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O14001:2

ISO14001:2是國家品牌,權威機構直屬於國家質檢總局,國務院批准成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ISO14001:2
  • 釋義:也最佳化產業結構
  • 意義:推動區域基礎建設,提高環境質量
  • 術語與定義:環境——環境因素——環境影響
簡介,術語與定義,管理模式,初始評審,環境規定,課程目的,相關內容,

簡介

ISO14001:2
ISO14001和清潔生產的同步實施
ISO14001:2目的是也最佳化產業結構,推動區域的基礎建設,提高環 境質量,實現環境與社會、經濟的協調發展。提高環境管理水平,加大執行各項環境保護法規的力度,實現污染預防。提高招商引資的競爭力。 提高區域的綜合管理水平,使區域管理與國際接軌,實現區域管理的國際化。提高全民的環境意識,推動兩個文明的建設。

術語與定義

ISO14001:2
ISO14001:2004標準的變化理解與轉換實施指南
ISO14001:2術語與定義
一、環境——環境因素——環境影響
環境:組織運行的外部存在,包括空氣、水、土地、自然資源、植物、動物、人,以及它們之間的相互關係。
註:在這一意義上,外部存在從組織內部延伸到全球系統。
定義中所強調的運行即指一個組織的具體活動或操作,從這意義上講環境可以理解為一個組織的活動或操作的外部存在。
外部存在是多種介質的組織,如水、空氣、土地等。
外部存在還包括受體,即當介質改變時會受到影響的群體,如動物、植物、人。受體往往是被保護的對象,動物、植物自我保護能力有限,需人類的特別保護才能得以生存。
自然資源是環境的特殊組成部分,是人類生存、發展不可缺少的,如石油、煤、各類礦物、水、海洋等等。
環境並不是以上四個方面的零散集合,而是一個有機整體,包括以上所有物質與形態的組合,即相互關係。它們共存於環境中,相互依賴、相互制約,並保持著一定的動態平衡。
環境影響:全部或部分由組織的活動、產品或服務給環境造成的任何有益或有害的變化。
環境影響強調一種“變化”:如上述環境的組成要素或相互關係發生了改變,即具有了環境影響。如河流水質的改變、空氣成分變化等都是改變後現象,是結果。這些變化可能是有害的,也可能是有益的。我們更關心的是有害的變化,是負面的環境影響。這些負面影響可能威脅到保護對象的生存與發展,其中造成較大的損失和嚴重後果的是重大的環境影響。
環境影響的根源在於“組織的活動、產品或服務”:活動可包括組織的生產、管理、後勤、經營等多種類型,是人類有目的、有組織的進行。產品或服務是組織生產與經營的產出,如汽車和汽車的維護與保養。
環境因素:一個組織活動、產品或服務中與環境發生相互作用的要素。
(註:重要環境因素是指有或可能具有重大環境影響的環境因素)。
環境因素是組織活動、產品或服務中具有某種特性,這種特性能與環境發生作用,其結果就是造成了環境的變化即影響。
如汽車行駛中尾氣的排放,造成了城市空氣污染,那么汽車的使用是活動,尾氣的排放是環境因素,空氣污染,進一步影響人體的健康是環境影響。
可以簡單地認為,環境因素是導致環境影響的原因,環境影響則是環境因素作用於環境的結果,因素與影響互為因果。
環境因素的重要性與其可能造成的環境影響的嚴重程度是一致的,就組織內部而言,環境影響的嚴重程度是相對的,而非絕對。
二、組織——相關方
組織:具有自身職能和行政管理的公司、集團公司、商行、企業、政府機構或事業單位,或是上述單位的部分或結合體,無論其是否法人團體、公營或私營。
註:對於擁有一個以上運行單位的組織,一個運行單位視為一個組織。
組織的形式可能是:公司、集團公司、商行、企業、政府機構、事業單位,也可能是這些單位的部分或結合體。組織的形式可能是多種多樣的,但必須有其自身的行政管理能力,能夠管理、控制、改變這些活動、產品或服務,使其完成規定的職能。
對於結構形式較為複雜的組織,可以按其運行單位分為多個組織,每個運行單位應具有獨立的職能和行政管理許可權。如總公司與分公司、總廠與分廠、大學與分校等。
相關方:關注組織的環境或受其環境績效影響的個人或團體。
相關方可以是團體,也可以是個人。他們可分為兩類即:
受到組織環境績效影響的相關方。如與該組織相鄰的組織或個人、鄰廠、周圍的居民、下風向的企業等;與組織的經營生產活動相關的如股東、供應方、客戶、員工等。這類相關方往往會提出各種要求或建議來改善組織的環境績效。這些要求或建議應納入組織的環境管理體系應予以特別重視。
關注組織環境績效的相關方。這類可能包括:銀行、政府部門(如規劃部門、環境部門等)、環境保護組織等。
三、環境績效——持續改進——污染預防
環境績效:一個組織基於其環境方針、目標、指標,控制其環境因素所取得的可測量的環境管理體系成效。
績效即為成績和效果。該定義強調行為的結果,而非行為本身。
這一結果,是根據環境方針和目標、指標的要求,控制環境因素得到的。因此環境的績效可通過對環境方針、目標、指標的完成程度來描述,並體現在具體某一或某類環境因素的控制上。
同時這一結果也應是可測量的,可用數據的方式表達。它是可以比較的,但這種比較只能停留於組織自身與現狀的比較。
持續改進:強化環境管理體系的過程,目的是根據組織的環境方針,改進整體環境績效。
註:該過程不必同時發生於活動的所有方面。
持續改進可以從兩方面去考慮:即環境管理體系自身不斷完善的過程和環境問題不斷減少的過程。這兩個過程是相輔相成的。其具體體現在體系不合理現象減少,制定更高的目標、指標,加以規劃並實現。
但需要注意的是改進的過程“不必發生在活動的所有方面”。這主要是因為,對於任何一種環境問題,組織由於技術與經濟問題,對其實施控制是有一定限度的。因此,持續改進往往體現於環境績效的某一或某幾個方面。
污染預防:採用防止、減少或控制污染的各種過程、慣例、材料或產品,可包括再循環、處理、過程更改、控制機制、資源的有效利用和材料替代等。
污染預防是建立和保持環境管理體系的主導思想。其具體做法分三個層次,即:
源頭控制:從產品的設計、工藝的設計、原材料的選擇開始,充分考慮避免環境問題的產生。
過程控制:當產品和工藝設計無法避免環境問題出現時,則應在生產過程中,加以控制,如最佳化工藝結構,強化過程管理,從而減少資源的消耗及污染物的排放。
末端治理:目前的工藝生產技術很難實現污染物的零排放。對於最終產生的污染物,則是應採取有效的治理手段加以處理,從而減少對其環境造成的不利影響。
實現污染預防的手段是多種多樣的,包括管理手段也包含了有效的技術措施,定義中僅列舉了幾種普遍採用的方法:再循環、處理、過程更改、控制機制、資源有效利用、材料替代等,是否做到了污染預防,其最終的體現是效益的提高和成本的降低。
四、環境管理體系——環境管理體系審核
環境管理體系:全面管理體系的一個組成部分,包括制定、實施、評審和保持環境方針所需的組織機構、規劃活動、職責、慣例、程式、過程和資源。
環境管理體系是全面管理體系一個組成部分,它對組織其它管理如:生產管理、質量管理能夠起到促進作用。因此它需要溶入組織的整個管理當中。
管理體系是一些具有特定功能和作用的管理要素彼此組成的有機整體,應包括:組織機構與職責、規劃和策劃活動;包括組織為環境管理提供的資源、即人力、物力與財力資源;同時也包括組織的管理過程和操作規章。
環境管理體系實施與運作的所有過程將圍繞環境方針展開,包括制定、實施、實現、評審和保持環境方針等若干過程。
環境管理體系審核:客觀地獲取證據並予以評價,以判斷一個組織的環境管理體系是否符合該組織所規定的環境管理體系審核准則的一個系統化,並形成檔案的驗證過程,包括將這一結果呈報給最高管理者。
環境管理體系審核是一個系統化、獲取證據的評價過程,這一評價過程應滿足客觀性、系統性和檔案化的要求。本標準中的審核是指環境管理體系的內部審核,審核對象是組織自己的環境管理體系,這一體系是以ISO14001為依據建立的。審核應確保環境管理體系的有效運行,所有的審核證據都應是客觀的,是從審核的實際過程中獲得的,與審核准則比較後得到的結果,審核准則是由組織自己確定的。一般應包括:ISO14001標準、組織適用的法律、法規以及組織的環境管理體系檔案。
審核過程應是系統化的,審核應覆蓋環境管理體系的17個要素,重點圍繞組織的重要環境因素的管理和控制狀況:審核時應有計畫和步驟地進行,得到系統的控制,滿足審核過程的客觀性要求。審核過程應檔案化,並有檔案程式的支持。
審核完成後形成報告,並呈報給最高管理者。
五、環境方針——環境目標——環境指標
環境方針:一個組織對其全部環境績效的意圖與原則的陳述,它為建立組織的行為及環境目標、指標提供了一個框架。
環境方針是一個組織依據其環境方針規定自己所要實現的總體環境目的,如何應予以量化。
環境指標:直接來自於環境目標,是為實現環境目標所需規定並滿足的具體環境績效要求,它們適用於組織或其局部,如何行應予以量化。
環境目標是依據環境方針制定的,是將環境方針具體化和量化。
環境指標:其直接來源於環境目標,是對環境目標的分解與量化。
通俗講,環境方針是巨觀的方向性的。目標、指標是具體的、量化的。如方針中強調改進工藝,環境目標則應具體體現哪項工藝需改進,環境指標則應反應工藝改進的具體步驟。

管理模式

ISO14001:2所規定的環境管理體系是以企業傳統管理模式“德明模式”為基礎的,也稱 為“PDCA模式”,即規劃(Plan),實施(Do),檢查(Check),改進(Act)等四個關聯的環節。
德明(Deming)模式在環境管理體系(ISO14000)中得到充分地運用並取得了成功。德明模式將企業活動分為四個階段:
①規劃,即策劃階段—建立企業的總體目標以及制定實際目標的具體措施。
②實施,即行動階段—為實現企業目標而執行計畫和採取措施。
③檢查,即評估階段—檢查按規劃而執行的有效性和效率,並將結果與原規划進行比較。
④評審和改進,即糾正措施階段—改進識別出來的缺點和不足,修改規劃使之適應變化的情況,必要時對程式予以加強或重新確定。
這是一個動態循環的管理過程框架,以持續改進的思想指導組織系統地實現目標,環境管理體系成功地運用了這一著名傳統模式並給予它新的內涵和套用範圍,並使環境管理體系與企業傳統管理相融合。

初始評審

ISO14001:2
ISO14001:2004證書
什麼是初始環境評審?
初始環境評審是建立環境管理體系的基礎,可以說是“規劃階段”的準備性程式,對尚 無環境管理體系而需要建立的企業顯得尤為必須。通過匯總企業的環境管理和企業實際情況,發現目前薄弱環節和問題所在,分析其有關的環境因素和差距,為確立改進計畫奠定基礎。儘管初始環境評審並不是ISO14001的規定要求,但它是建立和實施環境管理的一項基礎性工作。
往往組織現有的管理體系與ISO14000的要求並不一致,甚至相差甚遠,需要以初始評審作為起點對其環境管理體系進行修正、調整與完善。
一般說組織在建立環境管理體系之前,應當做初始評審,體系建成後的運行、保持及複審中則不必做初始評審。
初始環境評審包括哪些內容?
初始環境評審應特別注意以下四個方面問題的信息收集和分析評價:
①適用於組織的法律、法規、標準是如何要求的?有無嚴格的管理手段?現狀與規定之間有什 么差距?
②識別現行和潛在的環境問題(如企業產生哪些廢物對人體和環境有害),事實上這一部分也是確定重大環境影響因素的基礎。
③現有管理和運行程式(如:誰負責廢物處置?現場如何管理工藝生產?)以及是否有需改進之處?
④已發生的環境事故分析,以及是否建立了處罰和預防措施?

環境規定

ISO14001:2
環境管理體系認證證書
什麼是環境方針?
根據ISO14001的規定,環境方針的定義是:一個組織對其全部環境績效的意圖與原則的陳述。它為建立組織的行為及環境目標和指標提供了一個框架。環境方針必須具備兩項基本承諾目標、指標的框架。
兩項基本承諾為:
①預防污染和持續改進
②符合法律法規及其它要求。
因此可以說,環境方針是一個組織在環境保護方面總的指導方向和行動原則,也反映最高管理者對環境行為的一個總承諾,可以說它是組織關於加強管理,改進環境表現的態度和行動的聲明書。
什麼是環境因素?
環境因素在ISO14001定義中是指:一個組織的活動、產品或服務中能與環境發生相互作 用的要素。環境因素有多種類型,如:污染排放型、工藝設計型等,應根據組織的特點加以識別。
確定環境因素在建立環境管理體系中是一個極為重要的環節。由於組織的活動(包括:準備、生產、排污、產品、運輸、儲存、管理)有許許多多對環境產生有益影響或有害影響的因素,將這些因素分析出來,確定產生的影響,識別和評估重大環境因素,提出控制的辦法並付諸實施,這些工作都將為組織逐步消除污染,實現清潔生產奠定重要基礎。一個組織欲建立環境管理體系必須以識別重大環境因素,消除對環境有害因素為目的,由此而確定組織的環境方針、目標和指標,採用相應的管理手段。應當說識別重大環境因素是為管理體系明確管理對象的重要環節。如果一個組織的環境因素尚未搞清,建立環境管理體系則沒有明確管理目標。
環境因素識別與評價程式的目的是什麼?
為識別洛陽高新區管委會及下屬各單位在行政管理的活動及服務中能夠控制和可能施加 影響的環境因素,並確定那些對環境具有重大影響的環境因素,並根據變化情況及時更新環境因素。
環境因素的識別範圍是什麼?
內部環境因素的識別範圍:
(1)管委會及其下屬各部門行政管理活動與服務;
(2)各部門對自身環境行為的特點,對日常活動、管理及服務過程中能與環境發生相互作用的要素進行全面識別。
(3)各相關部門將識別出環境因素匯總填寫在上,並將結果及時交迴環境管理者代表辦公室。
環境因素的識別應考慮哪些方面?
(1)向大氣的排放;
(2)向水體的排放;
(3)固體廢棄物的管理;
(4)土地污染;
(5)噪聲污染;
(6)能源與資源的消耗;
確定環境目標與指標的依據是什麼?
制定環境目標與指標必須根據法律法規的要求,針對重大環境因素考慮技術可行能力 ,財政經營情況,相關方的要求等諸多因素來設立有關層次的環境目標和指標,使環境方針與目標、指標一起形成組織在實施環境管理行動中具有聯繫的目標體系。

課程目的

學員通過ISO14001內審員培訓後後可以基本掌握ISO14001:2004標準知識及ISO14001內部審核技巧,同時可以獲得由國家認可委認可的ISO14001內審員培機構頒發的ISO14001內審員培訓合格證書
課程大綱 1. ISO14001內審員培訓之的標準講解;
2. ISO14000內審員培訓之環境管理體系的核心要素、EMS標準和ISO14001的理解,
3. ISO14001內審員培訓之內審員環境管理體系的審核(包括審核方法、審核准備、審核技巧和審核報告),
4. ISO14000內審員培訓之環境因素及其識別與評價,
5. ISO14001內審員培訓之審核的劃, 準備, 實施, 審核技巧;
6. ISO14000內審員培訓之案例分析討論。

相關內容

縣經濟開發區通過iso9000、iso14001體系二監
方圓標誌認證集團浙江分公司審核小組對縣經濟開發區ISO9000質量管理體系和ISO14001環境管理體系進行了複查,並以95分的成績順利通過。
開發區的質量、環境管理體系認證工作,是按照ISO9000、ISO14001國際標準,結合實際,建立起的符合國際慣例的系統工作,對促進開發區經濟與環境可持續發展有著十分重大的意義。自引入“ISO9000質量管理體系和ISO14001環境管理體系”以來,全員質量意識有較大提高,全區運作中的關鍵過程得到有效控制,整體績效水平得到提升,在質量管理體系符合性、適宜性和有效性方面做出較大的成績。建立質量、環境管理體系認證是加強機關作風建設,提高行政管理與服務的質量和水平,最佳化投資環境的內部需要,也是趕超省內其他開發區,實現努力走在對外開放最前列的實際需求,同時也是促進我區經濟和諧發展的需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