7 刪除配置 106
3.5 完全備份和增量備份 106
3.5.1 完全備份 106
3.5.2 增量備份 108
3.6 恢復 111
3.7 日誌 112
3.7.1 改動向量(Change Vector) 112
3.7.2 Redo記錄 112
3.7.3 檢查點 115
3.7.4 SCN號 116
3.7.5 資料庫恢復 118
3.7.6 恢復過程 120
3.8 Oracle MAA介紹 123
3.9 小結 125
第4章 OEM 126
4.1 Database Control 127
4.1.1 配置Database Control 127
4.1.2 Database Control的結構 129
4.1.3 手工配置Database Control 130
4.1.4 用Database Controle管理多個資料庫 133
4.2 Grid Control架構 134
4.2.1 Grid Control Console 135
4.2.2 Oracle Management Agent 136
4.2.3 Oracle Management Service 136
4.2.4 Management Repository 137
4.2.5 OEM的原理和工作方式 137
4.2.6 Agent的工作方式 137
4.3 部署OEM Grid Control 138
4.3.1 部署OEM 139
4.3.2 OracleAS、OMS、OC4J的關係 145
4.3.3 OEM的結構 147
4.4 部署Agent 148
4.4.1 全新安裝(Fresh安裝) 148
4.4.2 使用命令行克隆方法部署Agent 152
4.4.3 部署Agent後DBCA的變化 157
4.4.4 emwd腳本 159
4.4.5 磁碟空間限制 159
4.5 OEM的維護工具 159
4.5.1 維護OMS 160
4.5.2 維護Agent 165
4.6 修改配置 166
4.6.1 修改Agent的監聽連線埠 166
4.6.2 配置Agent使用新的OMS 166
4.6.3 修改OMS的監聽連線埠 167
4.6.4 一次Trouble Shooting 167
4.7 小結 173
第 二部分 中級篇
第5章 SQL最佳化原理 176
5.1 PGA 176
5.1.1 Session Area 177
5.1.2 Private SQL Area 177
5.2 SQL語句的執行過程 179
5.2.1 Parent Cursor和Child Cursor 180
5.2.2 V$SQL和V$SQLAREA的區別 182
5.2.3 與Cursor有關的參數 182
5.3 執行計畫 185
5.3.1 Explain Plan For ... 185
5.3.2 SQL Trace和10046事件 186
5.3.3 從Library Cache中獲取 190
5.4 如何閱讀執行計畫 198
5.4.1 SQL概要信息 199
5.4.2 執行計畫 199
5.4.3 Query Block 200
5.4.4 數據過濾 208
5.4.5 列投影 209
5.5 小結 209
第6章 訪問路徑和連線 210
6.1 QUBE模型 210
6.2 單表訪問——全表掃描還是索引 212
6.2.1 謂詞(Predicate) 212
6.2.2 Selectivity和Cardinality 213
6.2.3 全表掃描 213
6.2.4 兩種方式訪問的成本比較 214
6.2.5 聚簇因子 215
6.3 連線 216
6.3.1 NEST LOOP 216
6.3.2 SORT MERGE 217
6.3.3 HASH JOIN 219
6.3.4 幾種算法的比較 220
6.4 半連線 221
6.4.1 測試環境 221
6.4.2 合併與展開 222
6.4.3 (NOT)IN和(NOT)EXISTS的哲學思想 224
6.4.4 Exists和In 224
6.4.5 Not Exists 228
6.4.6 Not In 229
6.5 小結 234
第7章 並行操作 235
7.1 並行架構 235
7.1.1 進程 236
7.1.2 相關參數 239
7.2 啟用並行處理 244
7.2.1 對象級 244
7.2.2 語句級 245
7.2.3 會話級 246
7.3 解讀執行計畫 246
7.4 等待事件 250
7.5 小結 250
第8章 自動管理和性能指標 252
8.1 Oracle系統調整技術發展史 252
8.1.1 為什麼要系統調整 253
8.1.2 方法論——從命中率到等待事件 253
8.1.3 工具:從STATSPACK到AWR 255
8.2 Oracle 10g的自動管理框架 257
8.2.1 AWR概述 258
8.2.2 ADDM概述 258
8.3 負載數據自動收集(AWR) 260
8.3.1 STATISTICS_LEVEL參數 261
8.3.2 AWR的收集機制 262
8.3.3 配置AWR 262
8.3.4 生成AWR報告 264
8.3.5 AWR的補充——ASH 267
8.4 對象信息的自動收集 272
8.4.1 對象信息的收集機制 275
8.4.2 Table Monitoring機制 278
8.4.3 動態收集對象信息 280
8.4.4 統計信息歷史 281
8.4.5 導入導出統計信息 283
8.4.6 鎖定統計信息 285
8.5 作業系統統計數據收集 287
8.5.1 無負載模式 289
8.5.2 負載模式數據 289
8.6 學會閱讀原始數據 291
8.7 性能統計數據(Performance Statistics) 292
8.8 Oracle等待事件接口(OWI) 296
8.8.1 什麼是等待事件 296
8.8.2 常見事件 297
8.8.3 OWI視圖 298
8.9 Metric 305
8.10 Time Model 311
8.11 小結 318
第9章 自動診斷和顧問 319
9.1 ADDM 319
9.2 Auto SQL Tunning 323
9.2.1 ATO 323
9.2.2 Auto SQL Tunning架構 324
9.2.3 如何使用Automatic SQL Tunning 327
9.2.4 解讀Auto SQL Tunning報告內容 330
9.3 其他自動管理特性 333
9.3.1 ASSM 333
9.3.2 顧問功能 337
9.3.3 Resumable Space Allocation 352
9.4 小結 354
第三部分 高級篇
第 10章 Oracle的異構服務 356
10.1 異構服務的架構 356
10.2 Agent的分類 357
10.2.1 什麼是ODBC 358
10.2.2 ODBC的組件 358
10.3 配置到MySQL的普通連線 359
10.3.1 環境介紹 360
10.3.2 MySQL伺服器的配置 360
10.3.3 Oracle伺服器的配置 371
10.4 配置到SQL Server 2000的普通連線 373
10.4.1 Windows伺服器的配置 373
10.4.2 Linux伺服器上的配置 374
10.5 配置到SQL Server 2000的透明網管連線 375
10.5.1 SQL Server伺服器的配置 375
10.5.2 Linux伺服器的配置 377
10.6 透明網關和普通連線的對比 377
10.6.1 普通連線不支持分散式事務 378
10.6.2 透明網關支持分散式事務 378
10.7 小結 379
第 11章 數據安全 380
11.1 安全問題概述 382
11.2 Oracle的網路加密:SSL和PKI 383
11.2.1 加密算法:保證數據機密性 384
11.2.2 數字簽名:保證數據完整性 385
11.2.3 證書保證數據不可抵賴性 386
11.2.4 可信CA和證書註銷表 388
11.2.5 SSL 388
11.2.6 配置SSL 389
11.2.7 Secure External Password Store 405
11.3 透明數據加密 407
11.3.1 配置TDE 408
11.3.2 驗證TDE 412
11.3.3 TDE的性能 417
11.4 小結 421
第 12章 限制用戶行為 423
12.1 IP位址限制 423
12.2 用戶驗證 424
12.3 利用登錄觸發器 425
12.4 數據訪問控制 426
12.5 粗粒度數據訪問控制:許可權和角色 426
12.5.1 對象許可權 427
12.5.2 系統許可權 427
12.5.3 WITH ADMIN和WITH GRANT的比較 428
12.5.4 角色 430
12.5.5 判斷許可權來源 431
12.5.6 PRODUCT_USER_PROFILE 435
12.6 細粒度訪問控制(FGAC) 436
12.6.1 背景知識 436
12.6.2 自主訪問控制 437
12.6.3 強制訪問控制 437
12.6.4 現實問題 438
12.7 視圖 439
12.8 VPD 439
12.8.1 快速體驗 440
12.8.2 深入RLS 442
12.8.3 敏感列的VPD 456
12.9 Oracle標籤安全(OLS) 462
12.9.1 安裝OLS 464
12.9.2 OLS的標籤 466
12.9.3 實施OLS 467
12.10 小結 480
第 13章 審計 483
13.1 審計的作用 483
13.2 Oracle的審計功能 484
13.2.1 標準審計 484
13.2.2 細粒度審計 495
13.2.3 FGA與標準審計 504
13.3 小結 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