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大調大提琴奏嗚曲

F大調大提琴奏嗚曲

《F大調大提琴奏嗚曲》是勃拉姆斯譜曲的歌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勃拉姆斯F大調大提琴奏嗚曲
  • 外文名:Brahms Cello Sonata in F majo
  • 歌曲時長:0時26分18秒
  • 譜曲勃拉姆斯 
  • 編曲勃拉姆斯 
  • 音樂風格:古典 
  • 發行時間:1886年11月24日 
樂曲簡介,樂曲內容,樂曲背景,樂曲地位,

樂曲簡介

勃拉姆斯F大調大提琴奏嗚曲,作品op.99,規模結構比第一號大且更有深度,簡潔的樂曲結構顯示出他晚期成熟的創作手法。在前一首e小調大提琴奏嗚曲成的二十年後,在1886年勃拉姆斯瑞士的頓恩(Thun)創作了此首奏嗚曲,同年寫作之作品有《A大調小提琴奏嗚曲,作品100》和《C小調鋼琴三重奏,作品101》。

樂曲內容

此曲由四個樂章組成,包括奏鳴曲式的活潑快板(Allegro vivace )、三段體式的深情慢板(Adagio affettuoso)與熱情的快板(Allegro passionato )以及輪旋曲風的快板(Allegro molto )。此作品曲風激昂熱情,充滿張力與戲劇性,並刻劃出豐富且抒情的旋律,在演奏技巧上,不再局限於低音域,而是使用較多高音域,使增加了大提琴演奏上的困難度,運用特殊的連弓顫音之演奏技巧,讓樂曲增加豐富的色彩變化,使旋律變化更為廣闊,呈現更自由的表現。

樂曲背景

勃拉姆斯從1886到1888年期間,在每年的夏天都會在頓恩渡假,這段期問他與擅長德國藝術歌曲的女歌手赫密妮·史畢斯(Hermine Spies)一直保持戀愛般的交往。此三首作品中明顯的反映出他當時幸福快樂的生活,每首樂曲都在一至兩個月完成,且都具有明朗熱情的性格。此樂曲完成之後,隨即在貝倫的魏德曼(Victor Widmann)家中舉行私人初演,公開首演於1886年11月24日,在維也納柏林音樂協會的小廳舉行,由勃拉姆斯赫斯曼演奏自手稿,樂譜於1887年由吉姆洛克(Simrock)出版發行。

樂曲地位

在十九世紀浪漫時期以前,大提琴的運用,多是室內樂或樂團中低音聲部的伴奏,除了海頓(Joseph Haydn,1732〜1809)和玻凱利尼(Luigi Boccherini,1743〜1805)創作了協奏曲,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1770〜1827)創作了奏鳴曲,才真正啟發了後人大量的創作,而布拉姆斯這兩首奏鳴曲,則在大提琴成為獨奏樂器的發展過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