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nde Redhead成立於1993年,由日籍女歌手Kazu Makino和來自義大利的孿生兄弟Amedeo Pace & Simone Pace所組成。
樂隊介紹,樂隊歷史,專輯列表,音樂作品,
樂隊介紹
Blonde Redhead樂隊成員有Kazu Makino、Simone Pace 以及 Amedeo Pace。他們引用了紐約的No Wave藝術家D.N.A中的一首歌名(Blond Redhead)做樂隊名,此後他們開始在紐約排練並演奏,掀起了紐約城地下現場的風暴,從電影配樂,到任何他們可以觸及的地方。隨後他們吸引了Sonic Youth樂隊中Steve Shelley的注意,他迅速把Blonde Redhead簽到了自己的廠牌Smells Like 旗下,並在1994年製作了他們的同名首張專輯。繼1995年樂隊自己製作的La Mia Vita Violenta專輯後,樂隊簽署了著名的芝加哥地下廠牌Touch And Go,並找來了Guy Picciotto擔任新的製作人。
樂隊剛出道便常被外界拿來與Sonic Youth作比較,這並非因為他們的處女碟是由Sonic Youth的鼓手Steve Shelley所製作,而是其嘈雜刺耳的吉他聲,密集的編曲均為早期Sonic Youth的標誌性元素.於是,樂隊的風格也被定義為no-wave,噪音搖滾. 2003年,他們與貝格-4AD簽訂的第一個世界級別的錄音契約,貝格-4AD是一家具有傳奇色彩的英國獨立唱片公司,旗下曾簽約過The Pixies, Cocteau Twins, Dead Can Dance 等等。Blonde Redhead他們在貝格-4AD旗下簽訂的第一張專輯Misery Is A Butterfly,是華麗的,深刻而尖銳的,毋庸置疑這張專輯讓他們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成功。Misery Is A Butterfly 確定了他們作為一個與眾不同的樂隊的地位,他們那自信,令人顫慄激動,細緻入微,讓人狂喜的音樂擄獲了聽眾的耳朵,替他們獲得了整批大量的新冬粉。這標誌著他們已經遠離了原來那種苦澀、質樸的調子,而為他們取得了很大的商業成功,並保持長達十年之久的穩定上升的軌道。 2007年,Blonde Redhead的回歸,曾帶來了一些更引人入勝的東西,專輯 “23”與上一張專輯一樣在層次上非常豐富和密集,但Misery is a Butterfly專輯中那種充滿了悲情的渴望、憂鬱、遺憾的情緒已被非凡的神秘主義和一種全新的能量所取代。這種調調的轉變並不值得大驚小怪——因為對樂隊長期關注的人們可以見證,樂隊的這種衝動不安,繼續探索的渴望,和對藝術表現力的不斷改進在整個樂隊的職業生涯中貫穿始終,尋求“改變”是他們的常態。由他們自己創作的第七張專輯中那巧妙充滿藝術性和戲劇效果的歌曲,也許這是他們最自信最能引起共鳴的專輯,從而標誌了他們從此進入了偉大的專輯目錄中。
在2000年發行完專輯《Melody of Certain Lemons》後,樂隊幾乎進入了沉寂期.時隔四年,他們竟以4AD旗下樂隊的身份發行了名為《Misery Is Butterfly》的專輯,這一舉動可真驚詫了不少人,因為4AD是一個傾向唯美風格的廠牌,即便當年曾簽過數支noise-pop樂隊,也都是飄逸派的,與Blonde Redhead的雜亂,尖銳可謂相去甚遠。
首張專輯發行後不久貝斯手MAKI takahashi離開樂隊,之後blonde redhead以三人之力乘勝追擊,在同年9月推出了他們的第二張專輯《la mia vita violenta》。與第一張轉機相比,blonde redhead 《la mia vita violenta》沒有大老闆的助陣,而且在風格上看似並未有新的突破,所以每每在回顧時,總或多或少地被遮擋在第一張專輯耀眼的光芒下,顯得不那么燦爛。而實際上,經過首張專輯裡steven shelley 的引導,在這張自己製作的專輯裡,blonde redhead不但成功地沿襲了上一張的噪音情緒,而且擁有了更大的施展空間,在sonic youth般的狂躁旋律與自身的思想之間找到了恰好的結合點。第一次真真正正的唱出了自己的聲音。在這兩張專輯都很受歌迷的喜愛,但遺憾的是,並沒有獲得評論人士多少的青睞。
第一張專集剛剛發行,原成員TAKAHASHI便離開了樂隊,其餘成員以3人形式繼續前進,並於1995年還是在Smell Like Records出版了名為La Mia Vita Violenta的第二張專集。這張專輯還是延續了第一張的曲風,雜亂,吉他,噪音,並沒有什麼太大的改變,雖然得到了一些圈內人好評,但沒有象第一張一樣捕獲聽眾的耳朵。
On their sophomore album, Blonde Redhead streamline the beautiful ballast of their debut into a feral flow as focused as it is furious. An upgrade in production values this time around doesn't stifle the energy, and greatly enhances the increasingly sophisticated interplay between intstruments and voices. If the debut announced their arrival, La Mia Vita Violenta cemented their (rightful) place at the table.
專輯曲目:
(I am taking out my Eurotrash) I still get rocks off
樂隊第四張專輯,這張唱片已經和剛出道時的曲風發生了改變,是他們的第一次較大改變(第二次是轉投4AD的那張脫胎換骨的《Misery is A Butterfly》)。他們在這張專輯中少了SY式的吉他噪音,多了一些跳躍,輕巧的音色。或許是因為他們想擺脫SY的影響另闢蹊徑,又或者說在Indie大廠想不變都難,總之,他們的音樂在不斷變化,也在不斷摸索,這也正是Experimental Rock的精髓所在,他們也在曲風的改變中變得越來越成熟。
專輯曲目:
Luv Machine
Distilled
Missile ++
Futurism Vs. Passeism Part 2
Speed X Distance = Time
In An Expression Of The Inexpressible
Suimasen
Led Zep
This Is For Me And I Know Everyone Knows
Justin Joyous
melody of certain damaged lemons
發行時間:2000-06-06
唱片公司:Touch and Go
專輯簡介:
在加入大廠牌後,難免要接受一番加工和潤色的洗禮。稜角被磨平了,換來的是陰冷和潮濕,加上一點自我懺悔的味道。Blonde Redhead不可救藥地轉向了內省的抒情,或者說他們從本質上就是如此。他們開始收斂起複雜而張狂的藝術構想,在剔除了兇猛聲音後,卻仍然保持了簡單和流暢的編排這一點在2000年的Melody of Certain Damaged Lemons一覽無餘,In particular為代表的清新玄妙,顯然正在取代以Mother為代表的狂亂無調,這是一張分水嶺式的作品。他們在這條道上愈走愈黑,並不可避免地從Touch and Go“滑落”到了4AD。
專輯曲目:
Equally Damaged
In Particular
Melody of Certain Three
Hated Because of Her Great Qualities
Loved Despite Of Great Faults
Ballad Of Lemons
This is Not
A Cure
For The Damaged
Mother
Bonus Track 1
melodie citronique
發行時間:2000-10-01
發行公司:Touch & Go
EP曲目:
1 En Particulier
2 Odiata Per Le Sue Virtu
3 Chi E E Non E
4 Slogan
5 Four Damaged Lemons (Remix)
misery is a butterfly
發行時間:2004-03-23
發行公司:4ad / Ada
專輯簡介:
這不是一張討人喜愛的專輯,整張碟瀰漫著的是悽美的氣息,由始至終都壓得你透不過氣來.在第一首歌"elephantWoman"里,開篇便是急速的弦樂,猶如在追趕逃跑的新娘,女主唱尖細的聲音似在敘述新娘悲慘的故事,而歌曲後段加入的鋼琴更是加重了不安的氣氛.其後的歌曲也都如此,極富旋律化卻依舊傷感,就連歌曲的編排也出奇地相似,初聽也許會略嫌沉悶,可當你沉醉在這種傷感中的時候,又會覺得他們的雷同是多么美妙.當然,前提是你喜歡這樣子哀傷的曲風.忽然覺得專輯的名稱取得很好, misery is butterfly
專輯曲目:
Elephant Woman
Messenger
Melody
Doll Is Mine
Misery Is A Butterfly
Falling Man
Anticipation
Maddening Cloud
Magic Mountain
Pink Love
Equus
23
發行時間:2007-04-10
發行公司:4AD
專輯簡介:
Blonde Redhead發行了成立14年來的第七張正式專輯《23》,這也是繼2004年的《Misery Is A Butterfly》之後,樂隊在4AD發行的第二張專輯。BR在這14年間先後和Smells Like、Touch&Go和4AD三家唱片公司打過交道。最初在Smells Like時,出味的噪音美學讓他們一直生活在“音速青年”(Sonic Youth)的巨大光環下;從Smells Like轉投到知名獨立廠牌Touch&Go後,BR標誌性的No-Wave乖張氣焰明顯被削弱,雖然形式上仍延承了吉他噪音的主線,但扭曲程度卻大不如前了,2000年的《Melody of Certain Damaged Lemons》中已經隱約可以看出其向飄渺唯美派發展的跡象;直到最後被著名的4AD收了,這時的BR就像它所身在的這個光榮的大家族中的每一份子一樣,變得徹底唯美徹底夢幻了。BR用了14年時間,完成了一個從No-Wave狂亂分子到Art-Rock唯美締造者的華麗轉身。
我特別喜歡這首歌的歌詞,其中 “the ones who say trust me, the ones who support the king, the ones who go on strike and ones who never vote.” (對我說信任的人們,擁戴統治者的人們,實行罷工和從不參加投票選舉的人們。) 這並不是針對於任何個人和事件,只是一些文字遊戲以及關於人們的想法罷了。-Kazu
在加入大廠牌後,難免要接受一番加工和潤色的洗禮。稜角被磨平了,換來的是陰冷和潮濕,加上一點自我懺悔的味道。Blonde Redhead不可救藥地轉向了內省的抒情,或者說他們從本質上就是如此。他們開始收斂起複雜而張狂的藝術構想,在剔除了兇猛聲音後,卻仍然保持了簡單和流暢的編排這一點在2000年的Melody of Certain Damaged Lemons一覽無餘,In particular為代表的清新玄妙,顯然正在取代以Mother為代表的狂亂無調,這是一張分水嶺式的作品。他們在這條道上愈走愈黑,並不可避免地從Touch and Go“滑落”到了4AD。
In An Expression Of The Inexpressible
英語 歌曲11首
發布於 1998-01-01
樂隊第四張專輯,這張唱片已經和剛出道時的曲風發生了改變,是他們的第一次較大改變(第二次是轉投4AD的那張脫胎換骨的《Misery is A Butterfly》)。他們在這張專輯中少了SY式的吉他噪音,多了一些跳躍,輕巧的音色。或許是因為他們想擺脫SY的影響另闢蹊徑,又或者說在Indie大廠想不變都難,總之,他們的音樂在不斷變化,也在不斷摸索,這也正是Experimental Rock的精髓所在,他們也在曲風的改變中變得越來越成熟。
第一張專集剛剛發行,原成員TAKAHASHI便離開了樂隊,其餘成員以3人形式繼續前進,並於1995年還是在Smell Like Records出版了名為La Mia Vita Violenta的第二張專集。這張專輯還是延續了第一張的曲風,雜亂,吉他,噪音,並沒有什麼太大的改變,雖然得到了一些圈內人好評,但沒有象第一張一樣捕獲聽眾的耳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