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背景
從岑寧兒第一次網上發表音樂demo到2015年,整整花了五年才推出第一張個人專輯。五年中她在香港、台灣與世界各地來來回回,在每個地方都嘗試透過音樂創作去重新理解她與當地,以及當地的人們之間的關係。總是在旅行中的岑寧兒,用天真與開闊的心認識人與世界,一點點批判但更多的是寬容。透過專輯《Here》,岑寧兒集結了這一長段的人生與旅程,每一首歌都是紀錄與生命片刻相遇時,獨一無二的光。專輯《Here》的概念是歸屬,也是新的開始,說的是每一個人都在當下就是真實的剎那,往下一個真實的當下前進。
專輯《Here》中以三段分別代表東京、台北和印度的Interlude分割專輯成四部分,包含六首國語歌、兩首粵語歌、三首英文歌。其中,《
光之翼》是
王菲歌曲的翻唱版本,由香港作曲家
翁瑋盈重新編曲,並伴奏小提琴。《
哪裡》是岑寧兒在2008年創作的,描述的是常見的“白日夢症候群”:他們常常不由自主地陷入失神狀態,面無表情,眼神空洞;他們總是在懷念過去、渴望未來,卻記不起自己所處的現在;他們把茫然的軀殼留在這裡,靈魂卻始終漂浮在現實之外。而歌詞中“嘿,你在哪裡”一句點破了他們生活里無法正視現實的懦弱。
專輯曲目
序號 | 曲名 | 作詞 | 作曲 |
---|
1 | | 岑寧兒 | 岑寧兒 |
2 | | 岑寧兒 | 岑寧兒 |
3 | | 岑寧兒 | 岑寧兒 |
4 | 《Interlude》 | - | - |
5 | | - | - |
6 | | 岑寧兒 | 岑寧兒 |
7 | 《You and I》 | - | - |
8 | 《Interlude》 | - | - |
9 | | - | - |
10 | | 喬靖夫 | 梁翹柏 |
11 | | 岑寧兒 | 岑寧兒 |
12 | 《水彩》 | 岑寧兒 | 岑寧兒 |
13 | 《Interlude》 | - | - |
14 | | 陳詠謙 | 岑寧兒 |
專輯鑑賞
岑寧兒的首張專輯《Here》可能來得有些晚,不過,恰恰也正是這樣的積累與厚積薄發,讓她這張全長的處子專輯,遠比一般新人的出道禮更豐富、更豐盈、更豐滿,也更豐潤。
在《Here》這張專輯裡,感觸最深的就是聽岑寧兒唱歌,仿佛是看她用聲線來“演戲”。她的歌聲,是一種充滿著豐富表情的音色。岑寧兒的聲線不是那種天就的高辨識度聲線,比如特別沙啞,比如特別磁性。岑寧兒的聲線,更像是經過歲月打磨,尤其是多年的和聲歷練後,才最終合成並積累出來的屬於她自我的音色。《Glow》里爵士的慵懶,《
明天開始》里小清新的隨性,《
哪裡》中流行的感性,以及《
空隙》和《
含羞草》里民歌的清澈,這些往往屬於不同歌手不同特徵的聲線特點,幾乎完美的融入在了岑寧兒的音樂世界裡,組成了一個立體且富於層次感的聲部。
在岑寧兒這張《Here》專輯裡,她表現得不像一般歌手那樣,是用唱的方式去錄製一首歌,所以總免不了唱與歌之間的隔閡、距離和生硬感。聽《
明天開始》里她自由靈動的歌聲,既像是岑寧兒與自我的對話,又像是你聽到了她同步創作的一種時空還原。不僅是One Take的歌聲,更是One Take的創作。
聲線的表現力,還體現在對《
光之翼》這樣的經典作品的翻唱中。岑寧兒的這個版本,除了用弗拉門戈元素進行了編曲的重新改編後,她更為內秀的演繹,則讓《光之翼》呈現出一種完全不同的內斂氣質。尤其是呢喃的即興吟唱,更是充滿了戲劇的張力,比起有些翻唱的那種狠力,更有一種彌散蔓延的侵蝕效果。
除了像《
空隙》這樣自我感性的作品,岑寧兒更通過《You & I》、《
Glow》和《哪裡》等作品,讓感性更充滿了生活的力度,將敏銳延伸出一種自省。讓自己的歌聲,不僅僅只是一種單純的發聲,更通過文字與聲音的結合,讓音樂有了一種消除頹廢、慰藉心靈、衝出困境的力量。簡單來講,就是有哭有笑、有無奈有堅定。沒有悲天憫人的高大上,但卻因為那種感同身受的敏感與觸角,更容易讓普羅大眾心生共鳴。
聲線的自然和自由,那種不拘一格的吟唱,也突破了華語流行音樂那種公式化的詞曲結構。再加上奇哥、荒井、陳哲廬等音樂人各展所長的操刀製作,更讓這張《Here》有了一種開放式的聆聽體驗。
獲獎記錄
時間 | 頒獎方 | 獎項 | 獲獎方 | 結果 |
---|
2015年12月16日 | 第16屆“華語音樂傳媒大獎” | 最佳國語女新人 | 岑寧兒 | 獲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