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rlin Crises

柏林危機Berlin Crises。第二次世界大戰後 ,蘇 、美、英、法4國因對西柏林法律地位的爭執而引起的兩次國際危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柏林危機
  • 外文名:Berlin Crises
  • 時間:第二次世界大戰後
  • 相關:《蘇英美三國克里木會議公報》
柏林危機
Berlin Crises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 ,蘇 、美、英、法4國因對西柏林法律地位的爭執而引起的兩次國際危機。根據1945年《蘇英美三國克里木(雅爾達)會議公報》、《蘇美英三國柏林(波茨坦) 會議議定書 》及其他有關檔案規定 ,在德國投降後,由蘇、美、英、法四國分區占領德國和柏林。上述檔案還規定了處置戰後德國政治、經濟的基本原則,以防止其再發動戰爭,危害世界和平。
1948年柏林危機 1947年美國推行杜魯門主義和馬歇爾計畫,加緊對西歐的控制,合併英、美占領區,阻撓就德國統一問題和締結對德和約問題達成協定。1948 年 2 月,美、英、法、荷、比、盧六國外長會議,籌劃在西方占領區成立德意志國家,6月 21 日宣布實行幣制改革,加深德國的分裂。蘇聯對上述活動一再提出抗議和反對,於1948年退出盟國對德管制委員會,在蘇占區和整個柏林發行新貨幣,並拒絕美國提出的西方三國參加管理柏林貨幣的要求。對此,美國在英、法兩國同意下將其貨幣改革擴大到西柏林。同年 6 月24日蘇聯對西柏林實行封鎖,切斷西柏林與西方占領區之間的水陸交通。美、英則對蘇占區實施交通和貿易限制,向西柏林空運物資。柏林局勢一時十分緊張。由於雙方都不願訴諸武力,經過談判,終於達成妥協,1949 年5月12日解除對柏林的封鎖。但柏林在1948年底正式分裂為兩個城市。
1958~1961年柏林危機 1958年11月27日,蘇聯照會美、英、法政府,建議取消對柏林的占領制度,使西柏林成為“獨立的政治單位”,一個非軍事化的“自由城市”。照會要求西方在 6 個月內達成協定,否則蘇聯就把西方在西柏林駐軍人員通過民主德國的過境控制權移交給民主德國。西方予以拒絕。
1961年6月3日,美蘇兩國首腦在維也納會晤,N.S.赫魯雪夫重提蘇聯1958年11月27日建議,聲稱“必須在今年使歐洲的這個問題得到和平解決”。J.F.甘迺迪也持強硬態度,揚言要武力“保衛西柏林”。會談仍無任何結果。8 月華沙條約各國聲明:如西方不願簽訂對德和約,華約各國決定單方面與民主德國簽訂和約。8月 13日,在華約的建議下,民主德國在沿東西柏林分界線修築柏林圍牆,封鎖東、西柏林邊界。18日,美國派遣1500名士兵通過民主德國檢查站增援西柏林。接著,雙方互相以核武器試驗進行威脅。當危機達到高峰時,赫魯雪夫態度軟化。10月28日宣稱如果西方國家準備解決德國問題,蘇聯將不再堅持要在12月31日前締結和約,撤銷了6個月的期限,從而結束了這次持續3年多的柏林危機。
《西柏林協定》 70年代初蘇聯推行緩和政策, 爭取西方國家承認歐洲現狀,在與聯邦德國改善關係的同時建議就柏林問題舉行談判,為西方國家所接受。1970年3月6日,蘇、美、英、法四國開始談判。1971年9月3日簽署了《西柏林協定》,並於1972年6月3日生效。主要內容有:①重申美、英、法在西柏林的“權利和責任”。②西方國家的平民和貨物沿西柏林通道的過境交通,將“暢通無阻”。③“維持和發展” 西柏林與聯邦德國之間的“聯繫”,但西柏林仍然不是聯邦德國的組成部分,今後也不屬於它管轄。④西柏林人民可因人道、家庭、宗教和商業等理由或以旅行者身分到民主德國進行訪問。⑤聯邦德國可在國際組織中和國際會議上代表西柏林利益,等等。《西柏林協定》簽訂後,柏林局勢趨於穩定,兩個德國之間的關係有很大發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