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0-1911年間中國疫災時空規律及其環境機理研究

960-1911年間中國疫災時空規律及其環境機理研究

《960-1911年間中國疫災時空規律及其環境機理研究》是依託華中師範大學,由龔勝生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960-1911年間中國疫災時空規律及其環境機理研究
  • 項目類別:面上項目
  • 項目負責人:龔勝生
  • 依託單位:華中師範大學
項目摘要,結題摘要,

項目摘要

本項目屬歷史醫學地理學研究範疇。疫災是傳染病流行導致大批人口死亡和健康損失的生物災害。它不僅威脅著人類的生命健康安全,而且影響著人類的歷史文明進程。中國古代有一個完整的疫災記錄系統,但疫災史料的價值有待深入發掘。北宋以來的近千年(960-1911)有著豐富的疫災史料和環境變遷證據,對其疫災時空規律與環境機理進行探索,有著重要的科學意義。環境與健康關係是地理學研究的最基本的人地關係,本項目聚焦環境與健康關係,以歷史文獻資料為基礎,以GIS分析技術為核心,以疫災時空數據和環境變遷證據為依據,通過建立北宋以來(960-1911)的疫災時間序列和環境變遷序列,多學科集成、多時空尺度地探索中國近千年來疫災發生的時間規律、空間規律和環境機理,並通過《中國歷史疫災地圖集(960-1911)》的編制,直觀顯示這些規律與機理,進而揭示疫災發生的地理規律和環境變遷的健康效應,推動歷史醫學地理學的發展。

結題摘要

本項目屬於歷史醫學地理學範疇。疫災是急性傳染病大規模流行導致大批人口死亡和健康損失的生物災害。它不僅直接威脅人類的生命健康安全,而且間接影響人類的歷史文明進程,是人類災害鏈網中的頂級災害。中國文明歷史悠久,形成了一個完整而連續的疫災記錄系統,保存了汗牛充棟的疫災史料。這是研究中國歷史疫災地理的寶庫。但學界一直多關注水、旱、蝗、震等災,對疫災則多所忽視,因而疫災史料的科學價值亟待發掘。本項目聚焦環境與健康關係,以文獻史料為基礎,以GIS技術為核心,以疫災流行數據和環境變遷證據為依據,對中國北宋以來(AD960-1911)的疫災地理規律及其環境機理進行深入研究。本項目的主要研究內容有三:一是建立疫災時間序列。廣泛收集疫災史料,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科學考證,建立疫災要素(疫時、疫域、疫情、疫種、疫因、疫果)齊全的疫災時間序列。二是揭示疫災地理規律。包括疫災的時間變化規律(季節特徵、年際變化、長期趨勢)和空間分布規律(縣域分布、省域分布、地帶分布、總體特徵)。三是探索疫災環境機理。包括疫災頻度與氣候變遷的數量關係,疫災與水、旱、蝗、震等災害的時空關係。 本項目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結果:在疫災時間序列方面,完成了多卷本《中國三千年疫災史料彙編》,將疫災時間序列從北宋上溯到春秋戰國初,從清代下延至民國時期末。在疫災地理規律方面,完成了先秦兩漢、魏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北宋、南宋、元代、明代、清代、民國各階段及全時域的疫災地理研究,發現疫災多發於夏秋季節,疫災頻度總體呈上升趨勢,疫災與人口密度和人口流動關係密切,城市化水平高的地區疫災頻度也高;疫災重心不斷南遷,長江三角洲自唐代以來即為疫災多發區。在疫災環境機理方面,完成了元代、明代全國疫災環境機理及清代、民國部分省區疫災環境機理的研究,發現寒冷期疫災相對頻發;在縣域尺度上,疫災頻度與水、旱、蝗、震等災害的頻度成正相關,北方與旱災相關性較大,南方與水災相關性較大。本項目設計了一系列疫災分析指標,獲取了大量疫災指數、疫災頻度、疫災廣度、疫災密度、疫災厚度、疫災烈度的數據,編制了世界上最長的歷時2700多年的疫災序列,創建了“中國歷史疫災地理信息系統”,繪製了《中國疫災歷史地圖集》和《中國方誌資源與查閱圖集》。這些關鍵數據具有重要的工具價值和科學意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