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M64體系結構編程與實踐

《ARM64體系結構編程與實踐》是2022年人民郵電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ARM64體系結構編程與實踐
  • 作者:奔跑吧Linux社區
  • 出版時間:2022年4月1日
  • 出版社: 人民郵電出版社
  • ISBN:9787115582102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本書旨在詳細介紹ARM64體系結構的相關技術。本書首先介紹了ARM64體系結構的基礎知識、搭建樹莓派實驗環境的方法,然後講述了ARM64指令集中的載入與存儲指令、算術與移位指令、比較與跳轉等指令以及ARM64指令集中的陷阱,接著討論了GNU彙編器、連結器、連結腳本、GCC內嵌彙編代碼、異常處理、中斷處理、GIC-V2,最後剖析了記憶體管理、高速快取、快取一致性、TLB管理、記憶體屏障指令、原子操作、作業系統等內容。
本書適合嵌入式開發人員閱讀。

圖書目錄

第 1章 ARM64體系結構基礎知識 1
1.1 ARM介紹 1
1.2 ARMv8體系結構基礎知識 2
1.2.1 ARMv8體系結構 2
1.2.2 採用ARMv8體系結構的常見處理器核心 3
1.2.3 ARMv8體系結構中的基本概念 3
1.2.4 A64指令集 4
1.2.5 ARMv8處理器執行狀態 4
1.2.6 ARMv8支持的數據寬度 5
1.3 ARMv8暫存器 5
1.3.1 通用暫存器 5
1.3.2 處理器狀態 6
1.3.3 特殊暫存器 7
1.3.4 系統暫存器 10
1.4 Cortex-A72處理器介紹 10
1.5 ARMv9體系結構介紹 13
第 2章 搭建樹莓派實驗環境 14
2.1 樹莓派介紹 14
2.2 搭建樹莓派實驗環境 15
2.2.1 配置串口線 16
2.2.2 安裝樹莓派官方OS 18
2.2.3 實驗2-1:輸出“Welcome BenOS!” 19
2.2.4 實驗2-2:使用GDB與QEMU虛擬機調試BenOS 20
2.2.5 實驗2-3:使用J-Link EDU仿真器調試樹莓派 21
2.3 BenOS基礎實驗代碼解析 27
2.4 QEMU虛擬機與ARM64實驗平台 32
第3章 A64指令集1——載入與存儲指令 35
3.1 A64指令集介紹 36
3.2 A64指令編碼格式 37
3.3 載入與存儲指令 38
3.3.1 基於基地址的定址模式 39
3.3.2 變基模式 41
3.3.3 PC相對地址模式 42
3.3.4 LDR偽指令 43
3.4 載入與存儲指令的變種 44
3.4.1 不同位寬的載入與存儲指令 44
3.4.2 不可擴展的載入和存儲指令 45
3.4.3 多位元組記憶體載入和存儲指令 46
3.4.4 獨占記憶體訪問指令 48
3.4.5 隱含載入-獲取/存儲-釋放
記憶體屏障原語 48
3.4.6 非特權訪問級別的載入和存儲指令 48
3.5 入棧與出棧 49
3.6 MOV指令 51
3.7 陷阱:你用對載入與存儲指令了嗎 52
3.8 實驗 53
3.8.1 實驗3-1:熟悉MOV和LDR指令 53
3.8.2 實驗3-2:前變基與後變基定址模式1 53
3.8.3 實驗3-3:前變基與後變基定址模式2 54
3.8.4 實驗3-4:PC相對地址定址 54
3.8.5 實驗3-5:memcpy()函式的實現 54
3.8.6 實驗3-6:LDP和STP指令的使用 55
第4章 A64指令集2——算術與移位指令 56
4.1 條件操作碼 57
4.2 加法與減法指令 57
4.2.1 ADD指令 58
4.2.2 ADDS指令 60
4.2.3 ADC指令 61
4.2.4 SUB指令 61
4.2.5 SUBS指令 64
4.2.6 SBC指令 64
4.3 CMP指令 65
4.4 關於條件標誌位的示例 67
4.5 移位指令 68
4.6 位操作指令 68
4.6.1 與操作指令 68
4.6.2 或操作指令 69
4.6.3 位清除操作指令 71
4.6.4 CLZ指令 71
4.7 位段操作指令 71
4.7.1 位段插入操作指令 71
4.7.2 位段提取操作指令 72
4.8 實驗 73
4.8.1 實驗4-1:測試ADDS和CMP指令的C標誌位 73
4.8.2 實驗4-2:條件標誌位的使用 74
4.8.3 實驗4-3:測試ANDS指令以及Z標誌位 74
4.8.4 實驗4-4:測試位段操作指令 74
4.8.5 實驗4-5:使用位段指令來讀取暫存器 74
第5章 A64指令集3——比較指令與跳轉指令 76
5.1 比較指令 76
5.1.1 CMN指令 76
5.1.2 CSEL指令 77
5.1.3 CSET指令 78
5.1.4 CSINC指令 78
5.2 跳轉與返回指令 79
5.2.1 跳轉指令 79
5.2.2 返回指令 80
5.2.3 比較並跳轉指令 80
5.3 陷阱:為什麼在RET指令之後系統就崩潰了 80
5.4 實驗 82
5.4.1 實驗5-1:CMP和CMN指令 82
5.4.2 實驗5-2:條件選擇指令 82
5.4.3 實驗5-3:子函式跳轉 82
第6章 A64指令集4——其他重要指令 83
6.1 PC相對地址載入指令 83
6.2 LDR和ADRP指令的區別 85
6.3 記憶體獨占訪問指令 85
6.4 異常處理指令 86
6.5 系統暫存器訪問指令 87
6.6 記憶體屏障指令 88
6.7 實驗 88
6.7.1 實驗6-1:測試ADRP和LDR偽指令 88
6.7.2 實驗6-2:ADRP和LDR偽指令的陷阱 89
6.7.3 實驗6-3:LDXR和STXR指令的使用1 90
6.7.4 實驗6-4:LDXR和STXR指令的使用2 90
第7章 A64指令集的陷阱 91
7.1 案例7-1:載入宏標籤 91
7.2 案例7-2:載入字元串 92
7.3 案例7-3:讀寫暫存器導致樹莓派4B當機 93
7.4 案例7-4:LDXR指令導致樹莓派4B當機 94
7.5 彙編大作業7-1:在彙編中實現串口輸出功能 95
7.6 彙編大作業7-2:分析Linux 5.0的啟動彙編代碼 95
第8章 GNU彙編器 96
8.1 編譯流程與ELF檔案 97
8.2 一個簡單的彙編程式 99
8.3 彙編語法 102
8.3.1 注釋 102
8.3.2 符號 102
8.4 常用的偽指令 103
8.4.1 對齊偽指令 103
8.4.2 數據定義偽指令 103
8.4.3 與函式相關的偽指令 104
8.4.4 與段相關的偽指令 105
8.4.5 與宏相關的偽指令 106
8.5 AArch64依賴特性 108
8.5.1 AArch64特有的命令行選項 108
8.5.2 語法 108
8.5.3 AArch64特有的偽指令 109
8.5.4 LDR偽指令 109
8.6 實驗 110
8.6.1 實驗8-1:彙編語言練習——求最大數 110
8.6.2 實驗8-2:彙編語言練習——通過C語言調用彙編函式 110
8.6.3 實驗8-3:彙編語言練習——通過彙編語言調用C函式 110
8.6.4 實驗8-4:使用彙編偽操作來實現一張表 110
8.6.5 實驗8-5:彙編宏的使用 111
第9章 連結器與連結腳本 112
9.1 連結器介紹 112
9.2 連結腳本 114
9.2.1 一個簡單的連結程式 114
9.2.2 設定入口點 115
9.2.3 基本概念 115
9.2.4 符號賦值與引用 115
9.2.5 當前位置計數器 117
9.2.6 SECTIONS命令 117
9.2.7 常用的內建函式 120
9.3 重定位 121
9.3.1 BenOS重定位 121
9.3.2 UBoot和Linux核心重定位 124
9.4 實驗 126
9.4.1 實驗9-1:分析連結腳本檔案 126
9.4.2 實驗9-2:輸出每個段的記憶體布局 127
9.4.3 實驗9-3:載入地址不等於運行地址 127
9.4.4 實驗9-4:分析Linux 5.0核心的連結腳本檔案 127
第 10章 GCC內嵌彙編代碼 128
10.1 內嵌彙編代碼基本用法 128
10.1.1 基礎內嵌彙編代碼 128
10.1.2 擴展內嵌彙編代碼 128
10.1.3 內嵌彙編代碼的修飾符和約束符 130
10.1.4 使用彙編符號名 132
10.1.5 內嵌彙編函式與宏的結合 133
10.1.6 使用goto修飾詞 133
10.2 案例分析 134
10.3 實驗 138
10.3.1 實驗10-1:實現簡單的memcpy 函式 138
10.3.2 實驗10-2:使用彙編符號名編寫內嵌彙編代碼 138
10.3.3 實驗10-3:使用內嵌彙編代碼完善__memset_16bytes 彙編函式 138
10.3.4 實驗10-4:使用內嵌彙編代碼與宏 138
10.3.5 實驗10-5:實現讀和寫系統暫存器的宏 139
10.3.6 實驗10-6:goto模板的內嵌彙編函式 139
第 11章 異常處理 140
11.1 異常處理的基本概念 140
11.1.1 異常類型 140
11.1.2 異常等級 141
11.1.3 同步異常和異步異常 141
11.2 異常處理與返回 142
11.2.1 異常入口 142
11.2.2 異常返回 142
11.2.3 異常返回地址 143
11.2.4 異常處理路由 143
11.2.5 棧的選擇 145
11.2.6 異常處理的執行狀態 145
11.2.7 異常返回的執行狀態 146
11.3 異常向量表 146
11.3.1 ARMv8異常向量表 146
11.3.2 Linux 5.0核心的異常向量表 147
11.3.3 VBAR_ELx 148
11.4 異常現場 149
11.5 同步異常的解析 149
11.5.1 異常類型 150
11.5.2 數據異常 151
11.6 案例分析 153
11.6.1 從EL2切換到EL1 153
11.6.2 指令不對齊的同步異常處理 154
11.7 實驗 156
11.7.1 實驗11-1:切換到EL1 156
11.7.2 實驗11-2:建立異常向量表 157
11.7.3 實驗11-3:尋找樹莓派4B上觸發異常的指令 157
11.7.4 實驗11-4:解析數據異常的信息 158
第 12章 中斷處理 159
12.1 中斷處理背景知識 159
12.1.1 中斷引腳 159
12.1.2 中斷控制器 159
12.1.3 中斷處理過程 160
12.2 樹莓派4B上的傳統中斷控制器 160
12.3 ARM核心上的通用定時器 163
12.4 中斷現場 165
12.4.1 保存中斷現場 165
12.4.2 恢復中斷現場 165
12.5 案例分析:在樹莓派4B上實現 一個定時器 166
12.5.1 中斷現場的保存 166
12.5.2 修改異常向量表 169
12.5.3 通用定時器初始化 170
12.5.4 IRQ處理 170
12.5.5 打開本地中斷 171
12.6 實驗 172
12.6.1 實驗12-1:在樹莓派4B上 實現通用定時器中斷 172
12.6.2 實驗12-2:使用彙編函式保存和恢復中斷現場 173
第 13章 GIC-V2 174
13.1 GIC發展歷史 174
13.2 中斷狀態、中斷觸發方式和 硬體中斷號 175
13.3 GIC-V2 175
13.3.1 GIC-V2概要 175
13.3.2 GIC-V2內部結構 176
13.3.3 中斷流程 176
13.3.4 GIC-V2暫存器 178
13.3.5 中斷路由 179
13.4 樹莓派4B上的GIC-400 180
13.4.1 中斷號分配 180
13.4.2 訪問GIC-400暫存器 181
13.4.3 中斷處理流程 181
13.5 實驗 182
13.5.1 實驗13-1:實現通用定時器中斷 182
13.5.2 實驗13-2:實現樹莓派4B上的系統定時器 183
第 14章 記憶體管理 184
14.1 記憶體管理基礎知識 184
14.1.1 記憶體管理的“遠古時代” 184
14.1.2 地址空間的抽象 186
14.1.3 分段機制 187
14.1.4 分頁機制 187
14.2 ARM64記憶體管理 190
14.2.1 頁表 192
14.2.2 頁表映射 192
14.2.3 頁面粒度 194
14.2.4 兩套頁表 195
14.2.5 頁表項描述符 196
14.2.6 頁表屬性 198
14.2.7 連續塊表項 201
14.3 硬體管理訪問位和髒位 201
14.3.1 訪問位的硬體管理機制 201
14.3.2 髒位的硬體管理機制 201
14.4 與地址轉換相關的控制暫存器 202
14.4.1 TCR 202
14.4.2 SCTLR 204
14.4.3 TTBR 204
14.5 記憶體屬性 204
14.5.1 普通類型記憶體 204
14.5.2 設備類型記憶體 204
14.6 案例分析:在BenOS里實現恆等映射 207
14.6.1 頁表定義 208
14.6.2 頁表數據結構 211
14.6.3 創建頁表 211
14.6.4 打開MMU 217
14.6.5 測試MMU 218
14.7 實驗 220
14.7.1 實驗14-1:建立恆等映射 220
14.7.2 實驗14-2:為什麼MMU 無法運行 220
14.7.3 實驗14-3:實現一個 MMU頁表的轉儲功能 220
14.7.4 實驗14-4:修改頁面屬性導致的系統當機 221
14.7.5 實驗14-5:使用彙編語言來建立恆等映射和打開MMU 222
14.7.6 實驗14-6:驗證LDXR和 STXR指令 222
14.7.7 實驗14-7:AT指令 223
第 15章 高速快取基礎知識 224
15.1 為什麼需要高速快取 224
15.2 高速快取的訪問延時 225
15.3 高速快取的工作原理 227
15.4 高速快取的映射方式 229
15.4.1 直接映射 229
15.4.2 全相連映射 230
15.4.3 組相連映射 230
15.4.4 組相連的高速快取的例子 231
15.5 虛擬高速快取與物理高速快取 232
15.5.1 物理高速快取 232
15.5.2 虛擬高速快取 232
15.5.3 VIPT和PIPT 232
15.6 重名和同名問題 233
15.6.1 重名問題 233
15.6.2 同名問題 234
15.6.3 VIPT產生的重名問題 235
15.7 高速快取策略 236
15.8 高速快取的共享屬性 238
15.8.1 共享屬性 238
15.8.2 PoU和PoC的區別 239
15.9 高速快取的維護指令 241
15.10 高速快取枚舉 242
15.11 實驗 245
15.11.1 實驗15-1:枚舉高速快取 245
15.11.2 實驗15-2:清理高速快取 245
第 16章 快取一致性 246
16.1 為什麼需要快取一致性 246
16.2 快取一致性的分類 247
16.2.1 ARM處理器快取一致性發展歷程 247
16.2.2 快取一致性分類 248
16.2.3 系統快取一致性問題 249
16.3 快取一致性的解決方案 250
16.3.1 關閉高速快取 250
16.3.2 軟體維護快取一致性 250
16.3.3 硬體維護快取一致性 250
16.4 MESI協定 251
16.4.1 MESI協定簡介 252
16.4.2 本地讀寫與匯流排操作 252
16.4.3 MESI狀態轉換圖 253
16.4.4 初始狀態為I 253
16.4.5 初始狀態為M 256
16.4.6 初始狀態為S 257
16.4.7 初始狀態為E 258
16.4.8 總結與案例分析 258
16.4.9 MOESI協定 260
16.5 高速快取偽共享 261
16.6 CCI和CCN快取一致性控制器 262
16.6.1 CCI快取一致性控制器 262
16.6.2 CCN快取一致性控制器 263
16.7 案例分析16-1:偽共享的避免 264
16.8 案例分析16-2:DMA和 高速快取的一致性 265
16.8.1 從記憶體到設備的 FIFO緩衝區 266
16.8.2 從設備的FIFO緩衝區到 記憶體 266
16.9 案例分析16-3:自修改代碼的 一致性 267
16.10 實驗 268
16.10.1 實驗16-1:高速快取偽共享 268
16.10.2 實驗16-2:使用Perf C2C 發現高速快取偽共享 268
第 17章 TLB管理 269
17.1 TLB基礎知識 270
17.2 TLB重名與同名問題 273
17.2.1 重名問題 273
17.2.2 同名問題 274
17.3 ASID 274
17.4 TLB管理指令 276
17.4.1 TLB維護指令介紹 277
17.4.2 TLB廣播 278
17.4.3 TLB維護指令的執行次序 278
17.5 TLB案例分析 278
17.5.1 TLB在Linux核心中的套用 278
17.5.2 ASID在Linux核心中的套用 281
17.5.3 Linux核心中的TLB 維護操作 282
17.5.4 BBM機制 284
第 18章 記憶體屏障指令 287
18.1 記憶體屏障指令產生的原因 287
18.1.1 順序一致性記憶體模型 288
18.1.2 處理器一致性記憶體模型 289
18.1.3 弱一致性記憶體模型 289
18.1.4 ARM64處理器的記憶體模型 290
18.2 ARM64中的記憶體屏障指令 290
18.2.1 使用記憶體屏障指令的場景 290
18.2.2 ARM64里的記憶體屏障指令 291
18.2.3 DMB指令 291
18.2.4 DSB指令 293
18.2.5 DMB和DSB指令的參數 294
18.2.6 單方向記憶體屏障原語 294
18.2.7 ISB指令 297
18.2.8 高速快取維護指令與記憶體屏障指令 299
18.3 案例分析 300
18.3.1 訊息傳遞問題 301
18.3.2 單方向記憶體屏障與自旋鎖 302
18.3.3 信箱傳遞訊息 304
18.3.4 與數據高速快取相關的案例 305
18.3.5 與指令高速快取相關的案例 307
18.3.6 與TLB相關的案例 309
18.3.7 DMA案例 310
18.3.8 Linux核心中使指令高速快取失效 310
第 19章 合理使用記憶體屏障指令 312
19.1 存儲緩衝區與寫記憶體屏障指令 313
19.2 無效佇列與讀記憶體屏障指令 318
19.3 記憶體屏障指令總結 321
19.4 ARM64的記憶體屏障指令的區別 322
19.5 案例分析:Linux核心中的記憶體屏障指令 323
19.5.1 第 一次使用記憶體屏障指令 324
19.5.2 第二次使用記憶體屏障指令 326
19.5.3 第三次使用記憶體屏障指令 329
19.5.4 第四次使用記憶體屏障指令 330
19.5.5 總結:記憶體屏障指令的使用 331
第 20章 原子操作 332
20.1 原子操作介紹 332
20.2 獨占記憶體訪問指令 333
20.3 獨占記憶體訪問工作原理 334
20.3.1 獨占監視器 334
20.3.2 獨占監視器與快取一致性 336
20.3.3 獨占監視器的粒度 338
20.4 原子記憶體訪問操作指令 338
20.5 比較並交換指令 341
20.6 WFE指令在自旋鎖中的套用 342
第 21章 作業系統相關話題 344
21.1 C語言常見陷阱 344
21.1.1 數據模型 344
21.1.2 數據類型轉換與整型提升 346
21.1.3 移位操作 348
21.2 函式調用標準 349
21.3 棧布局 351
21.4 創建進程 352
21.4.1 進程控制塊 352
21.4.2 0號進程 353
21.4.3 do_fork函式的實現 354
21.4.4 進程上下文切換 355
21.4.5 新進程的第 一次執行 357
21.5 簡易進程調度器 357
21.5.1 擴展進程控制塊 358
21.5.2 就緒佇列run_queue 358
21.5.3 調度佇列類 358
21.5.4 簡易調度器的實現 360
21.5.5 自願調度 360
21.5.6 搶占調度 362
21.5.7 測試用例 363
21.6 系統調用 364
21.6.1 系統調用介紹 364
21.6.2 用戶態調用SVC指令 364
21.6.3 核心態對系統調用的處理 365
21.6.4 系統調用表 366
21.7 系統啟動 367
21.8 實驗 368
21.8.1 實驗21-1:觀察棧布局 368
21.8.2 實驗21-2:進程創建 369
21.8.3 實驗21-3:進程調度 369
21.8.4 實驗21-4:新增一個 malloc()系統調用 369
21.8.5 實驗21-5:新增一個clone() 系統調用 370
第 22章 浮點運算與NEON指令 371
22.1 數據模型 371
22.2 浮點運算 373
22.2.1 浮點數 373
22.2.2 浮點控制暫存器與浮點狀態暫存器 375
22.2.3 浮點數的條件操作碼 377
22.2.4 常用浮點運算指令 377
22.3 NEON指令集 378
22.3.1 SISD和SIMD 378
22.3.2 矢量運算與標量運算 379
22.3.3 載入與存儲指令LD1與 ST1 380
22.3.4 載入與存儲指令LD2和 ST2 382
22.3.5 載入與存儲指令LD3和 ST3 383
22.3.6 載入與存儲指令LD4和 ST4 385
22.3.7 載入指令的特殊用法 385
22.3.8 搬移指令 386
22.3.9 反轉指令 388
22.3.10 提取指令 389
22.3.11 交錯變換指令 390
22.3.12 查表指令 391
22.3.13 乘加指令 391
22.3.14 矢量算術指令 393
22.4 案例分析22-1:RGB24轉BGR24 …..393
22.4.1 使用C語言實現RGB24轉 BGR24 394
22.4.2 手工編寫NEON彙編函式 394
22.4.3 使用NEON內建函式 395
22.4.4 測試 395
22.5 案例分析22-2:4×4矩陣乘法運算 397
22.5.1 使用C語言實現4×4矩陣乘法運算 397
22.5.2 手工編寫NEON彙編函式 398
22.5.3 使用NEON內建函式 401
22.5.4 測試 403
22.6 自動矢量最佳化 404
22.7 實驗 406
22.7.1 實驗22-1:浮點運算 406
22.7.2 實驗22-2:RGB24轉BGR32…… 407
22.7.3 實驗22-3:8×8矩陣乘法 運算….. 407
第 23章 可伸縮矢量計算與最佳化 408
23.1 SVE指令介紹 408
23.1.1 SVE暫存器組 408
23.1.2 SVE指令語法 410
23.2 搭建SVE運行和調試環境 410
23.3 SVE特有的編程模式 412
23.3.1 斷言指令 412
23.3.2 聚合載入和離散存儲 414
23.3.3 基於斷言的循環控制 415
23.3.4 基於軟體推測的向量分區 421
23.4 SVE與SVE2指令集 422
23.5 案例分析23-1:使用SVE指令最佳化strcmp()函式 422
23.5.1 使用純彙編方式 423
23.5.2 測試 425
23.6 案例分析23-2:RGB24轉BGR24 ….425
23.6.1 使用純彙編方式 426
23.6.2 使用內嵌彙編方式 426
23.6.3 測試 427
23.7 案例分析23-3:4×4矩陣乘法運算 428
23.7.1 使用內嵌彙編方式 428
23.7.2 測試 430
23.8 實驗 431
23.8.1 實驗23-1:RGB24轉BGR32 431
23.8.2 實驗23-2:8×8矩陣乘法運算 432
23.8.3 實驗23-3:使用SVE指令最佳化strcpy()函式 432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