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M-7空空飛彈(AIM-7)

AIM-7空空飛彈

AIM-7一般指本詞條

AIM-7空空飛彈(英文:AIM-7 air-to-air missile,綽號:Sparrow,譯文:麻雀),是美國一型中程雷達半主動制導空空飛彈。

AIM-7空空飛彈具有全天候、全向攻擊性,曾經在美國空軍、海軍、海軍陸戰隊航空兵中廣泛裝備,同時也外銷多個北約國家,被空軍或海軍航空兵採用。

AIM-7空空飛彈從1946年開始研製,其後來的各種改進型號從20世紀50年代末到90年代長期作為西方國家主力超視距空戰兵器並在戰爭中廣泛使用,隨著新一代超視距空空飛彈AIM-120裝備部隊,陸續退役。

基本介紹

  • 中文名:AIM-7空空飛彈
  • 外文名:AIM-7 air-to-air missile
  • 次型/級AIM-120空空飛彈
  • 研製單位:斯佩里和雷神公司 
  • 研製時間:1947年-1956年 
  • 服役時間:1955年 
  • 國家:美國 
  • 飛彈類型:空空飛彈 
  • 首飛時間:1948年8月 
發展沿革,研製背景,建造沿革,服役歷程,技術特點,設計特點,氣動結構,動力系統,制導方式,性能數據,服役動態,衍生型號,系列型號,改型型號,總體評價,

發展沿革

研製背景

20世紀40年代末,美國海軍決定發展一種用於空戰的制導武器。1946年5月,斯佩里公司(Sperry)設立特種武器部開始研製工作,並決定在標準5英寸(127毫米)直徑的機載無控航空火箭基礎上研發一種採用雷達波束制導的有控機載航空火箭,以此作為海軍當時進行的HotShot項目的一個組成部分,此即為AIM-7飛彈的最初設計需求。該型號有控火箭最初被命名為KAS-1,後來更名為AAM-2,當時火箭的制導和控制部分由斯佩里公司負責,彈體結構由道格拉斯飛機製造公司研發。但是由於彈體直徑太小,放不下太多電子設備,火箭的性能受到制約。最終促使道格拉斯公司決定將火箭的彈體直徑擴展為8英寸(203毫米)。
AIM-7空空飛彈
最初的AAM-2(AIM-7A)

建造沿革

1947年3月,斯佩里公司提出三點式導引法單波束系統,5月簽訂契約,7月正式命名為“麻雀”,用於第一批“麻雀”飛彈的研發費用約3000萬美元,設計歷時6年。
AIM-7空空飛彈
機翼下掛載的AIM-7A(“麻雀”Ⅰ)空空飛彈
1948年8月,“麻雀”進行第一次無動力飛行,同年AAM-2被改稱為AAM-N-2飛彈。
1950年,道格拉斯公司決定研髮帶有主動雷達導引頭的麻雀飛彈,最初被命名為XAAM-N-2A“麻雀Ⅱ” 飛彈,而最初的“麻雀”飛彈則被命名為“麻雀Ⅰ”型飛彈。
1951年,AAM-N-2飛彈開始投產,最初型號生產了2000枚。1951年,雷神公司決定研製雷達半主動制導的AAM-N-6“麻雀Ⅲ”飛彈,後續編號改為AIM-7C。
1952年,“麻雀Ⅱ”又有了新的編號AAM-N-3,後續改為AIM-7B。
1952年12月,XAAM-N-2進行了首次空中攔截試驗。

服役歷程

1955年,由於研發進度的拖延,AIM-7A開始進入美海軍服役,裝備在F3H-2M和F7U戰鬥機上。
AIM-7空空飛彈
F/A-18C發射AIM-7
1958年,第一批AIM-7C飛彈進入美國海軍服役。
1962年,AAM-N-2飛彈統一被命名AIM-7A。
1969年,AIM-7E-2被用於越南戰場。
1991年,海灣戰爭中,美國空軍用AIM-7F/7M共擊落了25架伊拉克飛機。此外,AIM-7還被銷往澳大利亞,加拿大,埃及,希臘,伊拉克,伊朗,以色列,義大利,日本,約旦,科威特,馬來西亞,沙烏地阿拉伯,新加坡,巴基斯坦,韓國,西班牙,土耳其,英國等國家和地區。
20世紀90年代,隨著AIM-120飛彈的陸續服役,AIM-7飛彈開始退出美軍的裝備序列,但是還將在一些國家空軍中服役一段時間。

技術特點

設計特點

AIM-7有多種改型,包括麻雀Ⅰ型 ,麻雀Ⅱ型,麻雀Ⅲ型,發展為AIM-7系列:AIM-7A,AIM-7B,AIM-7C,AIM-7D,AIM-7E,AIM-7E-2,AIM-7E-3,AIM-7E-4,AIM-7F,AIM-7G,AIM-7H,AIM-7M,AIM-7P,AIM-7R等12種型號,主要是結構和布局上的變化和技術上的進步,其中大多數是AIM-7E,也有較先進的AIM-7M。
AIM-7空空飛彈(AIM-7)
“麻雀Ⅲ”型飛彈
AIM-7飛彈按作戰性能水平,可分為三代:第一代AIM-7A,只能用於尾追攻擊;第二代AIM-7C/7D/7E/7E-2,具有一定的全天候、全向攻擊能力;第三代AIM-7F/7M/7P/7R,具有全天候、全向攻擊、上視/上射和下視/下射能力。

氣動結構

彈型
AIM-7空空飛彈的外形從初始型號到最終型號變化很大,各型採用相同的全動式彈翼控制的氣動外形布局。以AIM-7E/F/M型為例,飛彈為細長圓柱彈體,頭部呈尖卵形,有4個全動式十字形三角彈翼位於彈體中部,4個固定的三角形安定面位於彈體尾部。全動彈翼和安定面在彈身上的配置為串聯X-X型,全動式彈翼起控制舵作用,其中一對彈翼可差動偏轉,起橫滾穩定作用;固定式安定面起縱向穩定作用。
AIM-7空空飛彈(AIM-7)
AIM-7飛彈外型與結構
AIM-7A型與該系列中的其他飛彈相比具有獨特的外觀,其採用大而陡峭的前後翼片,後翼略小於前翼,所有翼的尖端也都是尖銳的,這不同於後來的型號。
AIM-7B型採用圓柱形長彈體,更加圓弧型的彈頭,以及前後三角形的彈翼,彈體比其他“麻雀”長得多,前後彈翼之間的距離也明顯更長,也是最後一型帶有尖銳前翼的“麻雀”。AIM-7C比AIM-7B採用了更短的彈體(雖然仍然比AIM-7A更長),更尖銳的彈頭,以及不那么陡峭的前翼,之後所有後續型號的外觀幾乎與AIM-7C無法區分。
結構
AIM-7飛彈經歷了幾次改進,彈體結構總體保持了穩定。在具體結構上,由於該系列各型號飛彈的改進發展程度不同,存在著相當差異。“麻雀”的彈體和散熱片均為金屬材料。
AIM-7空空飛彈(AIM-7)
1980年F-4C上的AIM-7E
AIM-7A型採用模組化艙段結構,分為3個艙段,彈頭為引信/戰鬥部艙,彈體中部為制導控制艙,彈體中後部為固體火箭發動機艙,3個艙段用螺釘連線。彈頭部分安裝保險、解除保險裝置、引信和戰鬥部;制導和控制艙裝有自動駕駛儀、加速度計、天線、計算機和伺服系統;電源裝在旋轉彈翼伺服機構後面。由於採用雷達波束制導,其制導控制艙內裝有陀螺儀、加速度計、天線和接收機、計算裝置、伺服機構、電瓶和高壓能源。
AIM-7E/F/M型彈體內部從前到後依次為:雷達半主動導引頭艙、自動駕駛儀艙、舵機艙、戰鬥部和引信保險執行艙,最後是火箭發動機艙。

動力系統

AIM-7空空飛彈系列型號採用火箭發動機,大多採用固體燃料發動機。AIM-7A為1台1.8KS7800發動機,最大過載30G,採用二元推進劑,含硝酸和胺,AIM-7B和AIM-7C沿用了該型發動機。AIM-7D是唯一採用液體燃料火箭發動機的“麻雀”,其發動機使用可儲存於彈體內的液體燃料,而不必在執行任務之前加注。
AIM-7空空飛彈(AIM-7)
AIM-7飛彈地面維護
AIM-7E使用Mk38固體燃料火箭發動機,使用Flexadyne CTPB推進劑,飛行速度幾乎翻倍,並使其射程增加了兩倍。後來生產的AIM-7E配備了Mk52固體燃料發動機,其性能與Mk38相同。
AIM-7空空飛彈F型,以及M/P型等使用的是Mk58固體燃料火箭發動機,該發動機採用雙推進裝置,發動機外殼粘結顆粒由並列配置的單獨升壓和維持推進劑組成。發動機由三個主要組件組成:裝有推進劑顆粒的殼體、安全點火組件和後部的噴嘴密封部分。

制導方式

AIM-7空空飛彈A型是架束式空對空飛彈,用於對付速度大於1倍音速的轟炸機。B型為主動式雷達制導;C型為全天候全向攻擊的半主動連續波雷達制導的空空飛彈;D型是可超聲速發射的半主動連續波制導的空空飛彈;E型在D型基礎上加大了射程;AIM-7E-2是美國海軍的半主動雷達制導的過渡型格鬥飛彈;F型是脈衝多卜勒兼連續波半主動雷達制導的空空飛彈;G型為實驗性型號;H型為F型的改進型;M型是採用倒置接收機、單脈衝導引頭的半主動脈衝多卜勒制導空空飛彈;P型則為過渡性飛彈;R型為半主動雷達/紅外雙模製導。
AIM-7空空飛彈(AIM-7)
AIM-7空空飛彈

性能數據

彈體參數
AIM-7A
AIM-7B
AIM-7C
AIM-7D
AIM-7E
AIM-7E-2
AIM-7F
AIM-7G/H
AIM-7M/P
AIM-7R
RIM-7M/P
彈長
3.8米
3.85米
3.65-3.66米
3.64
彈徑
0.203米
翼展
0.94米
1.02米
/
彈重
143-148千克
160-176千克
173千克
178千克
195千克
227千克
231千克
230千克
231千克
225千克
戰鬥部
高爆炸藥
高爆炸藥,重27千克
高爆炸藥,重30千克
連續桿式,重29.5千克
連續桿,重32千克
連續桿,重40千克
/
連續桿,重40千克
/
連續桿,重40千克
引信
/
/
無線電近炸
半主動都卜勒雷達近炸
半主動無線電近炸和觸發
半主動雷達近炸MK5.35
主動雷達近炸
主動無線電
/
/
作戰高度
/
/
15000米
20000米
150-18000米
18000米
20000米
/
/
飛彈射程
5-8千米
7千米
24千米(迎頭)
24千米
22-26千米
1500米(最小)
29千米
40千米600米(最小)
/
45-60千米
600米(最小)
/
26-55千米
最大速度
M2.2
M2.5-3
M3
M3-4
M4
/
/
制導方式
雷達波束
主動雷達
半主動連續波雷達
/
半主動脈衝都卜勒加連續波雷達
半主動脈衝都卜勒雷達
半主動雷達加被動紅外雙模製導
/
動力裝置
1台1.8KS7800發動機
MK38/MK52發動機
MK38Mod2發動機
MK38/MK52發動機
Mk58Mod2發動機
Mk58Mod3發動機
MK58Mod4發動機
發射方式
空射
艦射

服役動態

1982年, 黎巴嫩戰爭中,以色列的F-15戰鬥機用麻雀飛彈擊落了一架米格-25戰鬥機。
AIM-7空空飛彈(AIM-7)
1988年F-4G上的AIM-7F
1984年,沙特皇家空軍的F-15戰鬥機用麻雀飛彈擊落了伊朗的兩架F-4戰鬥機。
1990年,波斯灣戰爭中,雷達制導的AIM-7被證明是空軍戰鬥機飛行員使用的有效空對空武器。22架伊拉克固定翼飛機和三架伊拉克直升機被雷達制導的AIM-7麻雀飛彈擊落。

衍生型號

系列型號

AIM-7A
最初代號AAM-N-2空空飛彈,1962年按統一命名體制定為AIM-7A。該彈1948年進行第一次無動力飛行,1951年開始生產,1955年進入服役,1956年停止使用,共生產了200枚。設計時間近6年。
AIM-7空空飛彈(AIM-7)
F-3D戰鬥機掛載的AIM-7A空空飛彈
該飛彈原是為雙座戰鬥機F-3D設計,機載雷達為APQ-36。後因此雙座戰鬥機計畫取消,機載雷達改為APQ-51。由於出現升限18km以上的中程超音速轟炸機,還有可帶大量電子對抗設備的遠程轟炸機和殲擊轟炸機,美海軍航空局又開始著手探討另一種自尋的引導方式的空空飛彈AIM-7C。由於AIM-7A飛彈在使用中存在問題,因此很快退役。
AIM-7B
1950年開始研製,最初被命名為XAAM-N-2A“麻雀Ⅱ”,1952年編號為AAM-N-3,後續改為AIM-7B。帶有主動雷達導引頭的“麻雀Ⅱ”是一種“發射後不用管”的武器,允許載機同時發射多枚飛彈攻擊多個目標。
AIM-7空空飛彈(AIM-7)
XAAM-N-3(AIM-7B)
1955年,道格拉斯公司向美國軍方提議繼續研發改進型“麻雀”,讓它成為新型F5D“天光”戰鬥機的主戰兵器,而且後來加拿大自研的“Avro Arrow”截擊機也選用了“麻雀”作為自己的主戰兵器,配合新型的“阿斯特拉”火控系統使用。由於加拿大成為使用“麻雀”飛彈的第一個外銷用戶,因此獲得許可在魁北克建立一條獨立的飛彈生產線。但是飛彈遲遲不能通過測試,經過長時間研發和美國、加拿大各自的發射試驗,道格拉斯公司最後還是於1956年放棄了努力。加拿大則選擇堅持獨立研發,直到1958年“Avro Arrow”截擊機項目下馬。
AIM-7C/7D
AIM-7A和7B的研發歷程和使用情況並不使軍方滿意,因此開始後繼型號AAM-N-6飛彈(AIM-7C)和AAM-N-6A飛彈(後續編號改為AIM-7D)的研發。該兩型飛彈的結構性能基本相當,最大的差別是後者採用了新型可存儲液體燃料火箭發動機,飛彈的飛行性能有了明顯提高。此外飛彈的制導系統也做了改進,使得其在高速飛行情況下也能有效跟蹤目標。
AIM-7空空飛彈(AIM-7)
F3H-2N 發射 AAM-N-6 麻雀 III 飛彈的情景
1959年,AAM-N-6A飛彈入役,總共生產了7500枚。1961年列裝的AIM-7D飛彈的射程15千米,它裝有需要載機持續鎖定目標的半動雷達搜尋系統。1962年美國海軍做出決定:使用AAM-N-6A飛彈裝備新型的F-110A(就是後來的F-4)戰鬥機,當時軍方給的編號是AIM-101(同屬AIM-7D)。
AIM-7E
AAM-N-6B型,該型號引入了改進的固體燃料火箭發動機,使速度提高了一倍,並使其射程增加了兩倍,是“麻雀”產量最高的系列,約有25000枚。其主要攻擊目標是機動能力不大於3G的轟炸機和殲擊機,該彈發射重量204千克,動力裝置為一台MK38Mod2固體火箭發動機。實戰中暴露了該型飛彈一些缺陷,如:射程太短,鎖定目標耗時太長。這些飛彈在攻擊高度機動的目標時效率非常低,命中率低於10%。
AIM-7E-2
1969年,AIM-7E-2飛彈開始服役,為了能在近距離空中格鬥中派上用場,飛彈的引信做了很多改進,並且其彈翼被裁剪,以增加其機動性,因此被戲稱為“狗斗麻雀”。通過改進,AIM-7E-2型飛彈增強了近距離作戰能力,使得飛彈在視線距離內仍能跟蹤高速空中目標,並且保留了迎頭攻擊能力。之後的AIM-7E-3具有進一步改進的引信和更高的可靠性,並且AIM-7E-4特別適用於與高功率戰鬥機雷達(如F-14的A/AWG-9)一起使用。儘管存在種種問題,但在越南空戰中,有50架飛機被該型號飛彈擊落。
AIM-7空空飛彈(AIM-7)
F-4E 機身下掛載的 AIM-7E-2“狗斗麻雀”
AIM-7F
1972年1月,伴隨著“麻雀”飛彈在越戰中使用經驗的積累還有電子技術的進步,雷神公司開始研製大改的AIM-7F,新一代“麻雀”飛彈嘗試突破以往對於雷達制導空空飛彈的各種限制,採用了一種新型的兩級推力發動機-大力神Mk58Mod2,比起AIM-7E-2,該型飛彈射程更遠;導引控制段由固態電子元器件組成,可靠性有了提高;此外還換裝了大威力的飛彈戰鬥部。即使做了如此多的改進,飛彈還是為未來升級預留了空間。
AIM-7空空飛彈(AIM-7)
F/A-18發射AIM-7
1975年時,軍方開始研發改進的AIM-7F,並持續到1981年,這一新型號裝備了對單一的脈衝目標干擾的抵抗力。AIM-7F型飛彈於1976年開始服役,作為F-15的主要中距離空對空飛彈。AIM-7F飛彈的正式名稱從麻雀Ⅲ變為普通麻雀。AIM-7F的各種訓練版本被指定為ATM-7F、CATM-7F、DATM-7F和CAM-7F,用於與等效的AIM-7E版本相同的目的。CATM/DATM 7F飛彈也適用於後來的AIM-7M/P版本的訓練。
AIM-7M
AIM-7M是“麻雀”家族中使用最普遍的型號,於1982年開始服役,配備了新型逆向單脈衝導引頭、無線電近炸引信、數字控制電路,此外飛彈彈體也做了流線型處理以便減少空氣阻力,飛彈的低空作戰性能有了很大改進。在較低的海拔和電子對抗環境中,改進了早期飛彈型號的可靠性性能,具有更致命的戰鬥部。經過改進的AIM-7M,其攻擊目標為轟炸機、戰鬥機和巡航飛彈。
AIM-7空空飛彈(AIM-7)
AIM-7M
AIM-7M彈體尺寸與AIM-7E相同,彈重增加到230千克,最大射程為60.98千米。它採用倒置接收機、單脈衝導引頭的半主動脈衝都卜勒雷達制導。AIM-7M的最新軟體版本是H-BuIld,自1987年開始生產。
AIM-7P
AIM-7P型飛彈是在M型系列基礎上進行局部改進而成的一個型號,其主要部件幾乎和M型系列完全相同。最大的改動在飛彈的軟體部分:通過對飛彈控制軟體部分的改進進一步提高了飛彈的性能。而後續的BlockⅡ型飛彈則在硬體上做了改動:增加了新型無線信號接收裝置,這樣使得載機能夠在飛彈發射後仍能對飛彈進行中段連續波制導。按照先前的計畫,美軍希望對所有M型飛彈進行升級,達到P型飛彈的標準,但是M型飛彈早已在歷次戰爭中消耗殆盡,庫存中已經所剩無幾。
AIM-7空空飛彈(AIM-7)
AIM-7空空飛彈
雷神公司仍在升級AIMP/RIM-7PS,將庫存的麻雀飛彈升級到7P標準。雖然AIM-7在美國的服務中已經被AIM-120所代替,但是麻雀可能在一段時間內會繼續與其他國家一起服役,因為它更便宜。
AIM-7R
AIM-7R型是“麻雀”家族最後的改型,在AIM-7P BlockⅡ型飛彈基礎上增加一個紅外線導引頭。由於預算原因,該項目於1997年被取消。

改型型號

AIM-7空空飛彈後來派生出了一系列的地空、艦空飛彈,例如RIM-7M/海麻雀/Sea Sparrow,MIM-7地空飛彈(AIM-7的陸上版),英國的“天空閃光/天光”,義大利的“阿斯派德”。
AIM-7空空飛彈(AIM-7)
海麻雀飛彈
海麻雀
RIM-7海麻雀是以AIM-7為基礎發展的艦載近距離防空飛彈,美國海軍以海麻雀作為艦船防空武器。該型飛彈有多種型別,如RIM-7E、RIM-7H、RIM-7E2、RIM-7F、RIM-7M、RIM-7R等,都是在空射“麻雀”飛彈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其中RIM-7M是標準型,RIM-7R具有紅外/半主動雷達尋的導引頭。RIM-7M制導和控制部分與AIM-7M相同。RIM-7M/P海麻雀的後繼型號是ESSM(進化的海麻雀飛彈),被非正式地稱為RIM-7PTC(具有尾部控制的RIM-7P)或RIM-7T,也被稱為RIM-162。
阿斯派德
義大利政府為了節省研製和裝備費用,根據美國提供的AIM-7E型飛彈相關技術生產了本國版本的-阿斯派德飛彈(Aspide)。初始型號與AIM-7E相當,進行改進和發展後,引入了主動雷達制導,並要求可用於地空、艦空和空空的,三軍通用並能與“麻雀”飛彈互換的多功能飛彈。
AIM-7空空飛彈(AIM-7)
AIM-7空空飛彈
天光
英國航宇公司(BAE)於20世紀70年代得到了AIM-7E-2飛彈的生產許可權,開始生產天光飛彈(Skyflash),具有改進的推進裝置和新增抗干擾功能(ECCM)。天光於1976年開始進入皇家空軍服役,配備給鬼怪FG.1/FGR.2戰鬥機以及後來的狂風F3戰鬥機。此外天光還被出口到瑞典,裝備該國的戰鬥機。

總體評價

AIM-7空空飛彈經過不斷改進,增強了抗干擾能力,提高了導引頭的作用距離,對雷達反射截面較小的目標具有下視下射能力,還能對多目標實施攻擊。
AIM-7空空飛彈(AIM-7)
F-15掛載AIM-7空空飛彈
AIM-7空空飛彈作為第二代空空飛彈的代表,奠定了現代中距空空飛彈的基本設計布局。高彈徑比使得彈體顯得細長,減小了飛行阻力,飛彈無需採用大推力發動機就能獲得較高速度和較遠航程;選擇雷達半主動制導技術使得飛彈在可靠性和命中精度之間獲得了較好平衡,因此後續的中距空空飛彈都採用類似技術方案。
AIM-7空空飛彈的表現可謂中規中矩,歷經改進,截至2010年仍在不少國家空軍服役並衍生出一大批跨國型號。“麻雀”總體設計比較合理給未來的改進打下了良好基礎,由於彈體空間冗餘量大,給後續的改進提供了空間;選擇雷達半主動制導等一批比較成熟的技術使得飛彈的可靠性較高。同時也由於採用的都是成熟技術特別是採用雷達半主動制導技術,飛彈改進潛力比較有限,當未來空戰需要空空飛彈具有“多目標攔截”和“發射後不用管”能力時,“麻雀”就略顯落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