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維·卡梅倫(David Cameron)

戴維·卡梅倫

David Cameron一般指本詞條

戴維·威廉·唐納德·卡梅倫(David William Donald Cameron),1966年10月9日生於英國倫敦英國保守黨籍政治家,英國第53任首相,現任英國外交大臣

卡梅倫於2001年成為英國議會下議院議員;2005年在年僅39歲時成為英國保守黨領袖;2010年5月11日起成為英國第53任首相;2015年5月8日,卡梅倫成功連任首相;2016年6月24日,卡梅倫於英國公投脫離歐洲聯盟後宣布辭職;2016年7月13日,卡梅倫正式卸任英國首相;2016年9月12日,卡梅倫宣布辭去英國議會下議院議員職務,退出英國政壇;2021年4月,卡梅倫涉嫌違規遊說遭政府調查;2023年11月,卡梅倫在離開政壇7年後重返內閣並出任英國外交大臣。

卡梅倫擔任首相的六年間,英國經濟從衰退中復甦,其離任時英國的就業率處於創紀錄高位;進行供給側和勞動力市場改革,刺激經濟成長;給低收入人群減稅,同時改革福利體系鼓勵人們通過辛勤工作擺脫貧困,收入不平等水平下降;在獨立公投中挽留蘇格蘭,避免了英國的分裂。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戴維·威廉·唐納德·卡梅倫
  • 外文名:David William Donald Cameron
  • 別名:卡梅倫、Dave(暱稱)
  • 性別:男
  • 國籍英國
  • 出生地:英國倫敦
  • 出生日期:1966年10月9日
  • 畢業院校牛津大學
  • 政黨保守黨
  • 主要成就:英國第53任首相(2010-2016年) 
    挽留蘇格蘭,維護國家統一
    帶領英國走出經濟危機
  • 信仰安立甘宗
  • 所屬政黨保守黨
  • 妻子薩曼莎·卡梅倫
  • 爵位:男爵 
人物經歷,早年經歷,涉足政壇,平步青雲,首相歲月,重返政壇,為政舉措,經濟方面,外交方面,人物榮譽,個人生活,家族背景,家庭成員,參演電影,人物評價,人物紀念,人物事件,襲擊事件,特工招募,違規遊說,遭俄制裁,通話被騙,

人物經歷

早年經歷

1966年10月9日,卡梅倫出生於英國倫敦的一個中產階級家庭,是家裡最小的兒子。
戴維·卡梅倫
童年卡梅倫
1974年,卡梅倫到伯克郡溫克菲爾德獨立學校希瑟當預科學校就讀。
1979年,卡梅倫進入同樣位於伯克郡的獨立學校伊頓公學就讀,其父親和長兄都曾在這裡讀書。
1984年聖誕節前夕,卡梅倫從伊頓公學畢業後,獲得了牛津大學布雷齊諾斯學院的錄取通知,這是他考大學的第一志願,從獲得錄取到開學有九個月的空擋。因此,卡梅倫決定遊學9個月再入牛津大學。其間,他做過一名保守黨議員的助手,在香港的一個英國公司工作三個月。在頭三個月,卡梅倫在教父、保守黨議員提姆·拉斯波恩的辦事處從事研究工作,並列席了很多下議院的辯論會,直接接觸了政治和英國政壇。而後通過父親的關係,前往香港居住了三個月,期間他在怡和洋行擔任一份文職工作。
1985年9月,卡梅倫進入牛津大學布雷齊諾斯學院,修讀哲學、政治、經濟。在大學期間,他很少參加政治活動,是“布靈頓俱樂部”的成員,也曾是布拉斯諾斯學院的網球隊隊長。
1988年,卡梅倫以優等生資格從牛津大學畢業。

涉足政壇

1988年,卡梅倫進入英國保守黨政策研究部工作。
戴維·卡梅倫
青年卡梅倫
1991年,卡梅倫被借調到唐寧街10號,為時任保守黨領袖的英國首相約翰·梅傑工作,並受到讚賞,不久後被任命為研究部政治組組長。
1992年,英國大選期間,卡梅倫擔任保守黨競選策略專家,負責經濟事務。保守黨贏得大選後,他被擢升為財政大臣諾曼·拉蒙特的特別顧問。
1993年,卡梅倫被當時的保守黨領袖麥可·霍華德看中,調到英國內政部任職。
1994年7月,卡梅倫離開政府部門,進入卡爾頓傳播公司(電視廣播企業),成為公共關係部主管,直到2001年2月成為國會議員之後辭職。
1997年,卡梅倫參加斯坦福區的國會選區議員選舉落敗。
2000年3月,卡梅倫再次競選國會議員落敗。

平步青雲

2001年2月,卡梅倫成為國會議員。
戴維·卡梅倫(David Cameron)
卡梅倫當選保守黨領袖(2005年12月)
2003年6月,卡梅倫擔任影子內閣的樞密院辦事處部長。
2003年11月,在霍華德成為保守黨領袖後,卡梅倫出任保守黨副主席。
2004年,卡梅倫擔任保守黨政策協調主管併兼任反對黨地方政府事務發言人。
2004年,卡梅倫擔任影子內閣政策事務主管。
2005年,卡梅倫擔任影子內閣教育大臣。
2005年12月,卡梅倫競選保守黨領袖並獲得成功。
2009年6月,戈登·布朗領導的工黨政府的支持率持續下跌,卡梅倫呼籲舉行臨時大選。
2010年4月12日,時任英國首相戈登·布朗解散議會,確定大選於2010年5月6日舉行;5月7日,英國大選結果揭曉,保守黨獲得306席,工黨獲得258席,自民黨則有57席,無任何政黨取得國會過半數席次;5月10日,卡梅倫領導的保守黨和自由民主黨就組建新政府一事達成框架協定。

首相歲月

2010年5月11日,卡梅倫被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任命為第53任英國首相
戴維·卡梅倫(David Cameron)
卡梅倫在英國脫歐公投結束後宣布辭職(2016年6月)
2012年,卡梅倫領導的英國政府同意蘇格蘭就是否脫離英國舉行公投。
2014年,卡梅倫多次發表演講挽留蘇格蘭人民,蘇格蘭選民最後在公投中選擇留在英國。
2015年3月30日,英國議會宣布解散,卡梅倫前往白金漢宮覲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該屆政府的5年任期結束。
2015年5月8日,英國大選計票完畢,執政保守黨獲勝,贏得過半議會席位,卡梅倫成功連任首相,他在覲見女王后發表講話稱,計畫在未來數日內籌組新政府,並闡述了施政大綱。
2016年6月24日,英國通過民主投票宣布脫離歐盟後,卡梅倫宣布將辭去英國首相職務;7月13日下午,卡梅倫向女王伊莉莎白二世正式遞交辭呈,由內政大臣特雷莎·梅接替他擔任英國首相
2016年9月12日,卡梅倫宣布辭去英國議會下議院議員職務,徹底退出英國政壇。

重返政壇

2023年11月13日,英國首相辦公室宣布戴維·卡梅倫被任命為英國外交大臣,接替詹姆斯·克萊弗利。並同時被授予英國終身男爵爵位,獲上議院議員席位。

為政舉措

經濟方面

面對2008年金融危機後英國停滯的經濟狀況,卡梅倫政府上台後,便把新自由主義作為巨觀經濟政策指導思想的核心,在巨觀經濟政策方面進行了一連串改革。
戴維·卡梅倫(David Cameron)
卡梅倫在達沃斯經濟論壇(2014年1月)
卡梅倫政府的巨觀經濟政策主要包括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貨幣政策方面,沿用通貨膨脹目標制和建立新“雙峰”金融監管體系,擴大量化寬鬆政策規模並引入貸款融資計畫和前瞻性指導等“非常規”貨幣政策工具。財政政策方面,削減公共開支,以降低日益升高的預算赤字,把“減赤”設定為財政目標的第一要務。為此,確立“減赤”計畫,擴大財政整頓規模,建立財政委員會,制定新財政規則,並且適時推出“幫助購買計畫”以及採取降低公司稅等措施來刺激經濟成長。兩者之間形成了優勢互補,使得英國巨觀經濟在經歷2010—2012年的短暫衰退後,於2013年開始復甦。

外交方面

●全球性樞紐
卡梅倫政府在重視英美、英歐關係的同時,開始淡化布萊爾時期充當“歐美之間橋樑”的定位,提出充當“全球性樞紐”的想法,與世界新興力量如中國印度等國家加強雙邊和多邊合作,以期“努力適應日趨網路化的世界,發揮全球影響”。因此,英國傳統對外戰略支點英美、英歐關係一方面在戰略和經濟上的依賴程度呈現出增加態勢,另一方面與美歐的“特殊關係”有所減弱,二者間表現出一定的背離傾向。
2010年卡梅倫領導的保守黨政府執政後,英國所面臨的外部安全挑戰繼續發酵,國際金融危機持續、國際力量東移、烏克蘭危機加劇、“伊斯蘭國”崛起,因而對外干預的衝動下降,全球事務中參與度降低,但追求大國地位的態勢並未發生根本改變,卡梅倫也多次批駁“英國出現戰略收縮”的說法。同時,英國內部出現了檢討對美關係、重拾英美特殊關係的呼聲,即加強與美國的戰略協調,扭轉美國重返亞洲以及與德、法等歐洲盟國接近對英美特殊關係的影響。而另一方面,英國在發展對新興市場國家關係、全球和地區秩序變革問題上,對與新興市場國家加強對話、建構共識表現出更為積極的態度。卡梅倫政府更加關注新興市場國家發展對英國帶來的機遇,發揮其傳統貿易國和市場開放度高的優勢,在與中國、印度等國發展關係中走到了西方國家的前列。2015年,英國違背美國的意願帶頭加入亞投行
●中英關係
2023年11月24日,英國廣播公司(BBC)以“卡梅倫勳爵表示英國必須與中國接觸”此為題報導稱,曾締造中英關係“黃金時代”的卡梅倫此番復出後首度接受媒體全面訪問(full interview),談及中英關係,卡梅倫堅持表示自己早年出任首相時的對華政策是正確的。卡梅倫承認,自他卸任首相以來世界已經改變,中國如今在外交上變得“更具雄心和自信”,但他也認為,英國政府現今仍應與中國打交道。
戴維·卡梅倫(David Cameron)
卡梅倫接受BBC採訪談中英關係 視頻截圖
2023年12月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外交部長王毅應約同英國外交發展大臣卡梅倫通電話。雙方就烏克蘭危機等熱點問題交換了意見。
當地時間2023年12月12日,英國外交大臣卡梅倫同黎智英之子黎崇恩會見,英方聲稱反對香港國安法,將繼續支持黎智英等港人。此外,卡梅倫2023年12月在訪美期間還稱,當今世界發生諸多變化,“中國變得更加咄咄逼人”,必須為其他國家提供中國以外的替代方案,使其避免陷入中國的債務陷阱,更好保護自己免受中國網路攻擊及其他敵對行為。
當地時間2024年2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外交部長王毅在出席慕尼黑安全會議期間應約會見英國外交大臣卡梅倫。
●與歐盟關係
英歐關係是卡梅倫政府對外關係中的難題,自2013年初卡梅倫發表布盧姆堡演講,設定“退歐公決”時間表後,英國政府在對歐關係上的不妥協立場加大了其在歐盟內部受到孤立的風險,降低了影響一體化發展進程的能力。卡梅倫政府希望通過談判使歐盟做出必要改革,在此基礎上,以全民公決方式決定英國是否保留歐盟成員國地位。
在歐債危機、難民危機及英國實行緊縮政策的背景下,普通民眾的疑歐情緒不斷增強並反映在選情中,卡梅倫政府迫於壓力,在疑歐的民意裹挾之下形成了更激進的對歐政策,承諾若在2015年大選中獲勝便舉行脫歐公投。2015年大選後,卡梅倫即著手脫歐公投的事宜。卡梅倫政府的態度傾向於繼續留在歐盟,然而英國的政治壞境和歐盟一體化發展充滿不確定性,歐洲難民危機和恐怖攻擊的陰影加劇了英國民眾的疑歐情緒。2016年6月,英國脫歐公投結果揭曉,52%的選民支持脫離歐盟,導致卡梅倫政府下台。
當地時間2023年11月23日,據《以色列時報》報導,卡梅倫抵達以色列進行訪問。卡梅倫前往了加沙地帶邊境附近的貝埃里基布茲。
當地時間2024年1月24日,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在耶路撒冷會見英國外交發展大臣卡梅倫,討論加薩走廊局勢等問題。
當地時間2023年12月21日,埃及總統府發言人法赫米在當天發表的一份聲明中說,埃及總統塞西當天會見了到訪的英國外交發展大臣卡梅倫一行。
當地時間2023年12月28日,黎巴嫩看守政府總理納吉布·米卡提在其官邸會見了英國外交發展大臣卡梅倫,雙方就兩國雙邊關係、黎巴嫩南部和加薩走廊局勢等話題進行了討論。
當地時間2024年2月1日,黎巴嫩國家通訊社報導稱,英國外交大臣卡梅倫當天上午抵達黎巴嫩貝魯特,開始對黎巴嫩進行訪問。據悉,卡梅倫將和黎巴嫩國民議會議長貝里、看守政府總理米卡提等黎方領導人就中東局勢進行磋商。
當地時間2024年1月24日,巴勒斯坦總統阿巴斯在拉姆安拉會見到訪的英國外交發展大臣卡梅倫,雙方在會談中討論了巴以局勢最新進展情況。
當地時間2024年4月17日,巴勒斯坦總理兼外長穆斯塔法在拉姆安拉與到訪的英國外交大臣卡梅倫舉行會談。
當地時間2024年1月31日,沙特王儲兼首相穆罕默德在沙特首都利雅得會見英國外交發展大臣卡梅倫。雙方就雙邊關係及如何加強各領域合作進行了探討,並就當前的地區事態發展及如何實現安全與穩定交換了意見。
當地時間2024年3月28日,約旦副首相兼外交與僑務大臣薩法迪與英國外交大臣卡梅倫通電話,討論了推動加沙實現立即停火和結束加沙人道主義災難等議題。雙方強調安理會通過第2728號決議的重要性,並強調執行該決議的必要性。雙方呼籲加沙在齋月期間實現停火,並同意繼續合作與協調,努力實現充分、可持續的停火,並推動向加薩走廊所有地區立即提供人道主義援助。
當地時間2024年4月11日,伊朗外長阿卜杜拉希揚與英國外交大臣卡梅倫就地區局勢通電話。

人物榮譽

2008年,卡梅倫登上2008年9月22日美國《時代周刊》的封面,被英國《每日郵報》稱為“未來的首相”。
2015年11月,卡梅倫獲得哈薩克斯坦授予的友誼勳章。

個人生活

家族背景

卡梅倫擁有英國王室血統,為英國國王威廉四世(1765-1837)和情婦多麗西婭·佐敦的直系後裔。由於祖輩的關係,卡梅倫具備英格蘭、蘇格蘭和德國的血統,其中的德國血統來源於威廉四世的母親。
戴維·卡梅倫(David Cameron)
英國國王威廉四世
卡梅倫的高祖父埃雲·卡梅倫爵士曾經是滙豐銀行倫敦總行的首席主管。卡梅倫的祖父曾到美國芝加哥做穀物買賣的生意致富,於1880年離開美國回到蘇格蘭。卡梅倫的父親伊恩·卡梅倫出生在蘇格蘭阿伯丁郡。卡梅倫家中兄弟姐妹一共四人,他在兄弟姐妹中排行第三。

家庭成員

祖母:伊尼德·阿格尼絲·莫德·萊維塔,英國國王威廉四世和情婦多麗西婭·佐敦的直系後裔。
父親:伊恩·卡梅倫(1932年10月12日—2010年9月8日),股票經紀人,生於蘇格蘭阿伯丁郡,雙腿天生畸形,通過反覆訓練矯形,2010年9月8日在法國土倫去世。
母親:瑪麗·弗勒·蒙特(1934年—),軍官威廉·蒙特爵士(第二代從男爵)的女兒。
兄長:艾倫·亞歷山大(1963年—),大律師、御用大律師
姐姐:尼亞·雷切爾(1965年—)
妹妹:克萊爾·路易絲(1971年—)
妻子:薩曼莎·卡梅倫(1971年4月18日—),1996年6月1日結婚至今,父親為從男爵。
長子:伊萬·卡梅倫(2002年4月—2009年2月),腦癱及癲癇患者,已故,終年6歲。
長女:南希·卡梅倫(2004年—)
幼子:阿瑟·卡梅倫(2006年—)
幼女:弗洛倫斯·卡梅倫(2010年8月-),早產兒。

參演電影


上映時間劇名扮演角色
2010改變了英國的五天----

人物評價

卡梅倫是一個偉大而開明的首相,在他的領導下,政府穩定了經濟,減少了財政赤字,而且還前所未有的增加了就業。但是他真正的貢獻不在於經濟,而在於社會正義。無論是同性婚姻立法,還是全面免除低收入者的所得稅,卡梅倫領導的是一個統一的政府,而這也正是我要秉持的精神。特蕾莎·梅評)
我十分信任卡梅倫,他是個言行一致,重諾守信的人。在利比亞的任務中,我充分領略到了他為維護人性尊嚴而付出的努力。歐巴馬評)
這個流淌著英倫血液的男人,對中上階層的生活有著天然的嚮往,但他也愛著大不列顛的每一寸土地。他在英國遭遇金融危機期間保持了經濟穩定,並努力擺平保守黨內對於同性婚姻和國際事務的爭議。(安東尼·塞爾登評)
在卡梅倫治下,唐寧街10號不再管束一切,任務被分派給各個不同的權力基層……眾人各司其職、各盡其能。正是因為敢於放權、善於放權,卡梅倫在6年任期內才會取得如此非凡成就……最棒的是,卡梅倫的執政理念根植於對英國人民的勇氣和品性的基本信任。(《旁觀者》評)
卡梅倫希望他不僅僅因為‘脫歐’公投而被歷史所銘記。正如他今天所言,六年前上任時留給他的是一個經濟爛攤子,今天他要離開了,留下的卻是一個更加強大的國家、一派欣欣向榮的經濟發展前景以及於普通人而言更多的向上發展機會……在出任首相的六年零63天裡,卡梅倫蛻變成了一名“熱心的環保人士、刑罰體系改革者、少數族群權益支持者和渴望分享國家發展紅利的保守黨人”,“他野心勃勃地想要建立一個大社會,從政治家手中拿走權力,將之交給民眾。”(《每日電訊報》評)

人物紀念

2010年7月2日,英國杜莎蠟像館正式推出卡梅倫的蠟像,由卡梅倫夫人薩曼莎親自主持揭幕式,卡梅倫對其蠟像讚賞有加。
這尊蠟像由杜莎蠟像館20名藝術家歷時4個月製作完成,總耗資達15萬英鎊。揭幕儀式結束後,蠟像被陳列在英國旅遊景點保得利大廈門前,供遊客參觀。

人物事件

襲擊事件

當地時間2014年10月27日,卡梅倫在走出利茲市政廳時,遭到一名陌生男子當街襲擊,並且險些被推倒。安保人員將該男子制服。該男子28歲,為英國人,在被抓住後不久被警方釋放。英國警方稱,該男子並沒有造成實際威脅,“只不過是在錯誤的時間出現在了錯誤的地點”。遭到襲擊後,卡梅倫在保全的護送下走進車裡。負責保衛政府高層官員的倫敦警察廳被要求進行內部調查,此次事件被視為“重大安全漏洞”。

特工招募

因一本《叫我戴維》的書,卡梅倫被推入輿論的風口浪尖之上。在連續爆料卡梅倫吸毒、荒淫、撒謊等駭人聽聞的“黑歷史”後,該書作者阿什克羅夫特再次放出一個“重磅炸彈”,宣稱卡梅倫19歲前往克里米亞半島度假時被蘇聯情治單位克格勃招募,但因卡梅倫主動向蘇聯特工索要毒品,對方感覺這個年輕人前途無望遂作罷。
卡梅倫2006年接受採訪時首次爆料曾遭克格勃招募,他說19歲時曾和一位校友前往克里米亞半島度假,某天在海灘上曬太陽時碰到兩名“講一口流利英語”的陌生俄羅斯男子搭訕,詢問他們“一些在英國生活的有趣問題和對政治的看法”,卡梅倫認為對方有意招募他為間諜。然而阿什克羅夫特及其合著者經過調查後發現,雖然卡梅倫所言基本屬實,但此事還有更多隱情沒有被揭開。

違規遊說

2021年4月,英政府宣布開始對已破產的金融公司Greensill Capital展開調查,原因是曾在該公司擔任顧問的前首相戴維·卡梅倫涉嫌違規遊說。卡梅倫於2018年加入該公司。卡梅倫在該公司任職期間曾私下聯絡英現任財務部長蘇納克、衛生部長漢考克等,為公司謀取利益。卡梅倫發表聲明稱,他的行為並未違反任何遊說規則,但確實應該通過正式渠道與政府溝通。

遭俄制裁

當地時間2022年8月1日,俄羅斯方面宣布對英國前首相戴維·卡梅倫實施制裁。

通話被騙

2024年6月8日,據英國廣播公司(BBC)報導,英國外交大臣卡梅倫與一名自稱是烏克蘭前總統波羅申科的人進行了簡短的視頻通話,並與其交換了多條信息。經英國外交部調查確認,這個通話的人並非波羅申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