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造後的《萬事成空》在波士頓進行外省試演後,成功登上百老匯,並成為30年代轟動一時的音樂劇,儘管經濟大蕭條造成全民收入下降,卻沒能影響到演出票房。演出的巨大轟動引起了英國舞台劇製作人查爾斯·B·柯克(Charles B. Cochran)的注意,他在波士頓試演期間就買下了該劇的倫敦演出著作權,並於次年搬上西區舞台,同樣取得成功。原編劇蓋伊·伯爾頓和P·G·沃德豪斯被請回修改劇本,以使劇本中典型美國式笑料英國化,從而讓英國觀眾可以更好的欣賞演出。
1962年《萬事成空》經過修改,登上外百老匯舞台。此版重排遵循電影版本的修改,對劇本進行改編,改編主要集中在原版演出中小角色厄爾瑪身上,她的戲份增加了,並改名波尼。同時開創了在《萬事成空》加入作曲家寇爾·波特(Cole Porter)其他作品中歌曲的先河,例如1928年作品《巴黎》(Paris)中的《讓我們胡來》("Let's Misbehave),1930年作品《紐約客們》(The New Yorkers)中的“帶我回到曼哈頓”(Take Me Back to Manhattan),1934年作品《火紅和布魯斯》(Red Hot and Blue)中的“小可愛”(It's De-Lovely)和1939年作品《杜巴里是女士》(DuBarry Was a Lady)中的“友誼”(Friendship)。
1987年百老匯重排版中,編劇約翰·偉德曼(John Weidman)和拉塞爾·克勞斯之子蒂莫西·克勞斯(Timothy Crouse6)將劇本現代化,並重新錄製了曲目,從其他波特作品中借用了歌曲,這也是作曲家本人經常做的事情。例如借用了《容易相愛》 (Easy To Love)是為1936年電影《為舞而生》(Born to Dance)創作的。以往版本的樂隊都是28件樂器的交響樂編制,而創作團隊為新版打造了16 件樂器組成的搖擺舞樂隊,樂隊帶有本尼·古德曼(Benny Goodman)早期音樂特色。該版本1989年被搬上倫敦舞台,由英國巨星憶蓮·佩姬主演。2003年,英國國家劇院再度重排《萬事成空》。
劇情
劇情 Synopsis
患上嚴重相思病的華爾街經紀人比利·克羅克(Billy Crocker)搭乘“SS美利堅號”航船,以期贏得他心愛的霍普·哈柯特(Hope Harcourt)的愛。他畢業於耶魯大學的上司伊利薩·J·惠特尼(Elisha J. Whitney)也搭乘同一艘船,他計畫在大蕭條發生前成功甩賣所有公司股票以贏得巨額利益,這是他大獲橫財前的旅行。(1962版里他是前往英國完成一項重要交易)。霍普則是前往英國與乏味沉悶的英國貴族,伊夫林·奧克雷爵士結婚。二流盜賊,被帖上“全民公敵13號”的“月圓臉”馬丁("Moonface" Martin)和他朋友波尼(Bonnie,原名厄爾瑪Erma)也在船上,他們是碼頭打暈了船上真正的牧師,然後假扮成神甫和修士,混進船艙的。而這個過程中,他們無意間把他們的頭領——號稱“一好全民公敵”的“蛇眼”詹森("Snake Eyes" Johnson)落在碼頭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