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1月,圖內-尤里卡公司的樣車完成,相關的測試隨即開始,軍方對測試結果感到滿意,定型為NM-116,並又和該公司簽訂了再行改裝71輛的訂單,全部車輛在1975年1月至1976年10月之間交付完畢。在服役過程當中,軍方又追加了一些改進措施,如換裝與M48坦克相似的滾筒狀炮口制退器、在右側翼子板尾部安裝步兵通話裝置,在翼子板上增設儲物箱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NM-116輕型坦克
- 研製單位:圖內-尤里卡公司
歷史背景
二戰結束之後,美國按照《軍事援助計畫》向重建中的挪威國防軍提供了一批M24輕型坦克,在更強的M48坦克到來之前,M24是50年代挪威裝甲部隊的中堅力量,這種體積小,動力強的坦克特別適合斯堪的納維亞半島複雜的地貌。
M24霞飛可以說是二戰時期性能最好的輕型坦克之一,但它直到1944年12月才出現在西線戰場上,沒有發揮出太大作用。二戰結束後,M24被美國作為軍援物資大量出口到其他國家和地區,很多一直服役到冷戰結束之後。
首批9輛M24於1946年運抵挪威,截至50年代初,挪威一共接收了125輛M24。如今的挪威國王哈拉爾五世(Harald V)繼位之前,曾於1955-57年在皇家陸軍(Hæren)作為M24坦克乘員服役。20世紀60年代,M24的火力已經無法對付蘇聯的T-54/55以及T-62等中型坦克,而軍方出於節省軍費的考慮,又不想將其全部退役,換成新型車輛。為此在60年代末制定了一項升級計畫:全部的125輛M24坦克當中,有72輛將接受現代化改裝,其餘車輛中,一部分改為裝甲搶修車,4輛轉讓給民兵部隊,剩下的退役拆毀。60年代初的挪威財政狀況不容樂觀,升級老舊型號的戰鬥車輛比研發或購買新型車輛大約可以節省50-60%的資金。軍方與位於奧斯陸的圖內-尤里卡公司(Thune-Eureka A/S,一家鐵路車輛生產企業)簽訂契約,對M24的火力、發動機、傳動系統以及若干子系統進行升級,並提供一輛M24進行實驗。改造後的車輛將會用於執行反坦克任務,雖然沒有正式命名,挪軍官兵還是將其稱為“坦克殲擊車(Panserjager)”。
挪威皇家陸軍的一輛未經升級的霞飛,攝於1977年。
圖內-尤里卡公司的升級方案草圖。
動力升級
M24霞飛輕型坦克原有的發動機為兩台凱迪拉克44T24 V 8汽油機,單台功率110馬力。升級後,發動機被換成了底特律柴油機公司(Detroit Diesel Corporation)的6V-53T 6缸二衝程液冷柴油機(M113同款,此車也是挪威的制式裝備),裝有渦輪增壓器和4個機油散熱器,最大功率260馬力。更換引擎之後,坦克的最高公路時速不升反降,從55km/h掉到了46km/h,但扭矩有所增加,越野能力有一定提升。與汽油機相比,柴油機安全性更佳,而且在嚴寒條件下更易啟動。兩個208升容量的油箱將最大行程從160km提高到了300km,持續作戰能力有了很大改觀。
底特律柴油機公司6V-53T 6缸二衝程液冷柴油機,此物的最初形態是100馬力的3-53柴油機,被安裝在幾款機場牽引車和機場消防車上,後來將功率增至210馬力後,又用在M113裝甲輸送車上。在最近的一些M113延壽方案中,經過升級之後,這種發動機的功率又被增加到350-400馬力不等。
M24原有的液力變速箱被換成了艾利遜公司(Allison)MT 650/653預選式變速箱,共有6個前進擋,1個倒擋,此外還在主變速箱和分動器之間加裝了一台輔助變速箱。
艾利遜MT 650/653預選式變速箱其實是一款現成的商用卡車變速箱,在多款軍用車輛上也有套用。
主變速箱和分動器的散熱裝置都被布置在車尾,而輔助變速箱則通過現有的散熱器散熱。為了容納新增的散熱裝置,動力室上方的進氣格柵面積擴大,向後部和兩側延伸。除此之外,還在動力室里加裝了冬季預熱裝置。
面積增大的進氣格柵。
武器系統升級
M24原有的M6 75mm坦克炮早已不敷使用,該車又無力承載後坐力更強的大口徑火炮,火力升級實在是個難題,好在法國有一個半途而廢的M24改裝計畫——其中的一項是為其換裝DEFA公司的D/925 90mm低壓線膛坦克炮,炮管長度為33倍徑,該炮與安裝在潘哈德 AML 90裝甲車上面的D/921低壓線膛炮非常接近,這項改進措施被挪威方面照搬。為安裝這門火炮,原有的陀螺穩定儀必須拆除,但駐退/復進機構可以繼續使用。該炮炮口裝有一個方形的單氣室制退器,俯仰範圍在+15~-10°之間。
D/925 90mm線膛低壓坦克炮,結構非常簡單。
D/925低膛壓90mm坦克炮可以發射5種尾翼穩定彈藥,分別為M62破甲彈、MF1高爆彈,以及煙霧彈、榴霰彈和訓練彈。其中的M62破甲彈最大射程為1500m,可以擊穿320mm的垂直均質鋼裝甲,或在入射角為65°時擊穿120mm的均質鋼裝甲,彈藥基數為41發。
左起:M62破甲彈,MF1高爆彈、 Røykgranat MF1 煙霧彈。
原有的白朗寧M1919 7.62mm同軸機槍被換成了白朗寧AN/M3 12.7mm航空機槍,這些機槍來自挪威皇家空軍在60年代末退役的美制F-86佩刀戰鬥機,炮塔頂的M2HB 12.7mm高射機槍繼續保留,並在車長指揮塔前方又增設了一個固定位。車體航向機槍被連同機電員席一道取消,航向機槍座和機電員艙門被封堵,乘員從5名減至4名,騰出來的空間被用來存放炮彈。
現存的NM-116實車,可見被封堵的航向機槍座。
其他改進措施
一台挪威西姆拉德公司(Simrad)生產的LV3雷射測距儀被安裝在炮盾位置,該裝置可以通過遙控設備操作,提升了火炮的命中率。除此之外還為車長、炮長和駕駛員配備了紅外線夜視儀。炮塔左右各安裝4具德國製造的76mm煙霧彈發射器,備彈16發,可以一次發射完畢。
雷射測距儀置於炮盾上方的裝甲盒子內,煙霧彈發射器裝在炮塔兩邊焊接的架子上。
M24原有的電台被換成了美制AN/VRC64車載電台,排長車額外加裝AN/VRC44指揮電台,同時還換裝了新式的車內通話系統。
德國戴傲公司(Diehl)為挪威的M24開發了一種新型雙膠墊履帶,原有的T85E1掛膠履帶也可繼續使用,兩者配套的主動輪形制不同,履帶節數也不同——在使用T85E1履帶時,每側需要安裝75片,而在使用雙膠墊履帶時,每側需要安裝73片。
新型雙膠墊履帶與主動輪。
除了火力和機動性之外,提升乘員舒適度也被列入改進措施當中,車內安裝了新的取暖系統,幫助乘員抵禦嚴寒,每側4個液壓減震器被換成了兩個性能更佳的瑞典產品。
改裝與服役
總體來講,挪威對M24坦克的改進計畫完全出於“省錢、增壽”的目的進行,並沒有對車體結構進行傷筋動骨的改動,最終的花費也只有採購新型車輛的三分之一,成本為每車100萬挪威克朗。
1973年1月,圖內-尤里卡公司的樣車完成,相關的測試隨即開始,軍方對測試結果感到滿意,定型為NM-116,並又和該公司簽訂了再行改裝71輛的訂單,全部車輛在1975年1月至1976年10月之間交付完畢。在服役過程當中,軍方又追加了一些改進措施,如換裝與M48坦克相似的滾筒狀炮口制退器、在右側翼子板尾部安裝步兵通話裝置,在翼子板上增設儲物箱等。
左起:滾筒狀炮口制退器,新型12齒主動輪,車尾的步兵通話裝置。1982-1985年間,挪威的M48被按照M48A5的規格進行升級,安裝了M68 105mm坦克炮,所以這些滾筒狀制退器可能來自換下來的M3A1 90mm坦克炮,不過也有說法稱這樣的制退器早在改裝之初就有。步兵通話裝置可能也取自M48。
可能是NM-116的樣車,測距儀外殼樣式與量產車輛不同。冷戰期間,挪威皇家陸軍最為直接的威脅是蘇聯列寧格勒軍區,該軍區蘇軍裝甲部隊主力裝備為T-54/55中型坦克,以 NM-116的火力而言尚能應付。
唯一裝備NM-116的常備軍部隊是挪威皇家陸軍的北旅戰車中隊(Panserverneskadron, Brigade Nord),該中隊同時還裝備了基於NM113裝甲輸送車(M113挪威型號)的NM-142飛彈坦克殲擊車(裝有一個帶有兩具TOW-2反坦克飛彈發射器的炮塔),還有一些預備隊和快速反應部隊也裝備了NM-116,該型坦克在挪威皇家陸軍同時承擔反坦克和偵察任務,一直服役到1993年才退役。
一輛NM-116正在和挪威陸軍的M48一道進行射擊訓練,可能攝於80年代末。
和NM-116一同服役的 NM-142飛彈坦克殲擊車,該型車一共改裝了100餘輛,目前僅餘12輛在役。
挪威的NM-116一開始是橄欖綠色塗裝,1983年時開始採用一種“碎片”迷彩,圖案與挪威裝備的豹1主戰坦克類似,每輛車的色塊分布都是不一樣的。據曾在NM-116上作為車長服役的挪威老兵達格·魯內·尼爾森(Dag Rune Nilson)回憶,入冬的時候,他們會在淺綠和棕色色塊上覆蓋一層白堊塗料,等到開春的時候再洗掉。
4輛塗有冬季偽裝迷彩的NM-116 ,可能攝於1988年。
NM-116的“碎片迷彩”是一種色塊邊緣銳利的三色迷彩,在淺綠底色上分布著大面積的深綠色塊,以及面積相對較小的棕色色塊。
變型車
NM-130裝甲搶修車
在改裝NM-116的時候,挪威還為其配套設計了一種裝甲搶修車,型號為NM-130,一共改裝了4輛。該車底盤與NM-116類似,炮塔被拆除,在原位安裝了一台摺疊式起重機,首下位置安裝推土鏟。這些裝甲搶修車和NM-116同時服役,退役可能更晚一些。
教練車
挪威還在NM-116的基礎上改裝了兩台教練車,炮塔被撤除,以一個大型載員室代替,裡面可以容納一名教官和兩名學員。拆下來的炮塔也進行了升級改裝,充當炮長和裝填手的訓練平台,一旦出現軍隊動員,戰車不足的情況,這兩個炮塔還可以裝回車體上面。
老兵尼爾森的回憶
前文提到的挪威老兵尼爾森1986-87年間曾在位於特蘭杜姆(Trandum)的挪威騎兵學院學習,以上士軍銜畢業,1987-88年在挪威北部服役,1989年晉升少尉並擔當教官,作為預備役軍人先後接受過操作豹1A5NO和NM-142飛彈坦克殲擊車的訓練。
尼爾森曾經操作過的NM-116戰術編號11,車名“阿提拉(Atilla)”,非常不搭的是,這輛坦克上畫著一個史努比卡通形象,中隊長對此深惡痛絕,屢次想將其剷除。但是後來一個美國海軍陸戰隊代表團來訪,他們覺得挪威人把史努比當作坦克吉祥物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中隊長的態度也隨之轉變。
尼爾森(左1)的車組及其11號NM-116“阿提拉”。
尼爾森回憶道:“軍方為每支部隊都定製了詳細的備品清單,連什麼東西該裝在什麼地方都講得一清二楚。但我在北旅戰車中隊的那些年,大家卻沒有照章行事,這是因為我們是野戰部隊,訓練任務非常繁重,不像其他裝備NM-116的單位那樣有空細細打理。北旅的一些NM-116車組乾脆請機械師在炮塔上面安裝儲物架,放置一些清單之外的東西。有一張照片是一輛NM-116正在開出登入艦,那輛車首上就帶著一捆帳篷布,帳篷並不是常用備品,出了北旅,估計沒人知道這玩意該怎么搭起來。我們還設法安裝額外的儲物箱,還要把帳篷取暖爐、柴火、備用機油和其他行李裝在車上,大家都想讓自己的坦克更加舒適和實用一些。”
尼爾森提到的那輛帶著帳篷布的NM-116,攝於1988年,測距儀、高射機槍和炮口都裹著防水布。
尼爾森對NM-116的戰術定位也有清醒的認識:“NM-116常常成為眾人揶揄的對象,我們都不認為這是一種正經的坦克,也不會有人想開著這東西無腦亂沖。作戰時我們能做的只有尋找一個距離適當,方便開火的地方充當陣地,開完炮趕緊換地方。我們的任務是阻滯敵軍,開上幾炮,然後趕緊撤,利用這種戰術,應該可以收到幾個人頭。NM-116行動靈活,在密林中來去自由。豹1坦克的乘員常常大搖大擺的開進森林,然後炮塔被樹木擋住,難以轉動,我們這時就在旁邊看著他們干著急。”
尼爾森提供的一組照片,攝於1986-88年間,順時針順序:利用植被進行偽裝的NM-116;NM-116的主炮在夜間開火;“阿提拉”的炮長從艙口探出頭來,儲物箱上畫著史努比卡通形象;在山區參加演習的NM-116;一輛NM-116正在駛過停在路邊的挪威豹1A5NO主戰坦克。
時間到了90年代初,NM-116的性能已經全面落後,挪威將全部該型車輛按照《歐洲常規武裝力量條約》裁撤,絕大部分在退役後拆毀。美國的NAPCO防務公司曾經向挪威購買NM-116改裝方案的專利許可,並向國際市場推廣,但沒有任何用戶採納。從1946年算起,挪威的M24/NM-116總計服役了差不多50年之久,是北約成員國當中使用時間最長的一批。
AFV Club模型公司曾經在2013年出品過NM-116的1:35模型,貨號35S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