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江蘇審定,編號:蘇審稻200202
品種來源:江蘇里下河地區農科所,K17A×R507。
基本介紹
特徵特性,產量表現,栽培技術,適宜種植,
特徵特性
該組合屬中熟雜交中秈稻,全生育期146天,較汕優63遲熟2天,株高115厘米左右,株形較緊湊,葉片窄挺,劍葉長,葉色稍深,穗型中等,著粒稍稀,分櫱力較強,成穗率較高。每畝有效穗18萬左右,每穗實粒數145粒,結實率83%左右,千粒重近30克,抗倒性較強,田間抗病性較強。2000年接種鑑定抗稻瘟病,中抗白葉枯病,中感紋枯病。2001年據農業部稻米及製品質量檢測中心檢測,糙米率82.4%,整精米率61.2%,堊白粒率44%,堊白度6.8%,長寬比2.9,膠稠度42毫米,直鏈澱粉含量25.1%,米質中上。
產量表現
1999~2000年參加江蘇省區域試驗,兩年平均畝產618.33公斤,較汕優63增產10.46%,達極顯著水平,較汕優559增產2.35%,達顯著水平,列第二位。2001年組織生產試驗,平均畝產646.1公斤,較對照汕優63增產14.3%。
栽培技術
要點:(1)適期播種、培育壯秧。一般5月上旬播種,大田每畝用種量1.0~1.5公斤,秧齡30~35天。(2)合理密植,科學運籌肥水,一般每畝大田栽插2萬穴,每畝基本苗6-8萬。大田畝施純氮15公斤左右。施肥採用前重、中控、後補的原則。水漿管理上,每畝最高莖櫱苗控制在28萬以內,當每畝莖櫱苗達到夠穗苗的80%時,分次擱田。後期應保持乾濕交替,收割前一周斷水。(3)防病治蟲。注意螟蟲、稻飛虱、紋枯病等主要病蟲害的防治。
適宜種植
區域:適合江蘇省中秈稻地區中上等肥力條件下種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