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偉大的死亡》,Le Grand Macabre ( The Great Macabre),利蓋蒂 (Ligeti) 作曲的二幕歌劇。 又譯《大恐怖》《作大死》《末日啟示》《大骷髏舞》《大毀滅》《大死窟》等。腳本由M.梅施凱和作曲家根據蓋爾德羅德的劇本《偉大的死亡在遊蕩》(La balade du Grand Macabre)自由改編而成。作於1972~1976 年。1978 年在斯德哥爾摩上演,由埃爾加·豪沃思指揮,此劇1982年由英國國家歌劇院在英國首演時也由他指揮(G.斯克爾頓譯)。
利蓋蒂的這部大歌劇初創於上世紀70年代中期,修訂於1996年並成功站立於當代舞台,是作曲家後半生屬意琢磨的用荒誕觀念反映社會現實的巨作。
基本介紹
演出背景,劇情,第一幕,第二幕,演出信息,
演出背景
利蓋蒂的唯一歌劇《偉大的死亡》的最引人注目的特點是它的反理性主義;這是一部關於死亡的超現實主義作品,被認為是部鬧劇。台本根據比利時作家米歇爾·蓋爾德羅德的戲劇《死亡敘事曲》自由改編而成,作曲者本人亦參加了劇本改寫工作,有時甚至先有音樂而後填詞。歌劇表面上詼諧諷刺,然而提出了一個老生常談的主題:愛情與死亡的關係。
《偉大的死亡》是1965年斯德哥爾摩皇家歌劇院委約利蓋蒂寫的,但13年後方在該劇院首演,首演後立即獲得成功,歐洲各大歌劇院爭先上演。劇情是超現實主義的,它的內涵是生命必然以死亡為結束,因此人生在世最好還是吃喝玩樂。情節發生地點是一個由年幼的胖親王統治著的國家臣民中有一個患異性裝扮癖並有幻覺的天文學家和他的性虐待狂的妻子;還有一位特工處處長由一個狂躁的花腔女高音扮演。
劇情
第一幕
《偉大的死亡》分為兩幕四場,序曲由12支汽車喇叭奏出。首先上場的是醉漢大麻皮埃特,唱著關於死亡和享樂,然後是一對由兩個女高音扮演的情人出場,她們使人聯想到巴洛克時代的閹伶,他們找到一個墓室供他們做愛,她們朝那兒走去時,奈克羅查上場了。他是本劇的中心人物,聽眾可以立即辨認出他就是死神,也可以看到他的潛在的啞劇風格,這表示死亡之意義的不明確性,它究竟是確實令人心驚膽戰而必須嚴肅對待的。抑或僅僅是嚇人的假想怪物,這也這是歌劇的中心主題。奈克羅查宣布世界末日將在午夜到來,並強迫皮埃特幫他毀滅世界,他的演唱風格是十九世紀義大利歌劇中最槽的那種。皮埃特的樸實的回答顯示出他是莫扎特的《魔笛》沖的帕帕基諾的後裔。第一場結束時,奈克羅查把皮埃特當作馬,騎上他而離去,這時合唱隊唱著一首虛幻的眾費歌,墓室中傳來那對情人的歌聲,他們相愛直至死亡。
第二場以天文學家受他妻子鞭打開始,二人跳起一支怪誕的舞蹈,它隨著一星期的各日而變化,如病態的星期一、討厭的星期二等在這個不幸的婚姻中兩人都很痛苦,妻子由於性慾得不到滿足,丈夫則由於難解的天文學奧秘。奈克羅查上場,受到天文學家的熱情歡迎,他已從星象中預卜到奈克羅查將到來。奈克羅查聲稱他就是天文學家之妻所長期等待的人,他與之做愛並使她死於在歡。心滿意足的奈克羅查帶著皮埃特去毀滅宮殿,舞台上只剩欣慰的天文學家一人。
第二幕
第二幕的劇情發生在歡樂親王的宮殿中,親王的兩個大臣正在相互辱罵,13歲的親王(由高男高音演唱)難以調解定奪他們各自的荒謬政見,他們只得以幼童玩的字母遊戲來決定勝負。特工處處長帶著幾名警察上場,她們都穿著飛鳥裝。處長神秘地警告親王說老百姓,正在計畫示威,但我們聽到的卻是費美親王的歌聲,儘管歌詞的意義由於不計其數的重複而遭到破壞;處長也警告親王關於“偉大的死亡”,但由於嚴重口吃而使言語含混不清。天文學家上場唱道:“我的妻子死了,烏拉!”接著是一段長長的樂隊段落,以貝多芬的《普羅米修斯》和《英雄交響曲》的主題為基礎,上面堆砌一層又一層的形成對比的音樂,而且各層速度不同。接著是奈克羅查上場。他仍然騎著皮埃特,他以仿宗教的莊嚴風格宣稱世界末日即將到來,伴奏是銅管中的號聲齊鳴。一部分合唱隊員位於正廳,他們唱的是懇求赦免:“懲罰其餘的人,不要懲罰我、我、我”。皮埃特決定給大家都喝點酒,包括奈克羅查在內,結果他喝得找不到自己的大刀。
最後一場中皮埃特和天文學家已升天堂,親王與奈克羅查相遇,奈克羅查意識到他未能殺盡全體。精疲力竭的他走向自己的墳墓;即將走到時。天文學家之妻出現,渴望繼續他們之間的愛情。皮埃特和天文學家上場。他們想知道世界末日是否已來到,因死後的生活似乎與生前的一模一樣。那對情人又來了。對周圍事物仍是視而不見,只認得對方。從他們的無動於衷中,可以悟出寓意:對死亡憂心忡忡是徒勞的,還是及時行樂為好。這部歌劇沒有統一的音樂風格,從模擬早期歷史風格直到表現主義音樂,包羅萬象。但任何一種風格難得超過幾分種。總譜時常極其稀薄,有很長的打擊樂器段落。木管和銅管較為突出。弦樂器作獨奏用來加強。此外歌劇中還有大量對話。它們破壞音樂的流動。總的效果是冷漠而無生氣,隨意而無條理:這與劇情主旨完全配合,但可能影響聽眾的熱情。
演出信息
1978 年在斯德哥爾摩上演,由埃爾加·豪沃思指揮。
1982年由英國國家歌劇院在英國首演時也由他指揮(G.斯克爾頓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