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IEEE 802.1
- 802.1簡介:是一組協定的集合
- 802.1D簡介:二層數據網路中存在弊端
- 工作原理:STP協定中定義了根橋
IEEE 802.1D,IEEE 802.1D簡介,工作原理,IEEE 802.1p協定,IEEE 802.1q協定,VLAN簡介,協定簡介,IEEE 802.1w協定,協定原理,IEEE 802.1w標準的缺陷,IEEE 802.1s協定,MSTP工作原理,MSTP的主要特性,IEEE 802.1x協定,
IEEE 802.1D
IEEE 802.1D簡介
為了解決“廣播風暴”這一在二層數據網路中存在弊端,IEEE(電氣和電子工程師協會)制定了IEEE 802.1d的生成樹(Spanning Tree)協定。生成樹協定是一種鏈路管理協定,為網路提供路徑冗餘,同時防止產生環路。為使乙太網更好地工作,兩個工作站之間只能有一條活動路徑。
STP(生成樹協定)允許網橋之間相互通信以發現網路物理環路。該協定定義了一種算法,網橋能夠使用它創建無環路(loop-free)的邏輯拓樸結構。換句話說,STP創建了一個由無環路樹葉和樹枝構成的樹結構,其跨越了整個第二層網路。
工作原理
STP協定中定義了根橋(Root Bridge)、根連線埠(Root Port)、指定連線埠(Designated Port)、路徑開銷(Path Cost)等概念,目的就在於通過構造一棵自然樹的方法達到裁剪冗餘環路的目的,同時實現鏈路備份和路徑最最佳化。用於構造這棵樹的算法稱為生成樹算法 SPA。 要實現這些功能,網橋之間必須要進行一些信息的交流,這些信息交流單元就稱為配置訊息BPDU。STP BPDU是一種二層報文,目的MAC是多播地址01-80-C2-00-00-00,所有支持STP協定的網橋都會接收並處理收到的BPDU報文。該報文的數據區里攜帶了用於生成樹計算的所有有用信息。
IEEE 802.1p協定
IEEE 802.1P是流量優先權控制標準,工作在媒體訪問控制(MAC)子層,使得二層交換機能夠提供流量優先權和動態組播過濾服務。IEEE 802.1p標準也提供了組播流量過濾功能,以確保該流量不超出第二層交換網路範圍。
IEEE 802.1q協定
VLAN簡介
“Virtual LANs”(虛擬區域網路)目前發展很快,世界上主要的大網路廠商在他們的交換機設備中都實現了VLAN協定。在一個支持VLAN技術的交換機中,可以將它的乙太網口劃分為幾個組,比如生產組、工程組、市場組等。這樣,組內的各個用戶就像在同一個區域網路內(可能各組的用戶位於很多的交換機上,而非一個交換機)一樣,同時,不是本組的用戶就無法訪問本組的成員,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各組的網路安全性。
協定簡介
IEEE 802.1q協定為標識帶有VLAN成員信息的以太幀建立了一種標準方法。IEEE802.1q標準定義了VLAN網橋操作,從而允許在橋接區域網路結構中實現定義、運行以及管理VLAN拓撲結構等操作。IEEE 802.1q標準主要用來解決如何將大型網路劃分為多個小網路,如此廣播和組播流量就不會占據更多頻寬的問題。此外IEEE 802.1q標準還提供更高的網路段間安全性。IEEE802.1q完成這些功能的關鍵在於標籤。支持IEEE 802.1q的交換連線埠可被配置來傳輸標籤幀或無標籤幀。一個包含VLAN信息的標籤欄位可以插入到以太幀中。如果連線埠有支持IEEE 802.1q的設備(如另一個交換機)相連,那么這些標籤幀可以在交換機之間傳送VLAN成員信息,這樣VLAN就可以跨越多台交換機。但是,對於沒有支持IEEE 802.1q設備相連的連線埠我們必須確保它們用於傳輸無標籤幀。
在IEEE 802.1q中,用於標籤幀的最大合法以太幀大小已由1518位元組增加到1522位元組,這樣就會使網卡和舊式交換機由於幀“尺寸過大”而丟棄標籤幀。具體幀格式參見書中介紹。
IEEE 802.1w協定
為了解決前面介紹的STP協定缺陷,在21世紀初IEEE推出了802.1w標準。它同樣是屬於生成樹協定類型,稱之為“快速生成樹協定(RSTP)”,作為對802.1D標準的補充。之所以要制定IEEE 802.1w協定的原因是IEEE 802.1d協定雖然解決了鏈路閉合引起的死循環問題,但是生成樹的收斂過程仍需比較長的時間。
協定原理
IEEE 802.1w RSTP的特點是將許多思科增值生成樹擴展特性融入原始IEEE 802.1d中,如Portfast、Uplinkfast和Backbonefast。IEEE 802.1w協定通過利用一種主動的網橋到網橋握手機制,取代 IEEE 802.1d根網橋中定義的計時器功能,提供了交換機(網橋)、交換機連線埠(網橋連線埠)或整個LAN的快速故障恢復功能。
IEEE 802.1w設定了快速切換用的替代連線埠(Alternate Port)和備份連線埠(Backup Port)兩種角色,當根連線埠/指定連線埠失效的情況下,替代連線埠/備份連線埠就會無時延地進入轉髮狀態。
減少轉發延時
IEEE 802.1w標準的缺陷
RSTP的主要缺陷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在網路結構不對稱的時候, RSTP協定的單生成樹就會影響網路的連通性。
IEEE 802.1s協定
IEEE 802.1s標準中的多生成樹(MSTP)技術把IEEE 802.1w快速單生成樹(RSTP)算法擴展到多生成樹,這為虛擬區域網路(VLANs)環境提供了快速收斂和負載均衡的功能,是IEEE 802.1 VLAN標記協定的擴展協定。
MSTP工作原理
IEEE802.1s引入了IST(Single Spanning Tree,單生成樹)概念和MST實例。IST是一種RSTP實例,它擴展了MST區域內的802.1D單一生成樹。IST連線所有MST網橋,並從邊界連線埠發出、作為貫穿整個網橋域的虛擬網橋。MST實例(MSTI)是一種僅存在於區域內部的RSTP實例。它可以預設運行RSTP,無須額外配置。不同於IST的是,MSTI在區域外既不與BPDU互動,也不傳送BPDU。MSTP可以與傳統和PVST+交換機互操作。
採用MSTP技術,可以通過幹道(trunks)建立多個生成樹,關聯VLANs到相關的生成樹進程,而且每個生成樹進程具有獨立於其它進程的拓撲結構。MSTP還提供了多個數據轉發路徑和負載均衡,提高了網路容錯能力,因為一個進程(轉發路徑)的故障不會影響其它進程(轉發路徑)。
每台運行MST的交換機都擁有單一配置,包括一個字母數字式配置名、一個配置修訂號和一個4096部件表,與潛在支持某個實例的各4096 VLAN相關聯。作為公共MSTP區域的一部分,一組交換機必須共享相同的配置屬性。重要的是要記住,配置屬性不同的交換機會被視為位於不同的區域。
MSTP的主要特性
MSTP具有下列特性:
MSTP在MSTP區中運行IST常量;
MSTP在每個區內建立和維護額外的生成樹。
IEEE 802.1x協定
IEEE 802.1x也稱為“基於連線埠的訪問控制協定”(Port based network access control protocol)。它的體系結構包括三個重要的部分:Supplicant System(客戶端系統)、Authenticator System(認證系統)、Authentication Server System(認證伺服器系統)。
“客戶端系統”一般為一個用戶終端系統。該終端系統通常要安裝一個客戶端軟體,用戶通過啟動這個客戶端軟體發起IEEE 802.1x協定的認證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