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vid Byrne,1952年5月14日出生於蘇格蘭敦巴頓,是一位蘇格蘭和美國的音樂家藝術家,活躍於1974 至今的西方樂壇。成就已經被葛萊美獎、奧斯卡獎和金球獎承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大衛·拜恩
- 外文名:David Byrne
- 解釋:樂家藝術家
- 國家:美國
個人簡介,早期生活,樂隊時期,個人創作時期,
個人簡介
David Byrne作一位蘇格蘭和美國的音樂家藝術家,他活躍於1974 至今的西方樂壇。自從上世紀90年代起, 拜恩已經發行保留有他自己的獨特演奏的音樂專輯,並且在多種媒介里進行創作,包括電影,攝影,歌劇和網際網路。 他的成就已經被葛萊美獎、奧斯卡獎和金球獎承認。
早期生活
David Byrne(大衛·拜恩)於1952年5月14日出生在蘇格蘭敦巴頓,他是家裡兩個孩子中的老大。他的父親是一位電子工程師。David Byrne在3歲時就常常搗騰家中的留聲機,5歲時學會了吹口琴,在進入高中學習之前就已掌握如何演奏吉他、手風琴和小提琴。即使他早早就顯露出其對音樂濃厚的興趣,可他卻被中學的合唱團拒之門外,後者給出的理由是說David Byrne “走調、性格太孤僻”。他在自己的日記中也寫到“我是一個古怪的年輕人——阿斯伯格綜合症的邊緣,我猜。”還要說明的是David Byrne是個左撇子,卻用右手彈奏吉他。
樂隊時期
David Byrne是前Talking Heads樂隊的核心人物。上世紀七十年代早期,年僅18歲的大衛·拜恩隻身從蘇格蘭遠渡重洋來到美國留學,就讀於羅德島設計學院的他認識了克里斯·弗朗茨(樂團鼓手)及他的女朋友蒂娜·韋茅斯(亦即後來樂團的貝斯手),拜恩與包括弗朗茨在內的數名友人組成了“藝術學”(The Artistics)樂隊,韋茅斯亦在團中幫忙。1974年,弗朗茨與韋茅斯從學校畢業,拜恩與他們兩人為了更專注於創作音樂,決定遷往紐約市另組新團,此時弗朗茨正鼓勵著他的女朋友學習貝斯,以成為真正的樂團成員及填補一直懸空的貝斯手位置。經過長時間排練後,樂隊最終在1975年一月以“Talking Heads”之名成立,他們找到了CBGB酒吧(公認紐約朋克發源地),經過試音後,成功爭取替當時還未衝出紐約的駐場樂隊雷蒙斯作暖場,這也是傳聲頭像樂團的首次公開演出。樂隊共發行了8張錄音室專輯,於1988年開始沉寂下來,1991年解散(2002年重聚)。這支樂隊是美國新浪潮音樂中最有影響力的樂隊之一,他們與環境音樂大師Brian Eno(即布萊恩·伊諾,他後來因替U2樂團製作《約書亞樹》而獲得葛萊美獎)合作的專輯《Fear of Music》和《Remain in light》,把非洲音樂節奏以及瘋克音樂風格發揮得淋漓盡致,使樂隊達到藝術頂峰。
個人創作時期
在1979至1981年間與Brian Eno合作時,David Byrne個人還創作出了專輯《 My Life in the Bush of Ghosts》,並因製作中運用了早期模擬採樣和Found Sounds而吸引來輿論的廣泛好評。
David Byrne個人也在世界音樂、電影製作和藝術表演等領域進行了不同的嘗試。在為Robert Wilson的戲劇《內戰》創作音樂並出版了一張影片音樂集《True Story》之後,1987年,Byrne與日本音樂人坂本龍一(Ryuichi Sakamoto)及我國作曲家蘇聰合作,為Bernardo Bertolucci的影片《末代皇帝》(The Last Emperor)創作音樂,獲得了1988年奧斯卡獎最佳影片音樂獎。
相關專輯:
My Life in the Bush of Ghosts (with Brian Eno) - 1981
Rei Momo - 1989
Uh-Oh - 1992
David Byrne - 1994
Feelings - 1997
Look into the Eyeball - 2001
Grown Backwards - 2004
Everything That Happens Will Happen Today (with Brian Eno) - 2008
部分LIVE(演唱會)
David Byrne Live at Union Chapel 2002/2004
David Byrne: Live from Austin TX 2001/2007
Ilé Aiyé (The House of Life) 1989
True Stories 1986
Stop Making Sense 1983
This Must Be The Place Live Jools Holland 2004
(不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