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
伴隨著數位相機、帶有攝像頭的手機等電子設備風靡全球,人類已經進入了全民數碼影像的時代,每一個人都可以隨時、隨地、隨意地用影像記錄每一瞬間。帶領我們進入如此五彩斑斕世界的,就是美國科學家
威拉德·博伊爾和
喬治·史密斯發明的CCD(
電荷耦合器件)圖像感測器。
百多年來,伴隨著
暗箱、鏡頭和
感光材料製作不斷取得突破,以及精密機械、化學技術的發展,
照相機的功能越來越強大,使用越來越方便。但是,直到幾十年前,人們依然只能將影像記錄在膠片上。拍攝影像慢慢普及,但即時欣賞、分享、傳遞影像還非常困難。1969年,博伊爾和史密斯極富創意地發明了一種半導體裝置,可以把光學影像轉化為數位訊號,這一裝置,就是CCD圖像感測器。
發展歷程
CCD圖像感測器的發明,實際上是套用
愛因斯坦有關
光電效應理論的結果,即光照射到某些物質上,能夠引起物質的電性質發生變化。但是從理論到實踐,道路卻並不平坦。科學家遇到的最大挑戰,在於如何在很短的時間內,將每一個點上因為光照而產生改變的大量電信號採集並且辨別出來。經過多次試驗,博伊爾和史密斯終於解決了上述難題。他們採用一種
高感光度的半導體材料,將光線照射導致的電信號變化轉換成數位訊號,使得其高效存儲、編輯、傳輸都成為可能。簡單地說,CCD圖像感測器就像是膠片一樣,有了它,人們就再不用耗時費力地去沖洗膠片了。
優點
CCD圖像感測器作為一種新型
光電轉換器現已被廣泛套用於
攝像、圖像採集、
掃瞄器以及工業測量等領域。作為攝像器件,與攝像管相比,CCD圖像感測器有體積小、重量輕、解析度高、靈敏度高、
動態範圍寬、光敏元的幾何精度高、
光譜回響範圍寬、工作電壓低、功耗小、壽命長、抗震性和
抗衝擊性好、不受電磁場干擾和可靠性高等一系列優點。
套用
CCD圖像感測器除了大規模套用於數位相機外,還廣泛套用於攝像機、掃瞄器,以及工業領域等。此外,在醫學中為診斷疾病或進行顯微手術等而對人體內部進行的拍攝中,也大量套用了CCD圖像感測器及相關設備。
CCD是數位相機的
電子眼,它革新了
攝影術,光可以被電子化地記錄下來,取代了膠片。這一數字形式極大地方便了對圖像的處理和傳送,”諾貝爾獎評選委員會稱讚說,“無論是我們大海中深邃之地,還是宇宙中的遙遠之處,它都能給我們帶來水晶般清晰的影像。”
市場
在世界已進入資訊時代的今天,以數位化、計算機、通訊、電視和多媒體為主要特徵的信息革命正在興起。作為
視覺感測器的CCD攝像器件,在光電圖像信息獲取與處理中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CCD圖像感測器的市場十分廣闊,前景十分看好。
CCD圖像感測器經過近30年的發展,已經成熟並實現了商品化。CCD圖像感測器從最初簡單的8
像元移位暫存器發展至今,已具有數百萬至上千萬像元。由於CCD圖像感測器具有很大的
潛在市場和廣闊的套用前景,因此,國際上在這方面的研究工作進行得相當活躍,美國、日本、英國、荷蘭、德國、加拿大、俄羅斯、南韓等國家均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並在CCD圖像感測器的研究和套用方面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果。美國和日本的器件和整機系統已進入了商品化階段。
中國研製
中國CCD圖像感測器的研製工作也在穩步地進行。第一代普通線陣CCD圖像感測器(光敏元為MOS結構)和第二代對
藍光回響特性好的(光敏元為
光電二極體陣列)CCPD均已形成128、256、512、1024、1728、2048、2500
像元的系列產品,在實驗室已做出了3456、4096像元的CCPD樣品;面陣CCD圖像感測器已研製出32×32、75×100、108×108、150×150、320×230、256×320、512×320、491×384、580×394、512×512、600×500、756×581、800×800像元器件。在實驗室已研製出了1024×1024,2048×2048
像元的器件,基本上形成了系列化產品。隨著器件性能的改進,
CCD攝像機也將得到迅速發展。
除
可見光CCD圖像感測器外,中國還研製出了線陣64、128、256、1024像元和面陣32×64、128×128、256×256像元矽化鉑
肖特基勢壘紅外CCD(Ptsi桽BIR CCD)。中國正在研製和開發的CCD有:512×512像元
X射線CCD、512×512像元
光纖面板耦合CCD像敏器件、512×512像元幀轉移可見光CCD、1024×1024像元紫外CCD、1024像元X射線CCD、 512×512像元PtSi桽BIR CCD、微光CCD和多光譜紅外CCD等。但由於受經費、設備等因素影響,中國CCD圖像感測器的研究進展尚不夠迅速,還沒有生產能力,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差距很大。就CCD的套用潛力而言,也最多不過發揮了1%左右。據悉,信息產業部下屬研究所已從美國和俄羅斯引進
可見光和紅外CCD晶片生產線並開展試驗工作,這將大大促進中國CCD晶片的產業化進程。
獲獎情況
2009年10月6日,
瑞典皇家科學院在斯德哥爾摩宣布,將200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華人科學家
高錕以及兩名美國科學家韋拉德-博伊爾(Willard Boyle)和喬治-史密斯(George Smith),以獎勵他們在光纖和半導體領域上的開創性研究。他們將分享1000萬
瑞典克朗(約合140萬美元)的獎金。其中高錕將獲得一半的獎金,另外兩名獲獎者各得四分之一的獎金。高錕的獲獎理由為——“在
光學通信領域光在光纖中傳輸方面所取得的開創性成就”。兩位美國科學家的獲獎理由為——“發明了一種成像半導體電路,即CCD(
電荷耦合器件)感測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