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M83蝴蝶彈
- 全彈質量 :1.72~1.73kg
- 全彈長:283mm
- 彈體直徑:79mm
概述,原理,結構性能數據,戰鬥使用,
概述
M83 蝴蝶彈形如蝴蝶,故得名蝴蝶彈,德國在二戰期間發明了一種小炸彈,叫SD2,綽號"Splinter Bomb",外形醜陋,它是M83 蝴蝶彈的前身。戰後美國進行了改進,M83 蝴蝶彈就這樣來的。美國在小型殺傷炸彈的結構設計上有許多新的發展和提高,新型小口徑殺傷炸彈去掉了傳統的箭羽式或箱盒式的固定安定器,採用了可伸縮安定器,從而大大縮小了殺傷彈的幾何尺寸,成為一種小型航空殺傷炸彈。
原理
投放後的蝴蝶彈因為兩個展開的翅膀成一定角度,在氣流作用下旋轉,帶動下面的桿旋轉。子彈投放後轉入備炸狀態,彈簧鉸接的兩個半圓柱面,即所謂蝴蝶翼,兩個圓盤即槳葉均張開旋轉,使小彈穩定下落,引信引爆子彈裝藥,產生破片,殺傷敵人的有生力量和破壞武器裝備。
結構性能數據
全彈質量 1.72~1.73kg 全彈長 283mm 彈體直徑 79mm 裝填炸藥(B 炸藥)質量 0.23kg 尾翼裝置 型式 蝶形(張開時) 翼展 241mm 翼片長 76.2mm 引信裝置 M129、M129A1、M130、M130A1
戰鬥使用
M83 蝴蝶彈裝在M15A2 子母彈箱內,共24 顆,構成一枚45kgM28A2 子母炸彈,也可裝在M16A1 子母彈內,構成227kg 子母炸彈。小彈的引信位於彈體中心, 引信的機械延時和反排引爆時間在工廠製造時已裝定好,可選用不同的引信,以滿足所需的延時和反排引爆要求。M83 蝴蝶彈在朝鮮戰場上也有投放記錄。
(施鶴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