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ines of Creation

納米技術”這一名稱是很難說清最初是由誰提出的。因為是誰首先在代表10億分之1米這一單位上附加了技術一詞的,也難以確定。不過,從首先論述分子與原子這一級別的長度單位-納米的重要性這一點上來看,美國邏輯物理學家Richard Philips Feynman博士於1959年進行的演講最早點燃了納米技術的導火索(圖)。但是,一直到1999年,納米技術一詞除了專家之外,普通人知之甚少。之所以在2000年有關納米技術的報導突然增加,是因為美國前總統比爾・柯林頓(時任)於2000年2月制定並發布了“國家納米技術的發展規劃(National Nanotechnology Initiative (NNI)) ”。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納米技術
  • 外文名:Engines of Creation
  • 人物:Richard Philips Feynman博士
  • 提出時間 :1959年
簡介,套用前景,

簡介

“納米技術”這一名稱是很難說清最初是由誰提出的。因為是誰首先在代表10億分之1米這一單位上附加了技術一詞的,也難以確定。不過,從首先論述分子與原子這一級別的長度單位-納米的重要性這一點上來看,美國邏輯物理學家Richard Philips Feynman博士於1959年進行的演講最早點燃了納米技術的導火索(圖)。但是,一直到1999年,納米技術一詞除了專家之外,普通人知之甚少。之所以在2000年有關納米技術的報導突然增加,是因為美國前總統比爾・柯林頓(時任)於2000年2月制定並發布了“國家納米技術的發展規劃(National Nanotechnology Initiative (NNI)) ”。
從1986年以後到現在,日本國內報紙和雜誌陸續開始進行有關納米技術的報導。1986年,被稱為“納米技術傳道士”的美國K. Eric Drexler博士於1986年執筆所作的《Engines of Creation》一書出版。雖然日語譯本《技術革新的原動力》(相澤益男譯、個人媒體出版)於1992年2月就已在日本出版,但是第1版第2次印刷發行則是在2001年3月。這也可以說是受到了有關納米技術的研究逐步興起的影響。

套用前景

《Engines of Creation》是一書詳細展望了納米技術的套用前景,但是在發行初期受到了“只是空想的世界,不可能實現”的嘲諷。如今納米技術再次受到了世人的矚目,其原因除NNI之外,還可以舉出許多,如使用掃描通道顯微鏡等可以實際觀察到分子與原子,Drexler博士的“預言”屢屢得到證實、半導體微加工也達到納米水平等。
那么,“納米技術”會與此前的各種基礎研究一樣,經過暫時的突然繁榮而沉寂嗎?比如,從1986年到1992年掀起的“高溫超導熱潮”,在高溫超電導體套用領域的提案在現有半導體領域也能夠實現。因此,下一次熱潮將出現在發現室溫下顯示超電導現象的物質。納米技術也不能掉以輕心。如果不能立即出現必須通過專門操作原子和分子才能實現的納米技術的套用領域,那么傳媒機構及業界對納米技術的關心程度有可能再次冷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