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I HOOK

API HOOK技術是一種用於改變API執行結果的技術,Microsoft 自身也在Windows作業系統裡面使用了這個技術,如Windows兼容模式等。 API HOOK 技術並不是計算機病毒專有技術,但是計算機病毒經常使用這個技術來達到隱藏自己的目的。

基本介紹

  • 外文名:API HOOK
  • 用於:改變API執行結果的技術
  • 套用:如Windows兼容模式等
  • 目的:計算機病毒隱藏自己的技術
API HOOK解釋,API HOOK和PE檔案的關係,Hook解釋,Hook原理,系統鉤子與執行緒鉤子,Hook的套用模式,觀察模式,注入模式,替換模式,集權模式,修復模式,破解模式,外掛程式模式,共享模式,在VB6.0中的聲明,

API HOOK解釋

在windows系統下編程,應該會接觸到api函式的使用,常用的api函式大概有2000個左右。今天隨著控制項,stl等高效編程技術的出現,api的使用機率在普通的用戶程式上就變得越來越小了。當諸如控制項這些現成的手段不能實現的功能時,我們還需要藉助api。最初有些人對某些api函式的功能不太滿意,就產生了如何修改這些api,使之更好的服務於程式的想法,這樣api hook就自然而然的出現了。我們可以通過api hook,改變一個系統api的原有功能。基本的方法就是通過hook“接觸”到需要修改的api函式入口點,改變它的地址指向新的自定義的函式。api hook並不屬於msdn上介紹的13類hook中的任何一種。所以說,api hook並不是什麼特別不同的hook,它也需要通過基本的hook提高自己的許可權,跨越不同進程間訪問的限制,達到修改api函式地址的目的。對於自身進程空間下使用到的api函式地址的修改,是不需要用到api hook技術就可以實現的。

API HOOK和PE檔案的關係

api hook技術的難點,並不在於hook技術,而在於對PE結構的學習和理解。如何修改api函式的入口地址?這就需要學習pe執行檔(.exe,.dll等)如何被系統映射到進程空間中,這需要學習pe格式的基本知識。windows已經提供了很多數據結構struct幫助我們訪問pe格式,記住它們,我們就不要自己計算格式的具體位元組位置這些繁瑣的細節。但是從api hook的實現來看,pe格式的訪問部分仍然是整個編程實現中最複雜的一部分,對於經常crack的朋友不在此列。
假設我們已經了解了pe格式,那么我們在哪裡修改api的函式入口點比較合適呢?這個就是輸入符號表imported symbols table(間接)指向的輸入符號地址。
下面對於pe格式的介紹這一部分,學習了pe格式後再看這些就很容易了。
pe格式的基本組成:
DOS檔案頭
以4D5A的16進制即MZ開頭
PE檔案頭
以50450000的PE00開頭
可選頭檔案
包含下面的數據目錄
數據目錄
函式入口地址,基地址,記憶體,檔案對齊粒度之類信息
節表
維護一個所有節的信息
節表1
具有同類特徵的信息,檔案的主體部分
節表2

...

節表n

我們需要從“可選頭”尾的“數據目錄”數組中的第二個元素——輸入符號表的位置,它是一個IMAGE_DATA_DIRECTORY結構,從它中的VirtualAddress地址,“順藤摸瓜”找到api函式的入口地點。
簡單說明如下:
OriginalFirstThunk 指向IMAGE_THUNK_DATA結構數組,為方便只畫了數組的一個元素,AddressOfData 指向IMAGE_IMPORT_BY_NAME結構。
IMAGE_IMPORT_DESCRIPTOR數組:每個引入的dll檔案都對應數組中的一個元素,以全0的元素(20個bytes的0)表示數組的結束
IMAGE_THUNK_DATA32數組:同一組的以全0的元素(4個bytes的0)表示數組的結束,每個元素對應一個IMAGE_IMPORT_BY_NAME結構
IMAGE_IMPORT_BY_NAME:如..@Consts@initialization$qqrv. 表示
Unmangled Borland C++ Function: qualified function __fastcall Consts::initialization()
如果PE檔案從kernel32.dll中引入10個函式,那么IMAGE_IMPORT_DESCRIPTOR 結構的 Name1域包含指向字元串"kernel32.dll"的RVA,同時每個IMAGE_THUNK_DATA 數組有10個元素。(RVA是指相對地址,每一個執行檔在載入到記憶體空間前,都以一個基址作為起點,其他地址以基址為準,均以相對地址表示。這樣系統載入程式到不同的記憶體空間時,都可以方便的算出地址)
上述這些結構可以在winnt.h,ImageHlp.h頭檔案里查到。

Hook解釋

Hook是Windows中提供的一種用以替換DOS下“中斷”的系統機制,中文譯為“掛鈎”或“鉤子”。在對特定的系統事件進行hook後,一旦發生已hook事件,對該事件進行hook的程式就會受到系統的通知,這時程式就能在第一時間對該事件做出回響。
API HOOK原理圖API HOOK原理圖
另一解釋:鉤子(Hook),是Windows訊息處理機制的一個平台,應用程式可以在上面設定子程以監視指定視窗的某種訊息,而且所監視的視窗可以是其他進程所創建的。當訊息到達後,在目標視窗處理函式之前處理它。鉤子機制允許應用程式截獲處理window訊息或特定事件。
鉤子實際上是一個處理訊息的程式段,通過系統調用,把它掛入系統。每當特定的訊息發出,在沒有到達目的視窗前,鉤子程式就先捕獲該訊息,亦即鉤子函式先得到控制權。這時鉤子函式即可以加工處理(改變)該訊息,也可以不作處理而繼續傳遞該訊息,還可以強制結束訊息的傳遞。

Hook原理

每一個Hook都有一個與之相關聯的指針列表,稱之為鉤子鍊表,由系統來維護。這個列表的指針指向指定的,應用程式定義的,被Hook子程調用的回調函式,也就是該鉤子的各個處理子程。當與指定的Hook類型關聯的訊息發生時,系統就把這個訊息傳遞到Hook子程。一些Hook子程可以只監視訊息,或者修改訊息,或者停止訊息的前進,避免這些訊息傳遞到下一個Hook子程或者目的視窗。最近安裝的鉤子放在鏈的開始,而最早安裝的鉤子放在最後,也就是後加入的先獲得控制權。
實現機理實現機理
Windows 並不要求鉤子子程的卸載順序一定得和安裝順序相反。每當有一個鉤子被卸載,Windows 便釋放其占用的記憶體,並更新整個Hook鍊表。如果程式安裝了鉤子,但是在尚未卸載鉤子之前就結束了,那么系統會自動為它做卸載鉤子的操作。
鉤子子程是一個應用程式定義的回調函式(CALLBACK Function),不能定義成某個類的成員函式,只能定義為普通的C函式。用以監視系統或某一特定類型的事件,這些事件可以是與某一特定執行緒關聯的,也可以是系統中所有執行緒的事件。

系統鉤子與執行緒鉤子

SetWindowsHookEx()函式的最後一個參數決定了此鉤子是系統鉤子還是執行緒鉤子。
api hook基本原理和實現api hook基本原理和實現
執行緒鉤子用於監視指定執行緒的事件訊息。執行緒鉤子一般在當前執行緒或者當前執行緒派生的執行緒內。
系統鉤子監視系統中的所有執行緒的事件訊息。因為系統鉤子會影響系統中所有的應用程式,所以鉤子函式必須放在獨立的動態程式庫(DLL) 中。系統自動將包含“鉤子回調函式”的DLL映射到受鉤子函式影響的所有進程的地址空間中,即將這個DLL注入了那些進程。
幾點說明:
(1)如果對於同一事件(如滑鼠訊息)既安裝了執行緒鉤子又安裝了系統鉤子,那么系統會自動先調用執行緒鉤子,然後調用系統鉤子。
(2)對同一事件訊息可安裝多個鉤子處理過程,這些鉤子處理過程形成了鉤子鏈。當前鉤子處理結束後應把鉤子信息傳遞給下一個鉤子函式。
(3)鉤子特別是系統鉤子會消耗訊息處理時間,降低系統性能。只有在必要的時候才安裝鉤子,在使用完畢後要及時卸載

Hook的套用模式

觀察模式

最為常用,像Windows提供的SetWindowHook就是典型地為這類套用準備的。而且這也是最普遍的用法。這個模式的特點是,在事情發生的時候,發出一個通知信息。觀察者只可以查看過程中的信息,根據自己關心的內容處理自己的業務,但是不可以更改原來的流程。
全局鉤子中,經常使用的滑鼠訊息、鍵盤訊息的監視等套用。金山詞霸螢幕取詞的功能是一個典型的套用(具體技術可以參考此類文章)。

注入模式

這個模式和觀察模式最大的不一樣的地方在於,注入的代碼是為了擴展原始代碼的功能業務。外掛程式模式是此類模式的典型案例.不管瘦核心的外掛程式系統(如Eclipse)還是胖核心的外掛程式系統(如Delphi、Visual Studio等IDE環境),其對外提供的外掛程式接口都是為了擴展本身系統的功能的.這種擴展的套用方式的典型特點,就是新的擴展代碼和原來的代碼會協調處理同類業務。

替換模式

如果針對套用目的不同,可以叫修復模式或破解模式。前者是為了修改系統中的BUG,後者是為了破解原有系統的限制。很多黑客使用此種模式,將訪問加密鎖的DLL中的導出表,替換成自己的函式,這樣跳過對軟體的控制代碼。這類套用的難點是,找出函式的參數。這類模式的特點是,原有的代碼會被新的代碼所替換。
前面三個是基本模式,還有很多和實際套用相關的模式。

集權模式

此類模式的出現,大都是為了在全部系統中,統一處理某類事情。它的特點不在於注入的方式,而在於處理的模式。這個模式,大都套用到某類服務上,比如鍵盤服務,滑鼠服務,印表機服務等等特定服務上。通過統一接管此類服務的訪問,限制或者協調對服務的訪問。比如鍵盤鎖功能的實現,就是暫時關閉鍵盤的所有套用。這類模式的特點主要會和特點服務有關聯。

修復模式

替換模式的一種,這裡強調的是其套用的目的是為了修復或擴展原有系統的功能。

破解模式

替換模式的一種,這裡強調的是其套用的目的是為了跳過原有系統的一部分代碼。如加密檢測代碼,網路檢測代碼等等。

外掛程式模式

注入模式的一種,在系統的內部直接依靠HOOK機制進行擴展業務功能。

共享模式

這類套用中,經常是為了獲取對方的數據。必然我希望獲取對方系統中,所有字元串的值。可以通過替換對方的記憶體管理器,導出所有字元串。這個套用比較特殊。不過其特點在於,目的是達到系統之間的數據共享。其實現,可能是觀察模式,也可能是替換模式。

在VB6.0中的聲明

公有聲明:Public Declare Function SetWindowsHookEx Lib "user32" Alias "SetWindowsHookExA" (ByVal idHook As Long, ByVal lpfn As Long, ByVal hmod As Long, ByVal dwThreadId As Long) As Long
私有聲明:Private Declare Function SetWindowsHookEx Lib "user32" Alias "SetWindowsHookExA" (ByVal idHook As Long, ByVal lpfn As Long, ByVal hmod As Long, ByVal dwThreadId As Long) As Long
api hook基本原理和實現api hook基本原理和實現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