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來源,著名海難,航運含義,
來源
CQD被普遍理解為“Come Quick, Danger”的縮寫,但其初始設定時的意義並非如此。在英國電報系統里,通用廣播電報以“CQ”開頭,被用作對所有接入電報站的通知信息。後來“CQ”被全世界的電報系統認可,用於對所有電報站傳送緊急或預警信息。
在1903年的第一次無線電報國際會議上,義大利推薦使用“SSSDDD”作為緊急情況通知信號,但未獲通過。此前“D”被國際上用來作為緊急訊息的信號,其來源為“Distress (窘迫;痛苦;遇險;悲傷)”。1904年,馬可尼公司建議使用“CQD”作為緊急訊息信號,從而填補了這項空白。該信號的本徵意思是“All Station: Distress (所有站點:遇險)”,因為“CQ”表示通用廣播電報,“D”表示“遇險”。
著名海難
鐵達尼號(英文RMS Titanic),台灣和香港稱為鐵達尼號,是20世紀初英國製造的一艘在當時世界最大的豪華客輪,在當時被稱為是“永不沉沒的”,但卻在1912年4月15日從南安普頓至紐約的處女航中,在北大西洋撞上冰山而沉沒,由於缺少足夠的救生艇,1500人葬生海底,造成了在和平時期最嚴重的一次航海事故,也是迄今為止最著名的一次。鐵達尼號沉沒時的確使用了國際通用的摩爾斯電碼遇難信號SOS,但這不是SOS最早使用的例子。在1906年的柏林外的大海上,國際無線電通訊會議第一次提議了SOS信號。1908年國際社會認可了這個提議並慢慢開始廣泛使用,這已經是鐵達尼號沉沒的四年前了。然而,英國的無線電操作員很少使用SOS信號,他們更喜歡老式的CQD 遇難信號. 鐵達尼號的無線電首席官員約翰.喬治.菲利普一直在傳送CQD MGY遇難信號,直到下級無線電操作員哈羅德.布萊德建議他:傳送SOS吧,這是新的呼叫信號,這也可能是你最後的機會來傳送它了!然後菲利普在傳統的CQD求救信號中夾雜sos信號。求救信號最終在第二天早上被加利福尼亞號收到,因為她並沒有24 小時都監聽無線電。
航運含義
CQD 英文全稱CUSTOMARY QUICK DESPATCH,中文按港口習慣卸率。 是租船業務中的術語,是屬於裝卸率條款中的內容。 一般船東不願意接受此條款,因為有的港口卸率很慢,因此船東要承擔很大的風險。比如貨物壓港,船期在港口滯留時間長的損失只有船東承擔了。所以一般船東都堅持要有裝卸率的。 但如果貨主或租船人不了解裝率或卸率,或想把風險轉嫁給船東,那就堅持定這個條款。 不過,事前船東會了解這個港口的裝貨或卸的情況的,也會在提供的報價中考慮這個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