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糖基化變異的生物學功能研究

B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糖基化變異的生物學功能研究

《B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糖基化變異的生物學功能研究》是依託上海交通大學,由張欣欣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B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糖基化變異的生物學功能研究
  • 項目類別:面上項目
  • 項目負責人:張欣欣
  • 依託單位:上海交通大學
項目摘要,結題摘要,

項目摘要

蛋白質糖基化在病毒的生物周期中具有重要作用,B型肝炎病毒(HBV)表面抗原(HBsAg)發生糖基化變異而帶來的生物學功能改變已引起了國內外研究者的注意。隨著慢性B型肝炎抗病毒藥物的臨床廣泛套用,HBV聚合酶區的變異日趨增多,與之編碼區相對應的HBsAg也可發生改變。本研究擬在前期工作的基礎上,根據我國HBV變異的實際特點,利用臨床病毒分離株進行系統的生物學功能研究,主要包括抗原性、複製能力、分泌特點、病毒感染能力以及相關耐藥變異後的對抗病毒藥物敏感性等方面,同時結合生物信息學分析結果,探討病毒糖基化變異對其生物學功能的影響及機制,以及所產生的臨床意義。研究結果將有助於深化對HBV變異株的生物學功能了解,為更好地控制B型肝炎病毒的傳播、提高慢B肝抗病毒治療療效提供依據,具有重要的社會和經濟意義。

結題摘要

B型肝炎病毒(HBV)表面抗原(HBsAg)發生糖基化突變而帶來的生物學功能改變已引起了國內外研究者的注意。本課題根據我國HBV變異的實際特點,對我國HBV感染者中的HBsAg N-糖基化突變情況進行了分子流行病學調查,利用臨床病毒分離株進行了系統的生物學功能研究,主要包括HBsAg突變後的抗原性變化、病毒突變株複製能力、分泌特點改變等方面,並結合生物信息學分析結果,探討病毒糖基化突變對其生物學功能的影響及機制以及所產生的臨床意義。同時從HBV準種角度對母嬰垂直傳播HBV在不同宿主體內進化規律和不同感染階段全長準種異質性及其臨床意義進行了研究。並結合當今病毒準種分析新技術,利用新型的高通量測序技術對病毒準種在慢B肝抗病毒治療療效應答預測方面的特色和套用進行了系列研究。並研究了LHBs對慢B肝抗病毒治療的療效預測和聚乙二醇干擾素延長治療e抗原陽性慢性B型肝炎患者持續應答的預測指標。 課題進展順利,按計畫完成研究任務,達到預期目標。課題開展期間共發表論文11篇,其中SCI收錄7篇,影響因子超過5分2篇,其中最高為11.3分。核心期刊4篇。獲得國家發明專利1項。受邀國際學術會議作學術報告3次,國內學術會議作學術報告6次,以本課題的研究成果為基礎的後續工作成功申請到國家自然基金面上項目1項。獲得教育部2015年度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科技進步獎二等獎。培養博士生10名,其中已畢業6名,碩士生2名,已畢業2名。 本課題重要研究結果包括:1. 分子流行病學調查表明N-糖基化突變是我國患者發生HBV免疫逃避的重要因素;2. HBsAg N-糖基化突變可降低突變蛋白的抗體結合能力;3. HBsAg N-糖基化突變可提高HBV突變株的分泌能力;4. 二代測序技術對於慢B肝抗病毒治療療效的應答預測較傳統克隆測序技術具有更好的敏感性和高效性,準種的治療基線的異質性可以作為療效預測指標;4.同源病毒在不同宿主體內表現為不同的進化方式;5.慢B肝患者的HBV準種複雜度與免疫壓力和感染時間有關; 6.對聚乙二醇干擾素治療48周應答不佳的慢B肝患者,延長單藥治療或加用核苷(酸)類似物聯合治療,可提高這部分患者的持續病毒學應答率。 本課題的研究成果將有助於深化對HBV突變株的生物學功能了解,為更好地控制B型肝炎病毒的傳播、提高慢B肝抗病毒治療療效提供依據,具有重要的社會和經濟意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