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倫尼斯·阿博特(Berenice Abbott)

貝倫尼斯·阿博特

Berenice Abbott一般指本詞條

美國女攝影家。以珍藏照片和拍攝紀錄片聞名。早年在巴黎習藝期間曾當過曼·雷的助手,並結識了攝影家尤金·阿傑特。後自辦攝影室並拍攝了眾多名人的照片。阿傑特死後,收藏了他的攝影作品,並加以分類且著力宣傳。1929年開始拍攝紐約風光紀錄片,1934年出版《變化的紐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貝倫尼斯·阿博特
  • 外文名:Berenice Abbott
  • 國籍美國
  • 出生日期:1898年7月17日
  • 逝世日期:1991年12月9日
  • 職業:攝影師
  • 主要成就:黑白攝影表現紐約街頭和建築物
簡介,生平,美國,巴黎,紐約,作品,評價,

簡介

貝倫尼斯·阿博特 (Berenice Abbott)(1898年7月17日1991年12月9日美國攝影師,20世紀30年代用黑白攝影表現紐約街頭和建築物而為人所知。同時,她也為1920年代巴黎和1930至1960年代的紐約同志社群留下了不朽的影像。
她是捷克無政府主義者Hippolyte Havel的養女。出生於俄亥俄州的春田,並於1923年開始拍攝。1923年到1925年間,她在巴黎擔任攝影師曼·雷的助手,這期間她為20年代較著名的文學家和藝術家拍攝人物肖像。1925,她發現了尤金 阿傑的攝影作品並幫助他使他的攝影作品獲得國際的認同。在阿傑出名後很久,阿博特的攝影作品才被受到承認,這減弱了攝影界對她的認識。
1929年,攝影師開始以膠片紀錄紐約市並於1939年出版了《改變紐約》(Changing New York),這項工作獲得聯邦藝術計畫的支持。她的照片記錄了曼哈頓被摧毀的建築物和社區。阿博特使用大幅照相機,她如同尤金 阿傑那么細緻和勤奮地拍攝紐約。
  • 名言
“攝影師是一個絕妙的當代人,透過他的眼睛現在變成過去。”– 貝倫尼斯·阿博特 Berenice Abbott

生平

美國

阿博特1898年出生在俄亥俄州的斯普林菲爾德(Springfield),在1918年搬到紐約之前,曾在俄亥俄州立大學短暫就讀。在紐約,她住在格林尼治村(Greenwich Village,紐約和美國其他城市的文人、藝術家等的聚居地),杜娜·巴恩斯(Djuna Barnes,20世紀美國傳奇女作家,其小說以同性戀為主題)和其他一些朋友是她的室友,曼·雷(Man Ray,20世紀美國著名的攝影家,達達派運動發起者之一)和杜尚(Marcel Duchamp,法國畫家和藝術革新者,被認為是20世紀藝術的重要人物之一)等大名鼎鼎之士也和她過從甚密。

巴黎

1921年,阿博特前往歐洲,開始在巴黎和柏林學習雕塑。在巴黎,藝術模特泰利雅·珀爾馬特(Tylia Perlmutter)以及女雕塑家、銀筆畫畫家西爾瑪·伍德(Thelma Wood)都曾經是她的戀人。1923年至1925年間,她作為曼·雷的助手在巴黎學習攝影。1926年,她開辦了自己的照相館並成功地舉行了一次個人作品展。兩年之後,她的攝影作品在“獨立藝術家沙龍” (Salon des Indépendants,1863年成立於法國,為那些被官方展場拒絕的藝術家舉辦展覽)展出。
貝倫尼斯·阿博特
貝倫尼斯·阿博特
在巴黎的幾年間,阿博特為文壇藝界的許多傑出人物拍攝了肖像,其中包括詹姆斯·喬伊斯(James Joyce,愛爾蘭著名作家,意識流代表人物,著有《尤利西斯》)、藤田(全名藤田嗣治,Tsuguharu Foujita,法籍日本畫家,20世紀前期世界上最有名的畫家之一)、可可·香奈兒(Coco Chanel,法國女時裝設計師,世界超級著名時尚品牌香奈兒企業的創始人)和恩斯特(Max Ernst,德裔法國畫家,超現實主義創始人之一)。 然而,她對酷兒歷史和酷兒美學最重要的貢獻,在於她為女同性戀者和雙性戀者所拍攝的生動傳神的肖像。在這些人當中,有年輕的流亡作家、女同性戀者瑪格麗特·安德森(Margaret Anderson,她最早出版了喬伊斯的《尤利西斯》)、珍妮·赫浦(Jane Heap,美國出版商和美國文學現代派運動核心人物,安德森的女友)、西爾維亞·比奇(Sylvia Beach,一戰二戰期間巴黎流亡作家領袖)、布賴爾(Bryher,這是Annie Winifred Ellerman的筆名,她是一位小說家、詩人、傳記作家和編輯)、珍妮特·弗蘭納(Janet Flanner,美國小說家、記者,曾在《紐約客》巴黎通訊社工作)以及弗蘭納的戀人索莉塔·索拉諾(Solita Solano,美國作家、詩人和記者,杜娜·巴恩斯的好友)。就連經常和她結伴光顧同性戀酒吧的年輕畫家格雯·勒·加利安(Gwen Le Gallienne),也是她的拍攝對象。

紐約

1929年,阿博特回到紐約,紐約日新月異的城市變遷吸引她拿起相機為之留影。她還拍攝過緬因州至佛羅里達州的美國一號公路,甚至還拍攝了一些照片以圖解物理學中的定理和公式。但女同志一直都是她作品的主題。她拍攝過詩人艾德娜·聖文森特·米萊(Edna St. Vincent Millay)、“哈勒姆文藝復興運動”(Harlem Renaissance,又稱“新黑人運動”New Negro Movement,指1920年代黑人文學充滿活力的時期,其中心在紐約市哈勒姆黑人聚居區)的積極推動者艾勒里雅·沃克(A'Lelia Walker),還有身兼演員導演兩職的伊娃·勒·加利安(Eva Le Gallienne,她是格雯·勒·加利安同父異母的姐姐)。
在紐約,阿博特與攝影評論家伊莉莎白·邁考斯蘭(Elizabeth McCausland)聯手發展攝影事業,從三十年代早期一直合作到邁考斯蘭1965年離世。在阿博特給她拍攝的作品中,麥考斯蘭流露出迷人的男性化氣質,真無愧阿博特對她的暱稱——“小男孩”(Butchy)。邁考斯蘭也為阿博特的作品撰寫了最早的評論。
阿博特早年常常炫耀自己的同性戀情,與此不同的是,後來她卻對此諱莫如深,她否認曾經的往事,還儘可能地疏遠當年的圈子。1968年,她移居緬因州,在那兒居住直到去世。

作品

1925年的紐約,處處流露出一派新世界的繁榮。在紐約的水濱碼頭,滿載煤炭、鐵礦、木材和小麥的大小船隻穿越朦朧的水汽,輪番靠岸卸貨。漂洋過海而來的移民從這裡登入,眼神中流露出迷惘和希望。忙碌的碼頭搬運工人們嘴裡叼著菸捲,手中拉著縴繩,貓著腰,吃力地要把靠岸的船隻牽拉到停泊點。 紐約上升時期的這道浮華景觀,深深震撼了當時只有25歲的貝倫尼斯·阿博特(Berenice Abbott)。這位年輕的女攝影師端起手中笨重的老式相機,近乎瘋狂地奔跑在繁忙、雜亂而又生機勃勃的紐約水濱碼頭。
貝倫尼斯·阿博特(Berenice Abbott)
貝倫尼斯·阿博特作品
她以無矯飾的心態記錄著紐約水濱的浮華氣息和那個時代躁動不安的靈魂,見證了紐約成長史上最壯年的時期。可以說,紐約的水濱碼頭幾乎成就了貝倫尼斯,直到幾十年後她黯然離去。

評價

阿博特是紀實派攝影的一份子,她強調攝影當不被主題和後期製作所控制。她同時反對畫意攝影師如阿爾弗雷德 斯蒂格里茨。和阿博特相比,畫意攝影師更受人民民眾所喜愛。由於她的反對,畫意派也不支持她的作品。雖然如此,她的‘直接的’攝影風格使她對科學攝影帶來很重要的貢獻。1958年,她為高中物理課本製作了一系列的照片。
阿博特不只是攝影師,1946年她創辦了攝影之屋(House of Photography )以推銷她的一些發明創造。這些發明包括變形畫架,可在暗房中製作不同尋常的效果的照片;伸縮照明桿,即攝影棚常見的autopole,這樣照明設備可調整到任意高度。由於不善行銷,攝影之屋賠了錢,加上兩名設計師死去,攝影之屋最終關閉。
緬因州佛羅里達州的紀實拍攝路上,她廣泛的拍攝了2500個膠捲。之後,阿博特進行了肺部的手術,她認為她的肺不好是由於城市的污染,她應該離開紐約市。她在緬因州以1000美金買下了一棟破舊的屋子,並在那生活直到1991年去世。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