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SYS 18.0有限元分析學習寶典

ANSYS 18.0有限元分析學習寶典

《ANSYS 18.0有限元分析學習寶典》是2017年機械工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賈雪艷、劉平安等。

基本介紹

  • 書名:ANSYS 18.0有限元分析學習寶典
  • 作者:賈雪艷、劉平安等
  • 出版社:機械工業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7年9月1日
  • ISBN:9787111574613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ANSYS 18.0有限元分析學習寶典》以ANSYS 18.0為依據,對ANSYS分析的基本思路、操作步驟、套用技巧進行詳細介紹,並結合典型工程套用實例詳細講述ANSYS的具體工程套用方法。
《ANSYS 18.0有限元分析學習寶典》共分為5篇,第1篇為操作基循祝才礎篇,詳細介紹ANSYS分析的基本步驟和方法,共6章,依次介紹ANSYS 18.0概述、幾何建模、劃分格線、施載入荷、求解、後處理;第2篇為專題實例篇,按不同的分析專題講解各種分析專題的參數設定方法與技巧,共8章,依次介紹結構靜力分析、模態分析、諧回響分析、瞬態動力學分析、譜分析、非線性分析、結構屈曲分析、接觸問題分析;第3篇為熱分析篇,共2章,舉精去葛依境主套次介紹穩態熱分析與瞬態熱分析、熱輻射和相變分析;第4篇為電磁分析篇,共3章,依次介紹電磁場分析、磁場分析、電場分析;第5篇為耦合場分析篇,共3章,依次介紹耦合場分析、直接耦合場分析、多場求解-MFS單碼的耦合分析。

圖書目錄

前言
第1篇 操作基礎篇
第1章 ANSYS 18.0概述
1.1 ANSYS介紹
1.1.1 ANSYS的功能
1.1.2 ANSYS的發展
1.2 ANSYS檔案系統
1.2.1 檔案類型
1.2.2 檔案管理
1.3 ANSYS 18.0的用戶界面
1.4 ANSYS分析過程
1.4.1 建立模型
1.4.2 載入並求解
1.4.3 後處理
1.5 實例—懸臂樑應力分析
1.5.1 問題描述
1.5.2 GUI路徑模式
1.5.3 命令流籃戶駝方式
第2章 幾何建模
2.1 幾何建模概論
2.1.1 自底向上創建幾何模型
2.1.2 自頂向下創建幾何模型
2.1.3 布爾運算操作
2.1.4 拖拉和旋轉
2.1.5 移動和複製
2.1.6 修改模型(清除和刪除)
2.1.7 從IGES檔案幾何模型導入到ANSYS
2.2 自頂向下創建幾何模型(體素)
2.2.1 創建面體素
2.2.2 創殼龍建實體體素
2.3 自底向上創建幾何模型
2.3.1 關鍵點
2.3.2 硬點
2.3.3 線
2.3.4 面
2.3.5 體
2.4 工作平面的使用
2.4.1 定義一個新的工作平面
2.4.2 控制工作平面的顯示和樣式
2.4.3 移動工作平面
2.4.4 旋轉工作平面
2.4.5 還原一個已定義的工作平面
2.4.6 工作平面的高級用途
2.5 坐標系簡介
2.5.1 總體坐標系和局部坐標系
2.5.2 顯示坐標系
2.5.3 節點坐標系
2.5.4 單元坐標系
2.5.5 結果坐標系
2.6 使用布爾操作修正幾何模型洪滲灶充
2.6.1 布碑遷喇爾運算的設定
2.6.2 布爾運算之後的圖元編號
2.6.3 交運算
2.6.4 兩兩相交
2.6.5 相加
2.6.6 相減
2.6.7 利用工作平面進行減運算
2.6.8 搭接
2.6.9 分割
2.6.10 粘接(或合併)
2.7 移動、複製和縮放幾何模型
2.7.1 按照樣本生成圖元
2.7.2 由對稱映像生成圖元
2.7.3 將樣本圖元轉換坐標系
2.7.4 實體模型圖元的縮放
2.8 從IGES檔案中將幾何模型導入ANSYS
2.9 實例—輸入IGES單一實體
2.10 實例—對輸入模型進行修改
2.11 實例—旋轉外輪的實體建模
2.11.1 GUI方式
2.11.2 命令流方式
第3章 劃分格線
3.1 有限元格線概論
3.2 設定單元屬性
3.2.1 生成單元屬性表
3.2.2 在劃分格線之前分配單元屬性
3.3 格線劃分的控制
3.3.1 ANSYS格線劃分工具(MeshTool)
3.3.2 單元形狀
3.3.3 選擇自由格線或映射格線劃分
3.3.4 控制單元邊中節點的位置
3.3.5 劃分自由格線時的單元尺寸控制(SmartSizing)
3.3.6 映射格線劃分中單元的默認尺寸
3.3.7 局部格線劃分控制
3.3.8 內部格線劃分控制
3.3.9 生成過渡稜錐單元
3.3.10 將退化的四面體單元轉化為非退化的形式
3.3.11 執行層格線劃分
3.4 自由格線劃分和映射格線劃分控制
3.4.1 自由格線劃分
3.4.2 映射格線劃分
3.5 延伸和掃掠生成有限元模型
3.5.1 延伸(Extrude)生成格線
3.5.2 掃掠(VSWEEP)生成格線
3.6 修正有限元模型
3.6.1 局部細化格線
3.6.2 移動和複製節點及單元
3.6.3 控制面、線和單元的法向
3.6.4 修改單元屬性
3.7 直接通過節點和單元生成有限元模型
3.7.1 節點
3.7.2 單元
3.8 編號控制
3.8.1 合併重複項
3.8.2 編號壓縮
3.8.3 設定起始編號
3.8.4 編號偏差
3.9 實例—旋轉外輪的格線劃分
3.9.1 GUI方式
3.9.2 命令流方式
第4章 施載入荷
4.1 載荷概論
4.1.1 載荷簡介
4.1.2 載荷步、子步和平衡疊代
4.1.3 時間參數
4.1.4 階躍載荷與坡道載荷
4.2 施載入荷
4.2.1 載荷分類
4.2.2 軸對稱載荷與反作用力
4.2.3 利用表格施載入荷
4.2.4 利用函式施載入荷和邊界條件
4.3 設定載荷步選項
4.3.1 通用選項
4.3.2 動力學分析選項
4.3.3 非線性選項
4.3.4 輸出控制
4.3.5 Biot-Savart選項
4.3.6 譜分析選項
4.3.7 創建多載荷步檔案
4.4 實例—旋轉外輪的載荷和約束施加
4.4.1 GUI方式
4.4.2 命令流方式
第5章 求解
5.1 求解概論
5.1.1 使用直接求解法
5.1.2 使用其他求解器
5.1.3 獲得解答
5.2 利用特定的求解控制器指定求解類型
5.2.1 使用Abridged Solution選單命令
5.2.2 使用求解控制對話框
5.3 多載荷步求解
5.3.1 多重求解法
5.3.2 使用載荷步檔案法
5.3.3 使用數組參數法(矩陣參數法)
5.4 實例—旋轉外輪模型求解
第6章 後處理
6.1 後處理概述
6.1.1 結果檔案
6.1.2 後處理可用的數據類型
6.2 通用後處理器(POST1)
6.2.1 將數據結果讀入資料庫
6.2.2 圖像顯示結果
6.2.3 列表顯示結果
6.2.4 將結果旋轉到不同坐標系中並顯示
6.3 時間歷程後處理(POST26)
6.3.1 定義和儲存POST26變數
6.3.2 檢查變數
6.3.3 POST26後處理器的其他功能
6.4 實例—旋轉外輪計算結果後處理
2.5.3 節點坐標系
2.5.4 單元坐標系
2.5.5 結果坐標系
2.6 使用布爾操作修正幾何模型
2.6.1 布爾運算的設定
2.6.2 布爾運算之後的圖元編號
2.6.3 交運算
2.6.4 兩兩相交
2.6.5 相加
2.6.6 相減
2.6.7 利用工作平面進行減運算
2.6.8 搭接
2.6.9 分割
2.6.10 粘接(或合併)
2.7 移動、複製和縮放幾何模型
2.7.1 按照樣本生成圖元
2.7.2 由對稱映像生成圖元
2.7.3 將樣本圖元轉換坐標系
2.7.4 實體模型圖元的縮放
2.8 從IGES檔案中將幾何模型導入ANSYS
2.9 實例—輸入IGES單一實體
2.10 實例—對輸入模型進行修改
2.11 實例—旋轉外輪的實體建模
2.11.1 GUI方式
2.11.2 命令流方式
第3章 劃分格線
3.1 有限元格線概論
3.2 設定單元屬性
3.2.1 生成單元屬性表
3.2.2 在劃分格線之前分配單元屬性
3.3 格線劃分的控制
3.3.1 ANSYS格線劃分工具(MeshTool)
3.3.2 單元形狀
3.3.3 選擇自由格線或映射格線劃分
3.3.4 控制單元邊中節點的位置
3.3.5 劃分自由格線時的單元尺寸控制(SmartSizing)
3.3.6 映射格線劃分中單元的默認尺寸
3.3.7 局部格線劃分控制
3.3.8 內部格線劃分控制
3.3.9 生成過渡稜錐單元
3.3.10 將退化的四面體單元轉化為非退化的形式
3.3.11 執行層格線劃分
3.4 自由格線劃分和映射格線劃分控制
3.4.1 自由格線劃分
3.4.2 映射格線劃分
3.5 延伸和掃掠生成有限元模型
3.5.1 延伸(Extrude)生成格線
3.5.2 掃掠(VSWEEP)生成格線
3.6 修正有限元模型
3.6.1 局部細化格線
3.6.2 移動和複製節點及單元
3.6.3 控制面、線和單元的法向
3.6.4 修改單元屬性
3.7 直接通過節點和單元生成有限元模型
3.7.1 節點
3.7.2 單元
3.8 編號控制
3.8.1 合併重複項
3.8.2 編號壓縮
3.8.3 設定起始編號
3.8.4 編號偏差
3.9 實例—旋轉外輪的格線劃分
3.9.1 GUI方式
3.9.2 命令流方式
第4章 施載入荷
4.1 載荷概論
4.1.1 載荷簡介
4.1.2 載荷步、子步和平衡疊代
4.1.3 時間參數
4.1.4 階躍載荷與坡道載荷
4.2 施載入荷
4.2.1 載荷分類
4.2.2 軸對稱載荷與反作用力
4.2.3 利用表格施載入荷
4.2.4 利用函式施載入荷和邊界條件
4.3 設定載荷步選項
4.3.1 通用選項
4.3.2 動力學分析選項
4.3.3 非線性選項
4.3.4 輸出控制
4.3.5 Biot-Savart選項
4.3.6 譜分析選項
4.3.7 創建多載荷步檔案
4.4 實例—旋轉外輪的載荷和約束施加
4.4.1 GUI方式
4.4.2 命令流方式
第5章 求解
5.1 求解概論
5.1.1 使用直接求解法
5.1.2 使用其他求解器
5.1.3 獲得解答
5.2 利用特定的求解控制器指定求解類型
5.2.1 使用Abridged Solution選單命令
5.2.2 使用求解控制對話框
5.3 多載荷步求解
5.3.1 多重求解法
5.3.2 使用載荷步檔案法
5.3.3 使用數組參數法(矩陣參數法)
5.4 實例—旋轉外輪模型求解
第6章 後處理
6.1 後處理概述
6.1.1 結果檔案
6.1.2 後處理可用的數據類型
6.2 通用後處理器(POST1)
6.2.1 將數據結果讀入資料庫
6.2.2 圖像顯示結果
6.2.3 列表顯示結果
6.2.4 將結果旋轉到不同坐標系中並顯示
6.3 時間歷程後處理(POST26)
6.3.1 定義和儲存POST26變數
6.3.2 檢查變數
6.3.3 POST26後處理器的其他功能
6.4 實例—旋轉外輪計算結果後處理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