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特徵特性,栽培技術,
特徵特性
雜交種。食用型。中晚熟品種,生育期106天左右,株高210~225厘米,花盤直徑26~32厘米,花盤向下傾斜,籽粒排列較緊,籽粒長度2.1厘米,寬1.4厘米。莖稈粗壯、根系發達、葉片肥厚、長勢旺盛,皮薄仁大。籽實蛋白質25.36%,子仁粗蛋白36.45%。中抗盤腐型菌核病、根腐型菌核病、黃萎病、黑斑病、褐斑病、白粉病。第1生長周期畝產264.38千克,比對照X3939增產5.49%;第2生長周期畝產266.25千克,比對照X3939增產6.23%。
栽培技術
要點:1.播種期。根據各地栽培習慣在5月15日至6月10日之間確定合適播期。2.栽培密度。密度控制在1500~1800株/畝以內。3.施肥。播種前隨糙地畝施二銨7~10千克、磷鉀肥10千克,結合灌頭水(現蕾前)畝追尿素20~22.5千克或結合澆二水,畝追碳銨40~50千克。4.加強田間管理。做好查田補苗工作,及時防治病蟲害。1對真葉時間苗,2~3對真葉時定苗。一般中耕除草2次,第1次結合定苗進行剷除;第2次在現蕾期進行。5.做好授粉工作。開花期間如果自然界中昆蟲數量不足,需開展蜜蜂或人工輔助授粉,提高結實率。6.適時收穫。當花盤背面發黃、花盤邊緣微綠、葉片發黃時及時收穫。收穫後應及時晾曬,以便儲藏銷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