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生態——人工智慧+生態發展戰略

AI生態——人工智慧+生態發展戰略

《AI生態——人工智慧+生態發展戰略》王繼龍、胡萍等編寫的一本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AI生態——人工智慧+生態發展戰略 
  • 作者:李世東、梁永偉、王繼龍、胡萍、陳志泊、張旭、顧紅波
  • 出版社:清華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9年12月1日
  • 定價:88 元
  • ISBN:9787302538059
目錄,內容簡介,

目錄

第一篇戰略背景
第1章人工智慧概述3
1.1人工智慧基本概念3
1.1.1什麼是智慧型3
1.1.2什麼是人工智慧4
1.2人工智慧發展歷史7
1.2.1起步發展期(20世紀50—60年代前)7
1.2.2反思發展期(20世紀60—70年代)8
1.2.3套用發展期(20世紀70—80年代)9
1.2.4低迷發展期(20世紀80—90年代)11
1.2.5穩步發展期(20世紀90年代—21世紀初)11
1.2.6蓬勃發展期(2010年以後)14
1.3人工智慧主要流派15
1.3.1符號主義學派15
1.3.2連線主義學派16
1.3.3行為主義學派17
1.4人工智慧發展現狀18
1.4.1研究現狀19
1.4.2產業現狀23
1.5人工智慧發展趨勢30
1.5.1國內外研究趨勢31
1.5.2產業發展趨勢32
1.6小結36
第2章人工智慧關鍵技術38
2.1人工智慧前沿方法38
2.1.1機器學習方法38
2.1.2群體智慧型計算方法44
2.1.3混合增強智慧型方法45
2.1.4類腦計算50
2.2人工智慧熱點技術52
2.2.1感測器技術52
2.2.2計算機視覺54
2.2.3自然語言處理57
2.2.4生物特徵識別59
2.2.5人機互動63
2.3人工智慧新興技術65
2.3.1智慧型計算硬體技術65
2.3.2自主無人技術66
2.3.3腦機接口68
2.4小結71
第3章“人工智慧+生態”套用技術研究72
3.1人工智慧在植物識別中的套用研究72
3.1.1植物識別套用發展概況72
3.1.2植物識別關鍵技術發展前沿74
3.1.3人工智慧植物識別關鍵技術76
3.2人工智慧在動物識別中的套用研究78
3.2.1動物識別技術發展概況78
3.2.2動物識別技術發展前沿80
3.2.3人工智慧動物識別關鍵技術81
3.3人工智慧在植物病蟲害識別中的套用研究85
3.3.1植物病蟲害識別技術發展概況85
3.3.2植物病蟲害監測技術86
3.3.3人工智慧植物病蟲害識別關鍵技術88
3.4機器人生態套用研究91
3.4.1機器人生態套用發展概述92
3.4.2機器人相關前沿技術94
3.4.3機器人生態套用關鍵技術95
3.5無人機生態套用研究98
3.5.1無人機發展概述98
3.5.2無人機相關前沿技術98
3.5.3無人機在生態領域的套用100
3.6小結101
第二篇戰 略 設 計
第4章“人工智慧+生態”發展戰略思路105
4.1發展背景105
4.1.1態勢分析106
4.1.2需求分析109
4.1.3機遇與挑戰113
4.1.4發展趨勢115
4.2總體思路116
4.2.1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116
4.2.2以生態現代化需求為導向117
4.2.3以新一代人工智慧為動力119
4.2.4融合創新,智慧跨越120
4.2.5建設生態文明,實現美麗中國122
4.3基本原則123
4.4發展目標125
4.5小結127
第5章“人工智慧+生態”重點套用領域128
5.1生態保護人工智慧套用體系128
5.1.1概述128
5.1.2自然保護地監測與管護領域129
5.1.3森林生態系統保護領域133
5.1.4草原生態系統保護領域135
5.1.5濕地生態系統保護領域136
5.1.6荒漠生態系統保護領域136
5.1.7生物多樣性保護領域137
5.2生態修復人工智慧套用體系141
5.2.1概述141
5.2.2種苗培育領域142
5.2.3營造林領域145
5.2.4草原修復領域148
5.2.5濕地恢復領域151
5.2.6國家重點生態工程領域152
5.3生態災害防治人工智慧套用體系154
5.3.1概述154
5.3.2林草防火領域154
5.3.3林草病蟲害防治領域157
5.3.4防沙塵暴領域157
5.3.5防野生動植物疫源疫病領域158
5.4生態產業人工智慧套用體系160
5.4.1概述160
5.4.2生態旅遊領域162
5.4.3林化工業領域165
5.4.4木材加工利用領域166
5.4.5經濟林和林下經濟產業領域168
5.4.6竹藤產業領域173
5.4.7花卉產業領域174
5.4.8林產品貿易領域176
5.5生態管理人工智慧套用體系177
5.5.1概述177
5.5.2生態管理部門工作領域178
5.5.3自然保護地工作領域184
5.5.4農村工作領域186
5.5.5公益組織工作領域188
5.6小結191
第6章“人工智慧+生態”開源共享戰略192
6.1網際網路思維與開源共享模式192
6.1.1網際網路思維192
6.1.2開源共享戰略的必要性196
6.1.3開源共享模式198
6.1.4開源共享未來發展趨勢199
6.2開源共享架構及平台200
6.2.1開源共享架構及平台發展現狀201
6.2.2開源共享架構及平台存在問題201
6.2.3開源共享架構及平台建設需求202
6.2.4開源共享核心架構及平台202
6.2.5開源共享架構及平台發展戰略205
6.3開源共享與智慧財產權保護207
6.3.1開源共享與智慧財產權保護的矛盾性208
6.3.2開源共享與智慧財產權保護的一致性208
6.3.3開源共享智慧財產權保護現狀與建議209
6.4小結212
第7章“人工智慧+生態”標準戰略213
7.1標準戰略目標和原則213
7.1.1標準戰略目標213
7.1.2標準編制原則215
7.2國內外人工智慧標準現狀215
7.2.1國外人工智慧標準現狀215
7.2.2國內人工智慧標準現狀220
7.2.3“人工智慧+生態”標準現狀分析233
7.3“人工智慧+生態”標準體系框架234
7.3.1基礎標準234
7.3.2平台/支撐標準236
7.3.3關鍵技術標準239
7.3.4產品及服務標準241
7.3.5套用標準246
7.3.6安全/倫理標準249
7.4小結250
第8章“人工智慧+生態”安全戰略251
8.1“人工智慧+生態”風險分析251
8.1.1什麼是“人工智慧+生態”風險251
8.1.2“人工智慧+生態”風險的分類251
8.1.3“人工智慧+生態”風險的特性254
8.2“人工智慧+生態”安全戰略措施255
8.2.1構建“人工智慧+生態”安全評估評價機制255
8.2.2構建“人工智慧+生態”安全控制管理機制258
8.2.3構建“人工智慧+生態”安全監測應急機制261
8.3“人工智慧+生態”安全監管體系263
8.3.1“人工智慧+生態”安全監管體系現存問題263
8.3.2“人工智慧+生態”安全監管體系建設思路265
8.3.3“人工智慧+生態”安全監管體系關鍵環節266
8.4“人工智慧+生態”安全核心技術270
8.4.1生態感測數據安全存儲管理技術270
8.4.2生態數據智慧型分析中隱私保護技術271
8.4.3生態數據共享中所有權保護與認證技術272
8.4.4生態數據的溯源與追蹤技術273
8.5小結273
第三篇戰 略 保 障
第9章“人工智慧+生態”政策機制保障277
9.1國家生態與信息化政策機制建設現狀277
9.1.1相關政策機制概述277
9.1.2準確把握政策機制的新特點和新要求284
9.2建立健全“人工智慧+生態”政策機制285
9.2.1做好頂層設計,統籌規劃指導285
9.2.2強化法制建設,規範政策體系286
9.2.3促進協調發展,推進長效機制286
9.2.4加強監督管理,最佳化政策執行287
9.2.5堅持公開透明,強化政策公平287
9.2.6加強機制建設,推動政策保障288
9.3制定完善“人工智慧+生態”倫理規範288
9.3.1“人工智慧+生態”發展中的倫理問題288
9.3.2“人工智慧+生態”發展倫理的影響因素289
9.3.3“人工智慧+生態”發展中倫理問題的解決途徑290
9.4建立“人工智慧+生態”共創共享機制291
9.4.1完善共創共享機制的相關政策291
9.4.2提升共創共享機制的服務體系291
9.4.3建立共創共享機制考核評價機制291
9.5小結292
第10章“人工智慧+生態”科技支撐保障293
10.1聚集“人工智慧+生態”科技研發資源293
10.1.1“人工智慧+生態”科技資源的整合研究概述293
10.1.2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科技資源整合294
10.1.3企業科技資源整合295
10.1.4科技中介機構資源整合296
10.1.5區域科技資源整合297
10.1.6“人工智慧+生態”科技資源整合模式對策建議299
10.2實施“人工智慧+生態”套用技術項目299
10.2.1“人工智慧+生態”套用技術項目的提出299
10.2.2“人工智慧+生態”套用技術項目分析300
10.2.3“人工智慧+生態”套用技術項目可行性論證302
10.2.4“人工智慧+生態”套用技術項目的評估303
10.3推動“人工智慧+生態”科技成果轉化303
10.3.1“人工智慧+生態”科技成果轉化主體的確定303
10.3.2創新“人工智慧+生態”科研成果轉化體制304
10.3.3利用政府採購,促進“人工智慧+生態”科技轉化305
10.3.4開展“人工智慧+生態”技術套用試點示範305
10.4建立“人工智慧+生態”智慧財產權體系306
10.4.1“人工智慧+生態”智慧財產權現狀分析306
10.4.2“人工智慧+生態”智慧財產權體系協同發展308
10.5成立“人工智慧+生態”研究院309
10.5.1“人工智慧+生態”研究院的建立309
10.5.2建立與企業共同研發機制311
10.5.3建立科技研發的“產學研用資”融合機制312
10.5.4建立科技研發的引領機制312
10.6小結313
第11章“人工智慧+生態”人才資源保障314
11.1培養“人工智慧+生態”高端人才314
11.1.1高端人才的基本內涵及特徵314
11.1.2高端人才對“人工智慧+生態”發展的重要性分析315
11.1.3集聚和培養高端人才中現存問題316
11.1.4建立高端人才集聚和培養機制317
11.2加強“人工智慧+生態”技能培訓319
11.2.1加強“人工智慧+生態”技能培訓的必要性分析319
11.2.2“人工智慧+生態”技能培訓的現存問題320
11.2.3促進“人工智慧+生態”技能培訓產學研結合320
11.2.4建立“人工智慧+生態”技能培訓機制321
11.3推廣“人工智慧+生態”科普活動322
11.3.1“人工智慧+生態”科普活動現狀分析322
11.3.2推動科研人員參與“人工智慧+生態”科普活動323
11.3.3構建“人工智慧+生態”科普活動效果評估框架323
11.4設立“人工智慧+生態”人才機構325
11.4.1在林業院校內設立人工智慧學院326
11.4.2在中國林學會下設立人工智慧分會326
11.4.3共建研發中心,實現“產學研用資”一體化327
11.5小結327
第12章“人工智慧+生態”資金投入保障328
12.1確立政府投入的主導地位328
12.1.1政府財政資金的作用328
12.1.2政府財政資金投入機制創新328
12.1.3財政資金引導支持建議330
12.2發揮金融市場的推動作用331
12.2.1“人工智慧+生態”與金融市場的結合331
12.2.2“人工智慧+生態”的金融支持建議332
12.3強化企業的投資主體作用333
12.3.1企業不同投資階段及主要特徵333
12.3.2企業作為投資主體的作用335
12.3.3企業投資的主要方式336
12.4鼓勵其他社會資本投資337
12.4.1債券融資337
12.4.2股市資本融資337
12.5建立風險投資機制338
12.6小結338
參考文獻340
後記359

內容簡介

本戰略研究的主要內容包括三大部分,即戰略背景、戰略設計和戰略保障。戰略背景從國內外人工智慧發展情況、關鍵技術及未來發展趨勢入手,分析人工智慧發展的概況;戰略設計提出了人工智慧在生態領域套用的總體思路,科學規劃“人工智慧+生態”發展戰略;戰略保障設計制定“人工智慧+生態”發展戰略實施的各項保障措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