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bVIEW 8.2中文版入門與典型實例(修訂版)》是2010年6月人民郵電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龍脈工作室、豈興明、周建興、矯津毅。
基本介紹
- 中文名:LabVIEW 8.2中文版入門與典型實例(修訂版)
- 作者:龍脈工作室、豈興明、周建興、矯津毅
- ISBN:9787115227379
- 頁數:436頁
- 定價:49.8元
- 出版社:人民郵電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0年6月
- 裝幀:平裝
- 開本:16開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本書以**新的LabVIEW 8.2為講述對象,在LabVIEW 8.2新特性的基礎之上,系統地介紹了LabVIEW程式設計的基本概念、關鍵技術和實際套用等知識。全書從內容上分為基礎、套用和實例3部分。基礎部分的內容主要包括虛擬儀器基本知識、LabVIEW開發環境介紹和LabVIEW中的數據類型、程式結構、波形顯示等程式設計基本知識及其使用方法。套用部分的內容包括數學分析、信號處理、數據採集、儀器控制等一些在LabVIEW中使用較多的專業知識及其套用。實例部分的內容包括雙通道頻譜濾波器設計、脈衝和瞬態測量控制項設計、微處理器溫度控制模擬、簡單雙通道示波器設計、實驗數據採集系統等內容。
本書內容豐富、結構清晰,通過大量實例闡述概念和程式設計過程,突出了系統性和實用性相結合的特點。
本書可作為大專院校相關專業高年級學生的教材或教學參考書,也可供有關工程技術人員和軟體工程師參考使用。
圖書目錄
LabVIEW入門篇
第 1章 虛擬儀器與LabVIEW 2
1.1 虛擬儀器 2
1.1.1 概述 2
1.1.2 虛擬儀器的特點和優勢 2
1.1.3 虛擬儀器的結構 3
1.2 LabVIEW介紹 4
1.2.1 LabVIEW的發展 4
1.2.2 LabVIEW的功能 5
1.2.3 LabVIEW的特點 5
1.2.4 LabVIEW的套用 6
1.3 LabVIEW 8.2新功能 8
1.3.1 面向對象編程 8
1.3.2 LabVIEW項目管理 9
1.3.3 文本化數學工具MathScript 10
1.3.4 新增模組 11
1.4 LabVIEW 8.2新特性 11
1.4.1 前面板的改進 12
1.4.2 程式框圖的改進 15
1.4.3 開發環境的改進 16
1.5 小結 18
第 2章 LabVIEW開發環境 19
2.1 LabVIEW 8.2的安裝 19
2.2 LabVIEW 8.2開發環境 23
2.2.1 啟動LabVIEW 8.2 23
2.2.2 VI前面板 25
2.2.3 VI程式框圖 28
2.2.4 VI圖示/連線板 29
2.3 自定義開發環境 31
2.4 小結 33
第3章 創建LabVIEW程式 34
3.1 創建新VI 34
3.1.1 創建前面板 34
3.1.2 創建程式框圖 35
3.1.3 創建圖示/連線板 38
3.1.4 創建VI實例 40
3.2 編輯VI 41
3.2.1 選擇單個對象 41
3.2.2 選擇多個對象 41
3.2.3 改變單個對象大小 42
3.2.4 對齊和分布對象 42
3.2.5 改變多個對象大小 43
3.2.6 對象值操作 44
3.2.7 排列對象的疊放順序 44
3.2.8 組合、鎖定對象 45
3.3 運行調試VI 45
3.3.1 運行VI 45
3.3.2 調試VI 46
3.3.3 調試VI實例 47
3.4 調用子VI 53
3.5 小結 55
第4章 LabVIEW數據類型 56
4.1 數值型數據 56
4.1.1 數值類型 56
4.1.2 數值型數據對象 57
4.1.3 數值操作節點 61
4.2 布爾型數據 66
4.2.1 布爾型數據對象 66
4.2.2 布爾型數據操作節點 68
4.3 數據線類型 70
4.4 小結 71
第5章 程式結構 72
5.1 循環結構 72
5.1.1 For循環 73
5.1.2 While循環 73
5.1.3 循環結構數據通道與自動索引 75
5.1.4 移位暫存器 76
5.1.5 反饋節點 78
5.2 條件結構 78
5.2.1 條件選擇器標籤 79
5.2.2 選擇器連線端 81
5.2.3 分支子程式框 82
5.3 順序結構 85
5.3.1 層疊式順序結構 85
5.3.2 平鋪式順序結構 87
5.3.3 順序結構之間的轉換 88
5.4 公式節點 88
5.4.1 公式節點變數 89
5.4.2 公式節點運算符和函式 90
5.5 事件結構 93
5.5.1 事件選擇器標籤 94
5.5.2 事件數據節點 95
5.5.3 在LabVIEW中使用事件 96
5.6 小結 98
第6章 數組、簇和波形 99
6.1 數組 99
6.1.1 創建一維數組 99
6.1.2 創建多維數組 100
6.1.3 利用循環結構創建數組 102
6.1.4 數組操作函式 102
6.2 簇 106
6.2.1 簇的創建 106
6.2.2 簇元素的順序 108
6.2.3 簇操作函式 110
6.3 波形 112
6.3.1 波形數據 112
6.3.2 波形操作函式 115
6.4 小結 116
第7章 圖形顯示 117
7.1 波形顯示 117
7.1.1 波形圖 118
7.1.2 波形圖顯示實例 124
7.1.3 波形圖表 127
7.1.4 波形圖表顯示實例 129
7.2 XY圖 130
7.2.1 XY圖視窗 130
7.2.2 XY圖顯示實例 131
7.3 強度圖形 135
7.3.1 強度圖 135
7.3.2 強度圖顯示實例 137
7.3.3 強度圖表 138
7.3.4 強度圖表顯示實例 139
7.4 三維圖 140
7.4.1 三維曲面圖 140
7.4.2 三維曲面圖實例 143
7.4.3 三維參數圖 144
7.4.4 三維曲線圖 145
7.5 小結 147
第8章 字元串和檔案 148
8.1 字元串 148
8.1.1 字元串控制項 148
8.1.2 字元串數組控制項 151
8.1.3 字元串操作函式 153
8.1.4 字元串程式實例 158
8.2 檔案I/O 160
8.2.1 檔案I/O的基本概念和術語 160
8.2.2 檔案I/O操作 163
8.2.3 打開和關閉檔案操作 164
8.2.4 檔案讀操作 165
8.2.5 檔案寫操作 169
8.3 檔案管理操作 173
8.4 檔案操作實例 177
8.5 小結 181
LabVIEW套用篇
第9章 數學分析 184
9.1 線性代數 184
9.2 曲線擬合與插值 188
9.2.1 擬合 188
9.2.2 插值 191
9.3 微積分運算 193
9.3.1 數組的微積分運算 193
9.3.2 表達式的微積分運算 194
9.3.3 微分方程 196
9.3.4 查找零點 197
9.4 機率與統計 198
9.4.1 機率與統計計算 199
9.4.2 機率函式 200
9.4.3 假設檢驗 203
9.4.4 方差分析 206
9.5 幾何 207
9.6 **最佳化 208
9.7 多項式 211
9.8 小結 214
第 10章 數據採集 215
10.1 數據採集基礎 215
10.1.1 DAQ系統的構成 215
10.1.2 信號類型 216
10.1.3 採樣定理 216
10.2 模擬輸入和輸出 217
10.2.1 模擬輸入信號 217
10.2.2 模擬輸入採集系統 218
10.2.3 模擬輸入的技術指標 220
10.2.4 模擬輸出的技術指標 222
10.3 DAQ硬體配置 223
10.3.1 安裝DAQ硬體和驅動程式 223
10.3.2 配置DAQ系統 227
10.4 DAQ編程 232
10.5 小結 236
第 11章 信號分析和處理 237
11.1 概述 237
11.2 信號的產生 237
11.2.1 信號生成 237
11.2.2 波形生成 241
11.3 信號時域分析 247
11.4 窗函式 251
11.5 信號頻域變換 255
11.6 數字濾波 256
11.7 譜分析 262
11.8 信號逐點分析 264
11.9 小結 266
第 12章 儀器控制 267
12.1 儀器匯流排技術 267
12.1.1 GPIB匯流排標準 267
12.1.2 VXI匯流排系統 269
12.1.3 PXI匯流排系統 270
12.1.4 LXI技術 272
12.1.5 混合匯流排系統 273
12.2 儀器驅動程式 273
12.2.1 概述 273
12.2.2 GPIB標準 274
12.2.3 VPP規範 274
12.2.4 IVI規範 275
12.2.5 IVI-MSS和IVI-Signal Interface 275
12.3 LabVIEW中的儀器控制 276
12.3.1 儀器驅動程式 276
12.3.2 IVI儀器驅動 278
12.3.3 儀器I/O助手 280
12.3.4 VISA儀器控制 281
12.3.5 GPIB儀器控制 283
12.3.6 串列連線埠通信 285
12.4 小結 286
第 13章 網路通信 287
13.1 網路協定通信 287
13.1.1 TCP/IP通信 287
13.1.2 SMTP Email 293
13.1.3 無線通信 294
13.2 DataSocket技術通信 297
13.2.1 DataSocket的構成 298
13.2.2 DataSocket編程實例 302
13.3 遠程訪問 303
13.3.1 配置伺服器 303
13.3.2 遠程面板控制 306
13.3.3 瀏覽器訪問 307
13.4 小結 308
LabVIEW實例篇
第 14章 雙通道頻譜濾波器設計 310
14.1 設計目的 310
14.2 雙通道頻譜濾波器控制項的操作 311
14.3 程式框圖的功能塊介紹 311
14.3.1 仿真信號生成功能塊 311
14.3.2 濾波器濾波功能塊 312
14.3.3 截止頻率調節功能塊 312
14.3.4 雙通道譜測量處理功能塊 312
14.3.5 信號檢測處理功能塊 313
14.3.6 信號和頻率回響顯示功能塊 313
14.4 雙通道頻譜濾波器控制項的設計 313
14.4.1 濾波信號的產生 314
14.4.2 添加濾波器VI控制項 316
14.4.3 雙通道譜測量 317
14.4.4 檢測信號 319
14.4.5 各VI控制項之間數據流的連線 321
14.4.6 各VI信號的圖形顯示控制項 322
14.4.7 創建上下截到頻率調節控制項 323
14.4.8 信號掩區和邊界測試輸出信號的顯示設定 324
14.4.9 創建截止頻率變化子VI 328
14.4.10 前面板控制項的布局和美化 329
14.5 小結 330
第 15章 脈衝和瞬態測量控制項設計 331
15.1 設計目的 331
15.2 脈衝和轉化測量控制項的運行操作 332
15.3 程式框圖的主要功能塊介紹 332
15.3.1 仿真波形生成 332
15.3.2 瞬態特性測量 333
15.3.3 脈衝測量 333
15.3.4 周期平均值和均方根 334
15.3.5 幅值和電平 334
15.3.6 波形圖縮放功能 334
15.3.7 波形圖顯示功能 334
15.4 脈衝和瞬態測量控制項的設計步驟 334
15.4.1 生成基本波形和噪聲波形 335
15.4.2 仿真波形的生成和顯示 336
15.4.3 瞬態測量程式塊 341
15.4.4 脈衝測量程式塊 347
15.4.5 周期平均值和均方根程式塊 350
15.4.6 幅值和電平測量程式塊 353
15.4.7 完整的程式框圖 355
15.5 小結 356
第 16章 微處理器溫度控制模擬 357
16.1 設計目的 357
16.2 微處理器溫度控制模擬VI的運行操作 358
16.3 程式框圖的主要功能介紹 359
16.3.1 模擬系統的總體框架 359
16.3.2 初始化和整體參數設定 360
16.3.3 輸入階段功能塊 360
16.3.4 計算階段功能塊 360
16.3.5 輸出階段功能塊 360
16.3.6 微處理溫度控制處理子VI功能塊 361
16.4 微處理器溫度控制模擬VI的設計步驟 361
16.4.1 前面板界面的設計 362
16.4.2 程式總體框架的處理 367
16.4.3 定時結構的輸入和初始化 367
16.4.4 輸入階段的處理過程 369
16.4.5 計算階段的處理過程 371
16.4.6 輸出階段的處理過程 373
16.4.7 創建PAC_IO.vi子控制項 375
16.4.8 添加程式注釋和說明 378
16.5 小結 378
第 17章 簡單雙通道示波器設計 379
17.1 設計目的 379
17.2 簡單雙通道示波器VI的運行操作 379
17.3 簡單雙通道示波器VI的程式框圖 380
17.3.1 觸發器功能塊 381
17.3.2 通道選擇功能塊 381
17.3.3 水平分度調節功能塊 381
17.3.4 幅值分度調節功能塊 381
17.3.5 程式控制功能塊 381
17.3.6 波形顯示功能塊 381
17.4 簡單雙通道示波器VI控制項的設計過程 382
17.4.1 前界面的創建和設計 383
17.4.2 觸發源功能塊選擇 391
17.4.3 通道輸入信號的生成和選擇 392
17.4.4 觸發器子VI的創建 393
17.4.5 觸發電平SLOPE.VI的創建 394
17.4.6 通道選擇功能的設計 396
17.4.7 水平分度調節處理功能塊 396
17.4.8 豎直幅值分度調節處理功能塊 396
17.4.9 簡單雙通道示波器的信息顯示 397
17.4.10 程式輸入輸出程式塊 397
17.5 小結 398
第 18章 實驗數據採集系統 399
18.1 實驗數據採集系統的概述 399
18.1.1 套用背景 399
18.1.2 意義 400
18.1.3 開發內容 400
18.2 實驗準備 400
18.2.1 實驗設備 400
18.2.2 實驗參數 401
18.3 前面板的軟體開發 402
18.3.1 創建新的虛擬儀器(VI) 402
18.3.2 系統選項卡控制項 407
18.3.3 修飾圖案 408
18.3.4 系統下拉列表 409
18.3.5 數值輸入控制項 410
18.3.6 檔案路徑輸入控制項 412
18.3.7 布爾控制項 413
18.3.8 波形圖表控制項 415
18.3.9 系統單選控制項 419
18.3.10 旋鈕控制項 419
18.3.11 溫度計控制項 420
18.3.12 儀表控制項 422
18.3.13 多列列表框控制項 423
18.4 程式框圖設計 425
18.4.1 順序結構 425
18.4.2 數據採集裝置的參數設定 426
18.4.3 冷端補償通道 429
18.4.4 電壓信號採集模組 430
18.4.5 數據採集和處理模組 431
18.4.6 數據顯示與保存模組 433
18.4.7 程式運行控制模組 436
18.5 小結 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