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大調第二十一鋼琴奏鳴曲》是貝多芬的第二十一首鋼琴奏鳴曲(作品Op.53)寫於1804年,題獻給波恩時代的朋友華爾斯坦伯爵。它被稱為華爾斯坦奏鳴曲,又稱黎明奏鳴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C大調第二十一鋼琴奏鳴曲
- 歌曲時長:24分鐘
- 發行時間:1804年
- 譜曲:貝多芬
- 編曲:貝多芬
- 音樂風格:鋼琴奏鳴曲
- 歌曲別稱:華爾斯坦奏鳴曲,黎明奏鳴曲
簡介,樂曲鑑賞,第一樂章,第二樂章,
簡介
這首充滿大自然詩情畫意的奏鳴曲是與《英雄》交響曲同時創作的。這兩首傑出的作品,從不同角度深刻地體現了貝多芬對人生、社會和自然的認識。《英雄》交響曲集中地揭示了貝多芬的英雄觀,而《黎明》奏鳴曲則鮮明地反映了貝多芬的自然觀。他對大自然的熱愛,他從大自然中獲得的精神力量及哲學啟示,都在這首奏鳴曲中得到了充分的反映。
這首奏鳴曲是貝多芬創作生涯的轉折點,從這首奏鳴曲開始,貝多芬的創作就開始進入成熟時期,每個作品大都有大膽的創新,各種技巧的運用都非常成熟。而在這首奏鳴曲中,貝多芬也使用了十分華麗的技巧。
樂曲鑑賞
關於這首奏鳴曲的曲式有不同的說法。
第一樂章
第一樂章,輝煌的快板(Allegro con brio),C大調,4/4拍子,奏鳴曲式。呈示部的c大調主部主題以短促跳躍的節奏型、同音反覆的進行、明亮的倚音和靈巧的快速音階描繪了曙光熹微、萬物蘇生的晨景。接著,高音區清脆的旋轉音型的出現,使人如臨山谷泉邊,傾聽著流水滋滋。在E大調上出現的副部主題,具有明朗的曲調、清澈的音色、新穎的調性、和弦式的織體,如同一首頌歌,表現了人們對大自然的熱愛和讚美,對光明和幸福的嚮往。
在呈示部的結尾,隨著節奏的發展和力度的增長,動力逐步加強、情緒越來越熱烈,展現出"萬類霜天競自由"的雄偉畫面。接著,柔和的旋轉式音階下降。展開部將呈示部的材料從旋律進行、節奏、力度和色彩等方面進行各種變化。開始時以凝聚而成的主部材料在不同調上樓進,斑斕多彩的快速音型在高低音區不停地飛躍,如鶯歌燕舞、蟬鳴蝶飛。
第二樂章
第二樂章由一個導入部和一首迴旋曲組成,然而在此方面說法有不同。因為導入部的新穎和美妙的藝術性,有人認為這不是一個導入部,而是一個獨立的相對來說短小的樂章。
導入部,極慢的慢板,F大調,6/8拍子,三部曲式。對於這段樂段的理解,有人認為是“天使的微笑忽然被烏雲遮住一樣”。情緒上基本平靜,但是在後部越來越激動——有人認為這是對黎明的期待。總之,這將使未來的樂章更加光彩奪目。
迴旋曲,中速的小快板,C大調,2/4拍子,迴旋曲式。這是一首規模非常龐大的迴旋曲。主要主題貫穿了整個迴旋曲,有德國民歌風格。在溫暖的主三和弦的伴奏下,一副晴空萬里的畫面油然而生。在主題的後端,中低音區是上下行的音階,表達了作曲家心中的歡喜和激動。次高音區是長長的顫音,最高音區是主旋律。這樣形成了聲勢浩大的鋼琴交響樂。第二主題在a小調上呈現,第三主題在c小調上呈現。
當主部主題最後一次出現的時候,樂曲轉入極快板,2/2拍子。情緒進入高潮,最後興奮地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